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光洁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1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链球菌
  • 2篇蔗糖
  • 2篇糖醇
  • 2篇球菌
  • 2篇木糖
  • 2篇木糖醇
  • 2篇过氧化氢
  • 1篇形成术
  • 1篇牙根
  • 1篇牙冠
  • 1篇牙列
  • 1篇抑菌
  • 1篇抑菌作用
  • 1篇预后
  • 1篇正常人
  • 1篇相互作用
  • 1篇患牙
  • 1篇根尖
  • 1篇根尖诱导
  • 1篇根尖诱导成形

机构

  • 4篇郑州大学

作者

  • 4篇赵光洁
  • 2篇刘学军
  • 1篇楚金普
  • 1篇韩峰
  • 1篇郭东晓
  • 1篇闫波
  • 1篇姜新亚
  • 1篇吉雅丽
  • 1篇邱晓霞
  • 1篇李蓓蕾
  • 1篇赵燕霞
  • 1篇韩丽会

传媒

  • 1篇牙体牙髓牙周...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蔗糖及木糖醇对血链球菌和变异链球菌相互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蔗糖、木糖醇对血链球菌(S.s)产生过氧化氢(H_2O_2)能力及血链球菌与变异链球菌(S.m)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邻联茴香胺-辣根过氧化物酶法测定有氧环境中不同浓度蔗糖、木糖醇对S.s产生H_2O_2的影响,通过平板培养法观察不同浓度蔗糖、木糖醇对有氧、厌氧环境中S.s、S.m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有氧环境下,S.s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木糖醇培养基中培养6 h累积产生H_2O_2的量由高到低BHI+50 mmol/L蔗糖组>BHI+5 mmol/L蔗糖组>BHI组>BHI+5 mmol/L木糖醇组>BHI+50 mmol/L木糖醇组(P<0.05);6 h时,菌悬液A600值标准化之后的相对H_2O_2量为BHI组>BHI+5 mmol/L蔗糖组>BHI+50 mmol/L蔗糖组>BHI+5 mmol/L木糖醇组>BHI+50 mmol/L木糖醇组(P<0.05)。同时接种两种细菌在有氧、厌氧环境均中未观察到相互抑制的作用;先接种S.m,对S.s的抑制作用在50 mmol/L蔗糖中最明显,同种培养基中厌氧环境下的抑制作用强于有氧环境;先接种S.s,对S.m的抑制作用在50 mmol/L蔗糖中最明显,同种培养基中有氧环境下的抑制作用强于厌氧环境。结论:S.s在不同含糖培养基中产生H_2O_2的能力不同;S.s与S.m的相互作用受到接种顺序、外源性糖及环境中氧的影响。
赵光洁赵燕霞姜新亚李蓓蕾楚金普刘学军
关键词:血链球菌过氧化氢蔗糖木糖醇变异链球菌
不同浓度的蔗糖及木糖醇对血链球菌与变形链球菌相互作用的影响
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nguis,S.sanguis)是最早定居牙面的口腔常驻细菌之一,在牙菌斑形成的早期阶段及菌群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与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S.m...
赵光洁
关键词:血链球菌过氧化氢蔗糖木糖醇变形链球菌抑菌作用
文献传递
CBCT测量正常人牙齿及牙列形态数据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CBCT测量正常人牙齿及牙列形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对10名正常青年人(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22~24岁)进行CBCT扫描,2名实验者分别用CBCT自带软件对牙冠宽度、厚度、高度及牙列的相关线性数据测量2次;并制取上述10名青年人上下颌全牙列石膏模型,2名实验者分别用电子卡尺对牙冠宽度、厚度、高度及牙列的相关线性数据测量2次;应用SPSS软件配对t检验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名实验者利用CBCT系统对牙冠宽度、厚度、高度及牙列的相关线性测量结果显示的平均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2名实验者利用电子卡尺对牙冠宽度、厚度、高度及牙列的相关线性测量结果显示的平均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CBCT系统与电子卡尺对牙冠宽度、厚度、高度及牙列的相关线性测量结果显示平均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BCT在牙冠及牙列的重建上准确可靠,在对牙冠宽度、厚度、高度及牙列的形态数据测量上稳定可重复,可用于测量活体牙及牙列的形态数据。
邱晓霞韩丽会郭东晓闫波赵光洁
关键词:CBCT
根尖孔开放患牙131颗临床分析
2016年
外伤或感染导致牙根未完全形成的年轻恒牙牙髓暴露或损伤是临床工作中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1]。在治疗过程中,常根据牙髓状况采取牙根形成术或根尖诱导成形术,使牙根继续发育或使根尖部硬组织沉积,从而达到封闭根尖孔、有效治疗患牙、进一步保存年轻恒牙的目的[2]。
赵光洁Hira Kumari Shah吉雅丽韩峰刘学军
关键词:根尖诱导成形术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