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志军

作品数:43 被引量:17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中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外科
  • 11篇肝移植
  • 10篇胰腺
  • 7篇再灌注
  • 7篇灌注
  • 6篇动脉
  • 6篇再灌注损伤
  • 6篇手术
  • 6篇缺血
  • 6篇缺血再灌注
  • 6篇缺血再灌注损...
  • 6篇外科学
  • 6篇灌注损伤
  • 5篇胰腺移植
  • 5篇衰竭
  • 5篇功能衰竭
  • 5篇肝脏
  • 5篇并发
  • 5篇并发症
  • 4篇肾联合移植

机构

  • 40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中南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南京市江北人...

作者

  • 40篇贺志军
  • 31篇齐海智
  • 21篇李一宁
  • 17篇胡伟
  • 11篇司中州
  • 9篇司中洲
  • 9篇李亭
  • 7篇苗雄鹰
  • 5篇吴建国
  • 5篇李杰群
  • 3篇王永刚
  • 3篇易仁政
  • 3篇尹邦良
  • 3篇钟德玝
  • 3篇戴小明
  • 2篇彭龙开
  • 2篇赵小昆
  • 2篇明英姿
  • 2篇谢续标
  • 2篇佘兴国

传媒

  • 13篇中国普通外科...
  • 7篇医学临床研究
  • 4篇中南大学学报...
  • 3篇中华器官移植...
  • 2篇中国现代手术...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器官移植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9篇2007
  • 8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癌肝移植的临床观察(附16例报告)
2007年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肝移植的价值及预后。【方法】对本中心行肝移植及辅助化疗的16例肝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16例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2例胆管细胞癌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肝癌复发。1例原发性肝癌于术后3个月死于颅内转移,另1例术后12月肝癌复发。余12例随访期间均无瘤生存。【结论】肝移植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序贯化疗,术中严格的"无瘤原则"以及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是预防肿瘤复发的有效手段。
司中洲齐海智李杰群贺志军李一宁胡伟
关键词:肝移植
肝动脉变异与肝移植被引量:19
2006年
目的总结肝移植中供体及受体肝动脉变异情况与重建方式。方法回顾我院2002年3月~2005年12月107例肝移植供体与107例受体肝动脉变异情况及重建方式。术后应用Doppler超声、胆道镜及介入方法监测肝动脉及胆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07例肝移植之供、受体肝动脉(214例肝动脉),3例术中、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有20例次肝动脉变异,经过术中良好的重建,其结果显示肝动脉及胆道并发症3例(3/19),较正常肝动脉吻合者(15/85)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动脉变异发生率约9.35%左右,肝移植时供肝切取、修整及受体病肝切除应引起高度重视,术中良好的重建能取得好的效果。
戴小明叶启发齐海智贺志军明英姿王永刚佘兴国
关键词:肝动脉肝移植
门脉高压症肝移植的治疗体会及围手术期处理(附23例报告)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3例肝脏移植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中2例死于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余均存活,最长37个月,最短2个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2.8%。结论肝移植是目前能从根本上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有效方法。
司中洲齐海智贺志军李一宁胡伟
关键词:高血压肝移植围手术期医护
IL-17与Th17细胞在小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辅助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在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小鼠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急性排斥反应组(n=12)和同系移植组(n=12),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分别检测2组小鼠移植术后第3天和第7天血清中IL-17的含量;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移植心脏中浸润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数量,并取移植心脏经10%甲醛固定后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急性排斥反应组术后第3天及第7天血清中IL-17表达明显高于同系移植组(P<0.05),且急性排斥反应组术后第7天IL-17表达明显高于第3天(P<0.05);与同系移植组相比,急性排斥反应组移植心脏浸润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在术后第3天及第7天明显增高(P<0.05),且术后第7天时Th17细胞比例明显高于第3天(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急性排斥反应组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排斥反应逐渐增强。结论:Th17与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移植脏器中细胞因子IL-17的检测可望成为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的预测指标。
