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旭光
- 作品数:54 被引量:231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 辩护与帮助之辨——侦查阶段中律师的地位与职能问题探讨被引量:1
- 2009年
- 辩护的本来意义,是被告方的一种通过防御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庭活动,辩护实际上包含民事辩护、刑事辩护乃至行政辩护,在我国,辩护专指刑事辩护。辩护律师的存在有三种意义:保障犯罪嫌疑人辩护权的有效行使和切实兑现;从程序上制衡国家追诉权;维护刑事诉讼程序顺利进行。在我国刑事诉讼侦查阶段,只有律师没有辩护律师,律师在侦查阶段并没有辩护人的地位,这是学界一致诟病的地方。必须通过以下制度的确立来保障辩护权能够得到切实实施:对嫌疑人采取强制性侦查措施时,辩护律师有在场权和签字确认权;辩护律师应当享有不受限制的自由会见权;辩护律师应当拥有调查取证的权利。
- 赵旭光
- 关键词:辩护律师在场权调查取证权
- 京津冀环境行政执法一体化的困局及解决
- 2025年
- 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针对其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地方政府采取了诸多举措,虽然取得了行之有效的成果,但是地方政府环境行政执法治理目标差异、环境行政执法机制不健全、环境行政执法监管不足、环境行政执法参与主体多元性不足仍是导致区域环境行政执法一体化进一步发展的阻碍。解决前述困局的思路在于以系统化的视角,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共同发力。宏观角度通过建立地方经济帮扶机制,实现执法目标趋同;健全环境行政执法机制,促进执法一体化实现;微观角度通过强化企业自身环境执法监管,形成联动合力;建立企业环境执法激励机制,促进参与主体多元性。由此促进京津冀环境行政执法一体化困局的解决,为京津冀区域协同新发展提供新动力。
- 杨林霈赵旭光
- 关键词:环境行政执法一体化
- 警察违法暴力原因分析
- 2006年
- 警察违法暴力行为,包括刑讯逼供等职务暴力,也包括其他非职务暴力。警察违法暴力根源于警察权的天然暴力性。人们对警察的畏惧与对抗,传统文化的熏陶是警察违法暴力产生的社会心理因素。而司法授权、司法监督、司法救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缺位以及现行警务管理体制的弊病则在制度上催生了警察违法暴力。此外,警察的心理因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防治警察违法暴力,不仅仅是一个制度上的问题,更是一个法治文化问题。
- 赵旭光侯冀燕
- 关键词:刑讯逼供司法监督
- 美国选择性起诉抗辩的证明困境及原因被引量:4
- 2012年
- 选择性起诉是政府基于恶意,歧视性地进行刑事起诉裁量的行为,因其目的之恶以及违反法之平等精神而受抗辩。美国司法有两种抗辩途径:通过禁令救济提起民事侵权之诉和在刑事诉讼中提起选择性起诉抗辩。然而,美国法院对这两种救济都确立了难以逾越的证明责任,并且将其分配给了申请人。其中民事抗辩的"现实的、迫在眉睫的侵害的威胁"证明,刑事抗辩的不正当起诉标准证明,几乎将所有的申请人阻挡在抗辩门外。美国法院的这种态度是因为其实际并不愿意介入此种审查,根源主要在于司法系统对于分权原则下司法权的克制和对检察官自由裁量权的尊重传统。
- 赵旭光李红枫
- 关键词:种族歧视
- 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研究
- 本文对我国取保候审制度进行了分析。文章围绕取保候审的理论支点、取保候审权问题、取保候审核准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取保候审与监视居住等进行了论述。
- 赵旭光
- 关键词:司法制度取保候审
- 文献传递
- 基层社会治理中刑事强制手段的滥用及规制——以刑事拘留的滥用为例被引量:2
- 2016年
-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刑事强制手段存在被滥用的情况:刑事拘留的对象往往被任意扩大;刑事拘留的使用目的也往往超出了刑事诉讼的保障功能,经常为安抚被害人、公众而对嫌疑人实施刑事拘留。这与基层政府刚性维稳的思路、执法人员和公众法治意识水平不高、相关法律制度的空白和缺陷都有很密切的关系。这种刑事强制手段的滥用因考虑了不相关因素而污染了公权力的正当性源头、错误地引导了公民法治观念、给少数人以刑事手段介入民事纠纷创造了机会,埋下了更深的隐患。以法治手段对此进行规制,有赖于立法上完善刑事拘留的严格适用标准;体制上建立刑事追诉目的性审查程序;司法上向前延伸强制措施必要性审查。
- 赵旭光李雷
- 关键词:刑事拘留滥用审查
- “运动式”环境治理的困境及法治转型被引量:18
- 2017年
- 我国目前的环境治理是一种"管制型运动式治理",具有典型的运动式治理的特征。这种模式让地方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处于目标冲突的尴尬地位,多级科层导致执行、监管难以到位,而"运动式治理"短期有效、长期有害。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背景下,环境治理走向法治是必然选择,环境治理的法治模式可以解决之前治理模式的弊端。在法治路径下,需要解决治理主体及其责任分配、公民权利保护和公平正义、法治监督体系建设等问题。
- 赵旭光
- 关键词:环境治理法治
- 电力企业建设施工环境合规问题研究——以电力企业中的光伏产业为切入点被引量:1
- 2024年
-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光伏能源作为清洁、可再生资源取得了极大发展。但电力企业在光伏施工建设中存在诸多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光伏企业上游电池板生产过程缺少防护措施,忽视生产污染;光伏企业建设施工全过程未进行合理环评,忽视建设施工带来的环境污染;光伏设备寿命到期后回收机制不健全,导致污染扩散;发展过速导致光伏企业准入资质不统一,生产条件未达标的企业准入使生态受到破坏。为解决上述问题,应以合规建设为契机,构筑一种长效的电力企业环境合规机制。首先在政策层面,通过对企业进行严格的行业准入条件限制和技术升级,从而减少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其次,在企业内部建立职业化环境合规监管人员制度,从而对企业的日常经营进行监管,防止出现环境污染风险;最后,通过对企业赋加环境污染责任,以环境污染保证金和全过程建设生产环评制度对企业进行合规监管,从而改良减少生态污染,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贡献力量。
- 赵旭光杨林霈
- 关键词:建设施工生态损害
- 清代地方司法管辖浅析被引量:2
- 2003年
-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代的法律制度可以说是封建法律之集大成者,其地方司法管辖虽未有单行的诉讼法规以及系统完整的条款予以规定。但从其司法审判的实践中还是有迹可寻的。中国是一个特别重视传统的国家,我国现行司法制度虽受大陆法系影响极深,但也不能忽视其所受到的封建司法理念的影响。
- 赵旭光
- 关键词:清代审判管辖
- 组织未成年人从事有偿陪侍行为入罪问题探讨
- 2024年
- 现有司法实践将组织未成年人在娱乐场所进行有偿陪侍行为定性为“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这等同于将“有偿陪侍行为”作为违反“治安管理活动”情形予以处理,却违背《刑法》第262条之二的立法本意,因而有必要对组织未成年人从事有偿陪侍行为入罪问题予以探讨。具体而言,是对将组织未成年人从事有偿陪侍行为能否合法化入罪进行研究,重点是从现有实践争议、《刑法》第262条之二客观行为立法原意及组织未成年人从事有偿陪侍行为入罪必要性进行探析,并设想通过立法方法增设“组织未成年人进行有偿陪侍违法行为”“组织未成年人进行有偿陪侍行为罪”来充分地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这一社会法益。
- 赵旭光赵龙迪
- 关键词:未成年社会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