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菊梅
- 作品数:117 被引量:440H指数:11
-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延安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稀释碘伏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生长的影响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探讨稀释碘伏对体外培养胃癌细胞SGC-7901生长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胃癌细胞SGC-7901,分别用0.5%,0.25%,0.01%浓度的碘伏处理对数生长期的胃癌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碘伏对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应用碘化丙锭(PI)、Hoechst33528染色观察其对肿瘤细胞影响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三种浓度(从低到高)碘伏均对胃癌细胞SGC-7901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89.3%,88.5%和88.1%;0.01%的碘伏处理1 min的细胞,碘化丙锭(PI)、Hoechst33528染色观察到细胞凋亡的细胞皱缩、胞核浓缩、裂解等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0.01%碘伏处理细胞1 min即可诱导凋亡的发生。结论稀释碘伏对胃癌细胞SGC-7901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为稀释碘伏预防肿瘤的种植转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赵菊梅刘勇峰陈美霓王爱红庞秋霞米志宽魏晓丽
- 关键词:聚维酮碘胃癌
- 基于动物模型筛选胃癌转移相关基因及鉴定方法被引量:1
- 2021年
- 胃癌是全球危害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转移是造成其高致死率的主要原因。鉴定出胃癌转移相关基因,有助于理解胃癌转移发展机制,从而为胃癌的预防和靶向治疗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本文就利用动物模型筛选胃癌转移相关基因及基因功能鉴定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比较了不同转移模型的特征和体内体外评估转移相关基因功能的方法,以期为胃癌转移机制研究和筛选新的治疗靶点提供实验工具。
- 毛玉宁郭文文赵菊梅师长宏
- 关键词:胃癌转移基因
- 甲硝唑冲洗治疗慢性上颌窦炎47例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 观察甲硝唑冲洗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 95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用 0 .2 %甲硝唑溶液冲洗 ,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冲洗 ,然后均注入庆大霉素。结果 实验组 47例中 ,痊愈3 2例 (68.1% ) ,好转 11例 (2 3 .4% ) ,无效 4例 (8.5 % ) ,有效率 91.5 % ;对照组 48例中 ,痊愈 2 0例 (4 1.7% ) ,好转 15例(3 1.3 % ) ,无效 13例 (2 7.1% ) ,有效率 72 .9%。两组 χ2 =5 .5 75 ,P <0 .0 5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甲硝唑冲洗上颌窦腔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行之有效的方法 ,值得进一步推广。
- 赵菊梅刘涛梁传余
- 关键词:慢性上颌窦炎甲硝唑
-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人膀胱癌5637细胞株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人膀胱癌5637细胞株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EGCG 10 mg/L组、EGCG 20 mg/L组、EGCG 40 mg/L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人膀胱癌5637细胞活性抑制情况,采用吖啶橙(AO)荧光染色观察各组人膀胱癌5637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人膀胱癌5637细胞中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EGCG 10 mg/L组、EGCG 20 mg/L组、EGCG 40 mg/L组培养24 h、48 h和EGCG各组培养72 h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且呈浓度依赖性明显降低(P<0.05)。AO荧光染色显示空白对照组呈均匀绿色荧光,EGCG各组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呈绿色荧光凋亡细胞逐渐增多。与空白对照组比较,EGCG 10 mg/L组、EGCG 20 mg/L组、EGCG 40 mg/L组人膀胱癌5637细胞中Bcl-2蛋白阳性表达细胞数明显减少而Bax蛋白阳性表达细胞数明显增多。结论 EGCG能抑制人膀胱癌5637细胞活力,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cl-2、Bax蛋白表达有关。
- 郭巍汪峰牛娜郝琴赵菊梅陈美霓
- 关键词: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凋亡BCL-2BAX
- MicroRNA在HPV相关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4年
- 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的女性第二大恶性肿瘤,在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10万例,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近年来有增长趋势,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微RNA(miRNA)是一类由18~25个核苷酸构成的内源性单链、非编码小分子RNA,具有调节基因表达活性的功能.一些研究已经证实,miRNA在人乳头瘤病毒(HPV)相关性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就miRNA在HPV相关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为研究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 张祖雯赵菊梅
