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苦参
  • 5篇苦参碱
  • 4篇小鼠
  • 2篇毒性
  • 2篇脂质体
  • 2篇生物利用度
  • 2篇小鼠腹腔
  • 1篇毒性试验
  • 1篇多相脂质体
  • 1篇血药
  • 1篇血药浓度
  • 1篇药代
  • 1篇药代动力学
  • 1篇药浓度
  • 1篇药效
  • 1篇药效学
  • 1篇药效学研究
  • 1篇移植性
  • 1篇乙肝
  • 1篇油酸

机构

  • 10篇上海市长宁区...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0篇辛顺妹
  • 10篇马竹卿
  • 2篇黄立新
  • 1篇沈美雯
  • 1篇祝经平
  • 1篇刘瑞林
  • 1篇周慧
  • 1篇王鲁萍
  • 1篇宋磊
  • 1篇李晓玉

传媒

  • 4篇中成药
  • 2篇上海免疫学杂...
  • 2篇中草药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年份

  • 1篇2001
  • 3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2
  • 1篇1982
  • 1篇198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苦参碱的利胆作用与药代动力学的关系被引量:28
1996年
苦参碱具有促进大鼠胆汁分泌的作用。在50、100和150mg/kgig三个剂量组中以100mg/kg组的利胆作用最强,持续时间也最长。三个剂量的最大效应时间均在给药后的60min左右。大鼠15、30、60mg/kg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分别为43.7%、47.4%和31.6%,达峰时间tmax平均为58min(58.0±13.4mn)。结果显示当苦参碱的血药浓度达峰时其利胆作用最强,且随血药浓度的降低而减弱。同时,作用强度与其生物利用度呈正性相关。
刘瑞林辛顺妹王鲁萍马竹卿
关键词:苦参碱利胆生物利用度药代动力学
口服苦参碱治疗动物肝损伤及临床应用初步观察被引量:39
1998年
目的:观察苦参碱口服后对肝损伤动物和肝炎病人的治疗作用。方法:给ANIT肝损伤小鼠灌胃治疗,比较给药与对照组的ALT、AST、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等指标,并取肝脏作病理检查。临床用苦参碱胶囊分别对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慢性乙肝治疗4周和3个月。结果:苦参碱100、150mg/kgig3天能明显降低小鼠黄疸发生率,ALT、AST、胆红素均明显下降,病理结果治疗组的肝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41例急性黄疸性肝炎经治疗后,76.2%的病人ALT于4周内恢复正常,100%病人黄疸全部消除。31例慢性乙肝病人中有38.7%HBeAg转阴,三项指标同时转阴者占12.9%。结论:苦参碱口服对肝损伤小鼠治疗有效,对临床急、慢性肝炎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辛顺妹沈美雯马竹卿
关键词: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乙肝疗效
苦参碱大鼠灌胃的生物利用度研究被引量:11
1998年
实验用HPLC法测定了大鼠灌胃后苦参碱在大鼠血浆内的浓度,对15、30、60mg/kg三个剂量组进行生物利用度研究.结果表明,苦参碱在大鼠体内15-30mg/kg剂量组生物利用度为43-47%,高剂量组60mg/kg吸收减少,绝对生物利用度仅为31.6%.
祝经平辛顺妹马竹卿
关键词:苦参碱灌胃生物利用度血药浓度
苦参碱的止泻作用研究被引量:27
1998年
从炭末推进速度、炭末排出时间、首次湿粪排出时间及湿粪计数几个方面观察苦参碱对小鼠的止泻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碱25、50、100mg/kg口服后能显著延长首次黑粪排出的时间(P<0.05);对由蓖麻油引起的湿粪排出时间有明显的延缓作用(P<0.05);对小鼠给药后一定时间内排出粪粒数显著减少(P<0.05);但同样剂量的苦参碱对小肠推进率无明显影响(P>0.05)。
辛顺妹马竹卿
关键词:苦参碱止泻作用中药小鼠
唐松草新碱的抗肿瘤作用及毒性试验被引量:3
1980年
作者从大叶唐松草Thalictrum faberi Ulbr.中分离出一种抗肿瘤成分,名为唐松草新碱。小鼠腹腔注射70毫克/公斤/日唐松草新碱,对艾氏癌腹水型的抑制率可达50%,100毫克/公斤/日则对Lewis肺癌的抑制率可达50~58%。小鼠腹腔注射的LD(?)0为520毫克/公斤,在连续注射的毒性试验中,300毫克/公斤即有明显死亡现象,而治疗显效剂量为70~100毫克/公斤,治疗指数较小。用药前后兔体重和血液化验结果都基本正常。