司中洲吴建国贺志军李亭
关键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TH17细胞白细胞介素17
一种稳定的急性胰腺炎胰腺外多器官损伤大鼠模型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研究一种病理进程平稳的急性胰腺炎胰腺外多器官损伤动物模型。方法应用小剂量中等浓度胆盐、胰管内低压注射的方法,动态观察实验大鼠胰腺、肺、肝脏及肾脏的功能和病理改变。结果这种新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模型具有胰腺外持续、稳定的肝、肾损伤。结论这种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模型适合于多器官功能损伤的病理机制及治疗学研究。
贺志军齐海智苗雄鹰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器官功能衰竭
肝、胰Ⅰ期联合移植治疗合并糖尿病的良性终末期肝病一例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对1例原位肝、异位胰腺Ⅰ期联合移植进行总结。方法对1例终末期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施行肝、胰Ⅰ期联合移植,肝脏为原位移植,胰腺异位移植于右侧髂窝,胰液空肠引流。术后采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糖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并辅以两剂达利珠单抗。结果术后移植胰腺功能良好,第2天即停用胰岛素。术后14d,移植肝出现轻度急性排斥反应,调整他克莫司的用量后逆转。受者已存活15个月,移植肝脏及胰腺功能均正常。结论肝、胰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糖尿病的有效方法。
齐海智贺志军司中州胡伟李一宁
关键词:肝移植胰腺移植肝硬化
肝移植术后早期精神并发症病因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患者出现精神并发症的原因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3年47例肝移植患者病例资料,总结术后出现精神并发症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措施。【结果】47例患者中有13例出现精神并发症,最早出现于术后d3,最晚术后d15;其中表现为睡眠障碍者11例,躁狂5例,幻视2例,抑郁5例,自杀倾向2例;若术前即存在肝性脑病术后则易出现精神并发症;精神并发症的出现还可能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手术时间的长短以及术后患者内环境和外环境的状态有关。【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出现的精神并发症多无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症状较轻,通过对症处理预后较好。
许幂齐海智贺志军胡伟司中洲李一宁
关键词:肝移植手术后并发症
移植胰腺的动脉重建方式及其意义
2008年
胰肾联合移植是目前治疗糖尿病合并糖尿病性肾衰的最有效方法。但是,胰腺移植的外科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35%~40%。高的胰腺移植外科并发症发生率与移植胰腺的血供障碍有关,提示常规的胰腺血管重建方法可能存在缺陷。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完整重建移植胰腺动脉血供,现报道如下。
贺志军齐海智司中洲胡伟李一宁
关键词:移植胰腺动脉血供胰肾联合移植糖尿病性移植外科胰腺移植
高能聚焦超声在治疗晚期胰腺癌中的疗效分析
2009年
目的:通过对晚期胰腺癌患者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观察其近期疗效,为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方法:对15例晚期胰腺癌患者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KPS评分,疼痛感受评分,CA199,三大常规,生化检查,B超观察肿瘤回声及血供,CT观察肿瘤大小改变。结果:HIFU治疗后,患者KPS评分升高,疼痛评分下降,肿瘤标志物下降,B超观察肿瘤回声,其中10例肿瘤回声增强,11例肿瘤血供减少或消失,CT示大部分患者治疗后肿瘤体积缩小或不变,治疗后三大常规、生化和电解质无明显改变。结论:运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有明显疗效,并且能缩小肿瘤体积,减少或中断肿瘤血供,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无创治疗方法。
孙道齐海智夏明智贺志军胡伟胡立强
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胰腺癌
胰腺血供及其移植血管重建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了解胰腺动脉及其变异情况,为胰腺移植动脉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00年1月至2006年2月300例胰腺动脉造影片,统计胰腺动脉的变异情况,并分析其结果。结果(1)300例造影中,仅1例能辨认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及上后动脉的变异率分别为6.33%和5.06%。(2)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及其分支(胰十二指肠下前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后动脉)的主要变异是发自第一空肠动脉,其发自第一空肠动脉的变异率分别是19.51%、17.54%及12.28%。(3)胰背动脉变异情况较为复杂,其变异率为23.61%。结论胰腺动脉走行复杂,在胰腺移植供胰的血管重建过程中,所重建的血管应既要能保证全胰十二指肠移植完整的血供又要能够减少术后血栓等外科并发症的发生。
司中洲齐海智李杰群易仁政贺志军胡伟李一宁
关键词:胰腺动脉胰腺移植血管重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