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森

作品数:13 被引量:71H指数:3
供职机构:吴川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药物
  • 6篇菌药
  • 6篇抗菌
  • 6篇抗菌药
  • 6篇抗菌药物
  • 3篇用药
  • 2篇手术
  • 2篇耐药
  • 2篇降钙素
  • 2篇降钙素原
  • 2篇合理用药
  • 2篇病原
  • 2篇病原菌
  • 1篇代谢
  • 1篇血清
  • 1篇血清细胞
  • 1篇血清细胞因子
  • 1篇药师
  • 1篇药物临床
  • 1篇药物临床应用

机构

  • 13篇吴川市人民医...
  • 1篇湛江中心人民...

作者

  • 13篇谭森
  • 1篇吴晓
  • 1篇何乾
  • 1篇陈家璇
  • 1篇林小玲
  • 1篇陈华生

传媒

  • 3篇临床合理用药
  • 2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临床医学
  • 1篇海峡药学
  • 1篇现代医院
  • 1篇北方药学
  • 1篇求医问药(下...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级管理在指导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分级管理在指导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患者6879例,依据分级管理实施前后分为实施前组(3213例)和实施后组(3666例),于2014年2月实施分级管理制度,统计分析实施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人均使用频次及人均抗菌药物费用情况。结果:实施后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人均使用频次及人均抗菌药物费用明显低于实施前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实施后组抗菌药物各级使用频次和总使用频次均明显低于实施前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实施分级管理制度可有效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有利于控制和促进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及指导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谭森
关键词:抗菌药物
医院院内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分析探讨医院院内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吴川市人民医院院内感染患者18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病原菌培养及药敏分析,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结果:共检出病原菌17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09株、革兰阳性菌47株、真菌15株;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主要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等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对青霉素红霉素等药物耐药,真菌均未出现严重的耐药性。结论:医院患者感染细菌种类多,并以革兰阴性杆菌最多,且耐药性不一,应针对不同病原菌选用合理的药物进行治疗。
罗敏谭森梁华桂
关键词:医院院内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血清细胞因子及PCT对骨科手术抗感染治疗的价值
2020年
目的:观察血清细胞因子及降钙素原(PCT)水平监测指导下药学干预在骨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吴川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5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予以常规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33例)在血清细胞因子及PCT水平监测指导下进行抗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前后血清细胞因子及PCT水平变化情况及住院时间、抗菌药物总费用。结果:用药7 d后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12、肿瘤坏死因子(TNF)–α、PCT均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抗菌药物总费用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于骨科手术患者,在血清细胞因子及PCT水平监测药学干预指导下应用抗菌药物,能显著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抗菌药物使用费用。
罗敏谭森陈华生
关键词:血清细胞因子降钙素原骨科手术抗菌药物
临床药学监测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呼吸道感染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临床药学监测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呼吸道感染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6年1~12月期间我院病原学送检标本5880个,所有标本均进行痰液病原菌培养,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统计分析所有标本病原菌感染及其耐药性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共检出革兰阴性菌植株1100株(18.71%),其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263株(4.47%)、肺炎克雷伯菌254株(4.32%)、大肠埃希菌189株(3.21%)为主,多重耐药菌186株(3.16%),其主要以大肠埃希菌62株(1.05%)、鲍曼不动杆菌46株(0.78%)、肺炎克雷伯菌254株(0.48%)为主;抗菌活性分析结果显示,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抗菌活性最高的三种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93.55%、铜绿假单胞菌85.71%、肺炎克雷伯菌82.14%。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是本次呼吸道感染主要的革兰阴性菌感染菌,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是该疾病主要的多重耐药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多重耐药菌的抗菌活性存在差异,应针对病原菌合理性使用。
谭森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
ICU病房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现状与临床合理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评估分析我院ICU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并对临床的合理应用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9月ICU出院患者病例195例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ICU患者住院期间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对临床的合理应用进行探究。结果在所选取的195例研究对象中,使用抗菌药物187例,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95.90%,细菌培养共检出病原菌122株,排行前5位的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8株、铜绿假单胞菌23株、屎肠球菌20株、鲍曼不动杆菌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抗菌药物应用频率高的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万古霉素等。结论医院ICU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使用率仍偏高,应高度重视细菌学的检测,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调整对抗菌药物的使用,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了耐药菌株的产生,促进ICU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谭森
关键词:ICU抗菌药物
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1例被引量:1
2011年
患者,男,55岁.咳嗽、气喘伴发热10d,2型糖尿病史5年.于1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黄色黏稠痰(间歇咯暗褐色黏稠痰),气促、气喘,尤以活动和平卧时明显,有时不能平卧,伴不规则发热(38.5~39.8℃),无寒战、畏寒,胸背挤拉性疼痛.曾应用莫西沙星、氟康唑治疗,因疗效不佳转来我院.
谭森陈家璇
关键词:伏立康唑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8月—2024年7月吴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予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2组均持续治疗12周后评估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胰岛功能二项[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2组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TC、TG及2组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HDL-C水平上升,且观察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对照组TC、TG、HDL-C水平则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12周后,2组HOMA-IR均较治疗前下降,HOMA-β上升,且观察组下降或上升的程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00%vs.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是积极而有效的,其有助于血糖、血脂的控制,并且可改善患者的胰岛功能,有较高的安全性。
叶杰俊翟小霞吴晓梁华桂谭森林小玲梁言
关键词:2型糖尿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胰岛素糖脂代谢
基层综合医院发热门诊用药分析
2023年
以我院为例,对其发热门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今后基层医院发热门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发热门诊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的1250份处方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处方诊断、用药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发热门诊在用药上,主要以抗生素、解热镇痛等药物为主,存在重复用药等不合理用药的现象;结论 发热门诊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不过仍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李土福梁言谭森梁华桂
关键词:发热门诊用药分析
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调查分析
2011年
目的调查和分析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6~12月我院行Ⅰ类切口手术且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患者214例,填写Ⅰ类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调查表,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预防性用药72例,治疗性用药142例;联合用药、持续应用时间、应用时机及药物选择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严重,应加强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规范化管理。
谭森何乾
关键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联合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指导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的效果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联合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指导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吴川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患者需用抗菌药物治疗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0例。对照组根据常规实验室检查及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进行抗菌药物的使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连续监测血清PCT进行抗菌药物的使用,对比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病原菌耐药率,统计两组病原菌占比情况,并观察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率、病原菌耐药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铜绿假单胞菌(44.00%)、肺炎克雷伯菌(20.00%)、金黄色葡萄球菌(24.00%)、溶血葡萄球菌(8.00%)与对照组(33.75%、22.50%、25.00%、18.75%)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18.18%)、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2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16.67%)、溶血葡萄球菌对氧氟沙星耐药率(0.00)均低于对照组(55.56%、72.22%、65.00%、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检测联合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能够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同时还可以降低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谭森罗敏梁华桂
关键词:病原菌降钙素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