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忠平
-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如皋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剂量螺内酯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螺内酯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CHF)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将74例CCHF(NYHAⅡ~Ⅳ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7),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螺内酯20mg/d,观察2组治疗6个月后的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7%(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LVEDd明显减小,而LVEFI明显增加,NYHA分级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小剂量螺内酯治疗有助于提高CCHF的远期疗效,可抑制CCHF患者的心肌纤维化,改善其左室重构和心功能。
- 赵忠平
- 关键词:螺内酯小剂量慢性充血心力衰竭远期疗效
- 血尿酸水平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 2014年
- 目的:分析血尿酸( AU)水平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CHF)患者心功能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将122例NYHAⅡ-Ⅳ级的CHF患者与同期12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AU浓度、左室射血分数( 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进行对照分析。结果:CCHF患者AU水平为436.96±68.27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4.31±42.73μmol/L(P<0.05)。 CCHF患者的血AU水平随NYHA级别的增加而显著增高(P<0.05)。 AU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与LVEDd呈正相关。结论:血AU水平与CCHF患者的心功能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评价CCHF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 赵忠平
-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血尿酸
-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PCI术后出血风险预测列线图的构建及验证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构建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出血风险预测列线图,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间于如皋市人民医院行PCI术的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243例,主要观察指标为PCI术后半年发生出血的患者和未出血患者的年龄、血肌酐(Cr)、PCI路径等术后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对促成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应用R软件建立影响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因资料不全排除15例后共纳入患者228例;出血患者年龄和Cr水平高于未出血患者(t=5.903、6.029,P<0.05),出血患者桡动脉路径例数、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例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低于未出血患者(χ^2=5.612、6.026,t=-3.00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Cr为术后半年内出血的危险因素[OR(95%CI)=1.188(1.096~1.287)、1.056(1.025~1.087),P<0.01],桡动脉路径和NOAC为保护因素[OR(95%CI)=0.216(0.078~0.601)、0.294(0.104~0.837),P<0.05]。列线图预测PCI术后出血发生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915(95%CI=0.874~0.943)。结论年龄、PCI路径、Cr等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可有效预测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PCI术后半年内出血情况,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赵忠平丁晓云罗正义
- 关键词:冠心病心房颤动列线图出血
- 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分析青年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选择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且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CHD的45岁以下女性患者76例和男性患者381例,对照分析两组的家族史、血压、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总胆红素、血尿酸、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等临床资料与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结果:青年女性患者存在CHD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及BMI、CRP水平均明显高于男性(P<0.05),而吸烟比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血尿酸水平则明显低于男性(P<0.05),两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总胆红素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造影显示青年女性CHD患者病变血管以单支血管为主,约占57.89%,明显高于男性的35.43%(P<0.05),其中单支血管病变又以左前降支受累最多。结论:CHD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肥胖、HDL-C、血尿酸和CRP水平异常是青年女性CHD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冠状动脉病变以累及左前降支为主。
- 赵忠平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青年
- 促甲状腺激素和总胆红素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预后价值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SH)和总胆红素(TBIL)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测定的血清TBIL和TSH水平,2015年2月~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PCI治疗的156例CHD患者被分为高TSH组(72例)、低TSH组(84例)以及高TBIL组(94例)、低TBIL组(62例)。对比治疗前不同水平TSH、TBIL组患者临床指标、冠脉病变特征以及PCI治疗情况;治疗后1年不同TBIL、TSH水平组患者生存情况。结果:与低TSH组比较,高TSH组的高血压及吸烟比例、Hb、LVEDd、LVEF、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而空腹血糖及hsCRP水平显著降低,P均=0.001。与低TBIL组比较,高TBIL组的高血脂及糖尿病比例明显减少,Hb水平、LVEDd、LVEF均显著降低,仅hsCRP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与低TSH组比较,高TSH组置入支架数量和支架长度均显著升高,P均<0.01;与低TBIL组比较,高TBIL组开口病变比例、置入支架数量和支架长度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高TSH组、低TBIL组患者MACE发生率分别显著高于低TSH组、高TBIL组(19.44%比4.76%,25.81%比4.26%),P均<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TSH组无MACE生存率显著低于低TSH组(83.33%比95.24%,P=0.029),低TBIL组的无MACE生存率显著低于高TBIL组(74.19%比95.74%,P=0.001)。结论:冠心病PCI患者术前血清TSH、TBIL水平与患者预后有关,且术前高水平TSH、低水平TBIL患者预后较差。
- 赵忠平
- 关键词:促甲状腺素胆红素
- 血清sST2、syndecan-1水平对心房颤动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究血清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多配体蛋白聚糖1(syndecan-1)水平对心房颤动(AF)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AF患者为观察组,随后进行6个月随访,根据患者是否出现MACE分为预后不良组(n=31)和良好组(n=69);另选取100例同期本院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中sST2、syndecan-1的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F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sST2、syndecan-1水平对AF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预后不良组和良好组血清sST2、syndecan-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血清C反应蛋白(CRP)、sST2、syndecan-1水平及饮酒史占比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ST2、syndecan-1水平及饮酒史为AF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sST2、syndecan-1水平预测AF患者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9、0.824,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21,二者联合预测优于各自单独预测(Z二者联合-sST2=1.991、Z二者联合-syndecan-1=1.996,P=0.047、P=0.046),二者联合预测的敏感度为80.65%,特异性为94.20%。结论AF患者血清sST2、syndecan-1水平上调,且sST2、syndecan-1水平及饮酒史为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二者联合对AF患者发生MACE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姜姝郭江宏赵忠平盛红专
- 关键词:心房颤动主要心血管事件
- 血乳酸、乳酸清除率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究血乳酸、乳酸清除率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50例AMI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动脉血乳酸检查,根据入院时乳酸水平分为对照组(乳酸正常)66例与观察组(乳酸升高)84例,2组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2组一般资料、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预后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乳酸与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比例以及B型脑钠肽、肌钙蛋白、血乳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乳酸清除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单支病变比例低于对照组,多支病变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OR=3.271;95%CI:1.487,7.192;P=0.003)、预后(OR=2.622;95%CI:1.233,5.577;P=0.013)与乳酸升高有关。结论血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与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预后存在密切联系,入院时乳酸水平检测有利于临床对AMI病情与预后进行判断。
- 赵忠平周明龙仇冬霞盛红专
- 关键词:乳酸乳酸清除率预后B型脑钠肽左心室射血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