- 关键词:微RNA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
- 甲状腺平滑肌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 2016年
- 患者女,73岁,2015年10月10日就诊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问诊知其10 d前感冒后出现咽部疼痛不适,吞咽时加重,伴呼吸困难、声音嘶哑,无其他肿瘤病史。查体:双侧甲状腺肿大,左侧明显,左侧上极可触及大小约50 mm×30 mm包块,质韧,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 王娜娜杨川刘涛赵菊梅
- 关键词:滤泡状癌乳头状癌髓样癌术前活检未分化癌吞咽动作
- EBV-LMP1与HSP90真核双表达质粒的构建及体外表达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从鼻咽癌组织中克隆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与热休克蛋白90β(HSP90β)基因,构建其真核双表达质粒pIRES-LMP1-HSP90β,并检测其在体外的表达。方法提取鼻咽癌组织总RNA,逆转录PCR获得LMP1基因片段和HSP90β基因片段,将二者连接于真核双表达质粒pIRES中,测定序列后,用脂质体包裹转染COS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LMP1和HSP90β的表达。结果核酸序列测定证实本实验所构建的质粒正确,该双表达质粒在体外转染COS细胞后可表达LMP1和HSP90β分子。结论实验所构建的pIRES-LMP1-HSP90β双表达质粒能在体外同时表达LMP1和HSP90β分子。
- 赵菊梅刘涛田聆魏于全文艳君
- 关键词:潜伏膜蛋白1鼻咽癌
- 热休克蛋白90与肿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5年
-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主要作为分子伴侣参与蛋白质的合成、折叠,维持细胞的蛋白质空间构象和保护细胞免受损伤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一种蛋白质。HSP90在维持分子伴侣结构、调控细胞周期及凋亡、协调激素信号传递、促进创面愈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且HSP90在肿瘤的发生和演进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HSP90抑制剂针对恶性肿瘤进行相关研究,在分子靶向治疗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在临床应用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本文以热休克蛋白90为靶标对肿瘤的相互关系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陈美霓许静洪赵菊梅王爱红魏晓丽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90肿瘤
- 咪喹莫特诱导血热型银屑病模型体内微环境变化观察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评价采用干姜、肉桂灌胃结合咪喹莫特乳膏涂抹,建立血热型银屑病动物模型的皮损和体内微环境变化情况。方法48只8周龄健康BALB/c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银屑病模型组。第1天起,模型组给予0.9 g/mL干姜、肉桂水煎液,按0.1 mL/10 g·d剂量灌胃,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1 mL/10 g·d剂量灌胃,持续12 d。灌胃第6天起,模型组背部涂抹咪喹莫特乳膏42 mg,对照组背部涂抹等量凡士林乳膏,每天观察皮损情况,持续7 d。第13天,小动物麻醉机麻醉后,采集两组小鼠血液,ELISA法检测两组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含量变化;取两组小鼠背部涂抹处皮肤,制作病理学组织切片观察皮损情况。结果模型组小鼠涂抹部位皮肤表皮增厚,表面凹凸不平,有红斑散在分布。显微镜下显示表皮角化不全、棘层增厚、皮脂腺增多;血清中TNF-α、IFN-γ、IL-21、IL-17水平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LB/c小鼠经干姜、肉桂水煎液灌胃12 d,期间第6天起背部加涂咪喹莫特乳膏,连续涂抹7d,成功构建的血热型银屑病动物模型,皮损变化和体内微环境改变符合银屑病患者特点。
- 段亚倩王宇航张玉桐马佳蕊赵忻未曹朵赵菊梅张正祥
- 关键词:银屑病BALB/C小鼠银屑病动物模型干姜咪喹莫特乳膏
- SARS-CoV-2合并感染患者的病原微生物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合并感染患者病原微生物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637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合并感染病原微生物情况。结果COVID-19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占79.59%,好转及痊愈患者高达91.05%。培养阳性标本来源于呼吸道、血液和尿液,合并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分别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i,CNS)和真菌为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三代、四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14%~20%),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类复合物较为耐药(均>45%),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其复合物耐药率较低(14%~19%)。金黄色葡萄球菌、CNS、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均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结论COVID-19合并感染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及真菌为主,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类复合物耐药率高于全国细菌耐药平均水平,提示临床上应根据COVID-19患者的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对症药物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 吉金山赵娜王莉谷秀娟赵菊梅
- 关键词: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