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金容

作品数:15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经济管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7篇地下空间
  • 4篇建筑
  • 4篇避难
  • 4篇避难空间
  • 3篇地下公共建筑
  • 3篇地下建筑
  • 3篇地下建筑设计
  • 3篇建筑设计
  • 3篇防火
  • 3篇城市
  • 2篇特征设计
  • 2篇综合防灾
  • 2篇综合防灾规划
  • 2篇防灾
  • 2篇防灾规划
  • 2篇防灾空间
  • 1篇地下空间规划
  • 1篇地下商业街
  • 1篇运维
  • 1篇运维管理

机构

  • 13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4篇谢金容
  • 9篇吴涛
  • 8篇陈志龙
  • 3篇郭东军
  • 2篇尹峰
  • 2篇王海阔
  • 2篇赵子维
  • 2篇龚华栋
  • 1篇朱星平
  • 1篇徐明新
  • 1篇吕志楠
  • 1篇李兵
  • 1篇王娇娇
  • 1篇吴艳华
  • 1篇吴涛

传媒

  • 4篇地下空间与工...
  • 3篇2006年国...
  • 1篇城市规划
  • 1篇安徽建筑
  • 1篇地下空间
  • 1篇建筑与文化
  • 1篇能源与环境
  • 1篇2009中国...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6
  • 1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下公共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构成要素分析及整合被引量:2
2012年
面对现代城市整体视觉环境的恶化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人们开始重视城市生态以及建筑与外部空间环境之间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而地下公共建筑所固有的特性使得在保护与塑造城市生态,以及与外部空间环境协调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从地下公共建筑外部空间环境内因及外因要素两方面进行分析,并在纷繁复杂的各类构成要素中提取重要环节,探讨其整合的主要方式。
吴涛徐明新谢金容
关键词:地下公共建筑外部空间环境
城市地下连通工程建设模式与效益分析被引量:7
2006年
城市向三维方向发展,大力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已成为今后城市发展的主流趋势,文章对城市地下连通工程进行了科学定义、并提出了六种地下连通工程的建设模式、分析了地下连通工程的建设效益,并指出了当前建设地下连通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王海阔吴涛尹峰谢金容
关键词:地下空间
城市地下连通工程建设模式与效益分析
城市向三维方向发展,大力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已成为今后城市发展的主流趋势,文章对城市地下连通工程进行了科学定义、并提出了六种地下连通工程的建设模式、分析了地下连通工程的建设效益,并指出了当前建设地下连通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王海阔吴涛尹峰谢金容
关键词:城市空间规划地下建筑设计地下空间市政经济
文献传递
地下公共建筑外形及特征设计模式探讨
以地下交通、商业、文化、娱乐休闲等为主要功能的地下公共建筑,特别是集多种功能的地下大型公共综合体已成为城市整体功能结构中的重要节点甚至是城市的核心.而地下公共建筑外形及特征的塑造以及与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整合是完善整体功能...
吴涛陈志龙谢金容
关键词:地下公共建筑建筑特征地下建筑设计设计模式
文献传递
人防工程建筑防火疏散设计实例被引量:2
2003年
本文探讨了人防工程建筑防火设计中有关安全疏散指标的确定 ,安全疏散出口与人防出入口结合设计 ,以及结合工程实际设置防火避难空间等问题 ;
谢金容吴涛陈志龙
关键词:人防工程建筑防火安全疏散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研初探--以南京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研为例被引量:15
2012年
结合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南京综合防灾规划专题编研工作,深入解析了规划编研背景,详细介绍了南京综合防灾规划的理念、原则,灾害风险分析以及防灾空间规划、避难场所规划、防灾通道规划等内容的编研情况,以期对相似或相同类型规划的研究与编制提供借鉴。
郭东军陈志龙谢金容龚华栋赵子维
关键词:综合防灾规划防灾空间避难空间
城市广场地下空间可开发模式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近年来,结合广场建设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能够为城市中心的交通和商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文章根据功能定位的不同对公共活动广场和交通集散广场这两类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广场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模式进行了探讨。
吴艳华谢金容朱星平
关键词:地下空间
地下公共建筑外形及特征设计模式探讨被引量:3
2006年
以地下交通、商业、文化、娱乐休闲等为主要功能的地下公共建筑,特别是集多种功能的地下大型公共综合体已成为城市整体功能结构中的重要节点甚至是城市的核心。而地下公共建筑外形及特征的塑造以及与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整合是完善整体功能结构和优化城市风貌的重要内容。作者从空间与环境塑造的角度对地下公共建筑的外形及特征,以及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进行探讨,提出几种基本的设计模式,讨论其特征。
吴涛陈志龙谢金容
关键词:地下公共建筑
地下空间防火避难空间设计初探被引量:12
2006年
近年来,一些大规模、大深度地下空间防火疏散设计逐渐成为工程设计人员所面临的一个难题。结合国内外隧道、地铁及地下公共空间临时避难所的设计,作者提出了我国地下建筑避难空间设计的构想,并对其模式和保障措施作了简单的探讨。
谢金容吴涛陈志龙
关键词:防火避难空间
地下空间防火避难空间设计初探
近年来,一些大规模、大深度地下空间防火疏散设计逐渐成为工程设计人员所面临的一个难题.结合国内外隧道、地铁及地下公共空间临时避难所的设计,作者提出了我国地下建筑避难空间设计的构想,并对其模式和保障措施作了简单的探讨.
谢金容吴涛陈志龙
关键词:地下建筑设计地下空间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