马竹卿辛顺妹沈兴昶
关键词:移植性连续给药毒性试验小鼠腹腔半数致死量
精制卵黄磷脂的安全试验及其制剂静脉脂肪乳的不良反应
1997年
精制卵黄磷脂的动物毒性试验表明:精制卵黄磷脂给小鼠5g/kg iv不产生毒性反应和死亡;给猫0.44,1.1g/kg iv gtt对BP、HR、ECG、R均无影响;给小鼠0.6,1.0,2.0g/kg iv对精神系统无明显影响;给家兔0.45g/kg iv不引起热原反应;给猫0.01,0.02g/kg iv不产生降压反应;10%的本品给豚鼠0.5ml致敏,1ml激发,未见过敏反应.临床对102例应用本品制成的静脉脂肪孔的病人进行不良反应观察显示:连续用药3d和连续用药21d以上者均未产生不良反应.与市售的10%英脱利匹特无明显差异.
辛顺妹宋磊马竹卿
关键词:静脉脂肪乳剂毒性安全试验
口服苦参碱的降酶退黄药效学研究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 :通过苦参碱的降酶退黄的药效学研究 ,为开发苦参碱胶囊做准备 ,从而将在临床治疗中克服苦参碱只能单一地通过静脉滴注给药的不足 ,达到减轻病人痛苦和方便病人用药的目的。方法 :采用α 萘异硫氰酸酯 (以下简称ANIT)所致的小鼠胆汁淤积型黄疸模型 ,在健康小鼠中造成高胆红素血症。结果 :经药效实验证明 :高胆红素血症小鼠经灌胃口服苦参碱 75mg/kg和 10 0mg/kg后 ,血清总胆红素 (TBIL)、结合胆红素 (DBIL)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下降 ;血清谷丙转氨酶 (SGPT)和谷草转氨酶 (SGOT)也均有显著降低。结论
周慧辛顺妹马竹卿
关键词:苦参碱ANIT
抗癌药物新剂型多相脂质体的研究——(Ⅲ)环磷酰胺、氟脲嘧啶多相脂质的实验研究
1982年
本文报道了制备多相脂质体Cyl 80-co,F81-1和F81-2混悬型静脉注射液的研究。经过处方的筛选和工艺比较,设计了cyl 80-co,F81-1和F81-2三种配方。cyl 80-co由环磷酰胺、猪苓多糖、脑磷脂胆固醇及附加剂(吐温-80,司盘-80及聚乙烯吡咯酮)组成,F81-1由5—氟脲嘧啶、脑磷脂、胆固酶及附剂(吐温-80及聚乙烯吡咯烷酮)组成,F81—2由F81—1和猪苓多糖组成cyl 80—CO以注入法制备,F81-1和F82-2以融熔法制备。F81—1和F81—2对S—180或Lewis肺癌有较高的抑制率,F81—1和F81—2对EC,ECS和U14亦显示较高的抑制率。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和白血球计数结果表表明cyl81—CO,F81—2对免疫功能和白血球都不抑制。此外,本文还讨论了附加剂在多相脂质体中对化疗药物包封率及稳定性的影响。
陶钧李焕秋马竹卿辛顺妹顾学裘
关键词:多相脂质体附加剂脑磷脂环磷酰胺氟脲嘧啶
油酸多相脂质体(139)对小鼠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
1992年
油酸多相脂质体(139)是本室研制的抗癌药,动物及临床试验均显示了良好的抗肿瘤作用。本文进一步探讨了139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腹腔注射139可提高小鼠的碳廓清能力并显著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对血清溶血素水平无明显影响;对脾抗体生成细胞(PFC)的功能有一定的双向调节作用;对用ConA和LPS诱导的T、B淋巴细胞增殖亦有一定的双向调节作用;促进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对抗环磷酰胺(CY)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139对非特异性免疫有较明显的增强作用,而对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一定的双向调节作用。
黄立新辛顺妹马竹卿李晓玉
关键词:抗癌药油酸脂质体免疫反应
油酸多相脂质体(139)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TNF及脾脏NK细胞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1995年
本工作证明,油酸多相脂质体(139)能显著促进MΦ产生TNF,同时对脾脏NK活性也有提高作用。此外,在荷瘤鼠NK活性低于正常鼠的情况下,腹腔注射139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荷瘤鼠的NK活性。据此推论,活化MΦ是139主要的抗肿瘤途径。
黄立新辛顺妹马竹卿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杀伤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