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晓娟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单次
  • 1篇毒性
  • 1篇新西兰兔
  • 1篇血红
  • 1篇血红细胞
  • 1篇血型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细胞
  • 1篇实验兔
  • 1篇首乌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 1篇凝集
  • 1篇凝血时间
  • 1篇氢溴酸
  • 1篇专业分工
  • 1篇线粒体
  • 1篇抗体
  • 1篇何首乌

机构

  • 4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成都第一制药...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5篇谢晓娟
  • 3篇杨锋
  • 2篇王红星
  • 2篇余晓君
  • 1篇曾代文
  • 1篇杨娜
  • 1篇曾南
  • 1篇易勇
  • 1篇曾涛
  • 1篇艾应先
  • 1篇汪林

传媒

  • 2篇药物评价研究
  • 1篇中国卫生质量...
  • 1篇第十届中国实...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SPF兔血液细胞、生化及凝血时间测定
屏障系统繁育的实验兔,有生长稳定、数据可靠、遗传背景可控等优势,对动物实验的结果准确性及可重复性有较大的提高。提供实验兔的血液学的常规指标,供实验者参考有一定的实用意义。我们在SPF实验兔种群的建立后初步作了血液中的细胞...
杨锋曾涛谢晓娟余晓君汪林易勇王红星
关键词:大耳白兔SPF新西兰兔实验兔凝血时间
何首乌醇提物对大鼠的肝毒性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观察何首乌醇提物对大鼠肝脏的毒性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毒性机制。方法 SD大鼠连续6周ig给予生、制何首乌醇提物(10、20 g生药/kg),观察动物一般状况、体质量变化;给药结束时检测血清生化指标,测定肝脏质量并计算肝脏系数,进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提取肝脏线粒体测定呼吸链复合物Ⅰ活性,透射电镜观察肝脏线粒体结构。结果生、制何首乌醇提物连续ig给药6周可导致大鼠出现腹泻、体质量增长缓慢等表现;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生化指标和肝脏系数无明显影响;使大鼠肝脏出现轻度炎细胞浸润、肝细胞片状坏死、纤维增生、空泡等组织病理学变化;能降低大鼠肝脏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活性,透射电镜下可见个别线粒体嵴紊乱、断裂或消失,出现空泡。结论生、制何首乌醇提物均可引起大鼠肝脏一定程度的损伤,其肝毒性机制可能与影响肝脏线粒体的结构和电子传递链功能有关。
李勇曾菊芳杨娜牛丽红陈祥燕谢晓娟余晓君曾南
关键词:肝毒性线粒体
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大鼠单次和重复给药毒性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通过SD大鼠的单次和重复静脉给药毒性试验,评价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的安全性。方法单次给药毒性试验采用最大耐受量法,观察大鼠的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将大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和氢溴酸樟柳碱10、50、200 mg/kg剂量组,每组30只,尾iv给药,连续13周,停药恢复4周。进行各项毒理学指标检测。结果急性毒性试验: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在364.5~504.5 mg/kg对大鼠产生明显毒性,症状有给药时尖叫、俯卧、后肢无力、颤抖、抽搐、惊厥、瞳孔散大、尾部发绀等,甚至造成个别动物死亡。重复给药毒性试验:50、200 mg/kg剂量组出现体质量增长减缓,摄食下降,给药后尖叫,鼻端、眼周异常分泌物增多,皮肤脱毛、结痂,耳廓溃疡、缺损,瞳孔散大,尾部发绀,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Cl-浓度升高等症状,200 mg/kg剂量组还出现给药后肌张力减退、颤抖、抽搐、呼吸困难、皮下炎性包块等表现。溶媒对照组和200 mg/kg剂量组动物注射部位均出现静脉炎及静脉周围炎,严重程度无差异,停药4周后病变减轻。结论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SD大鼠静脉单次给药的最大耐受量(MTD)为428.8 mg/kg,约相当于临床剂量的2 573倍;重复给药毒性试验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剂量(NOAEL)为10 mg/kg,约相当于临床剂量的60倍。
李勇曾菊芳陈祥燕谢晓娟万峰
一种臧酋猴血型的鉴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臧酋猴血型的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血液于含多孔棉的容器中,离心;(2)吸取上层液体,室温静置,然后4℃过夜,再室温静置,离心得血清;(3)制备人O型血红细胞;(4)将血清与人O型血红细胞混合,...
杨锋谢晓娟曾代文
文献传递
质量控制在GLP中的实践与体会被引量:5
2011年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是药物非临床实验的质量管理指南,是人类用药安全的最后屏障。质量控制室以实验工作为导向,以专业分工为原则,建立可控、有效、独立的质量控制方法,使实验工作在可控的环境中进行,有效地保证了GLP实验的开展,提高了工作效率。
杨锋王红星艾应先谢晓娟
关键词:专业分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