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莉 作品数:11 被引量:28 H指数:3 供职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创伤评分指导下的一体化急救护理联合时间环节护理在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创伤评分指导下的一体化急救护理联合时间环节护理干预在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2例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1—9月收治的4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4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创伤评分指导下的一体化急救护理联合时间环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急救效率、创伤程度及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时间、学科会诊时间、检查完成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76%,低于对照组的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评分指导下的一体化急救护理联合时间环节护理应用于多发伤患者急救中,能缩短急救时间,提升急救效率,减轻患者创伤程度,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林燕芳 谢文莉 陈美婷 陈婉玲关键词:创伤评分 多发伤 急救 医护闭环式沟通在团队心肺复苏操作演练中的应用调查 2018年 目的探讨医护闭环式沟通在团队心肺复苏操作演练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3~9月本院抢救室模拟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抢救的操作演练共48次,对照组采用1位医生3位护士在传统抢救沟通流程下行团体心肺复苏操作演练,观察组采用1位医生3位护士通过闭环式沟通流程进行模拟心源性心脏骤停的团体心肺复苏操作演练,对两组心肺复苏操作演练指标落实情况及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应用闭环式沟通团体抢救模式的心肺复苏操作演练,各急救指标落实时间均明显小于未进行闭环式沟通团体抢救操作模式,并且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闭环式沟通抢救模式操作演练可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抢救效率,加强医护配合度和满意度,从而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多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乐彩凤 谢文莉 郑建清关键词:心肺复苏 抢救案例分享结合应急预演对急诊预检分诊质量及护士工作能力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抢救案例分享结合应急预演对急诊预检分诊质量、护士工作能力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26名工作5年以上的急诊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2022年1—6月为管理前,此段时期的护理人员常规急诊分诊培训后,临床接诊处理1000例急诊患者;2022年7月—2023年6月为管理后,经常规急诊分诊培训,配合抢救案例分享结合应急预演安排,处理1000例急诊患者。对比急诊预检分诊质量、护士工作能力评分和护士对管理的满意度。结果管理后急诊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均高于管理前,而抢救单元物品缺失率低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护士帮助角色、教育-指导、评估判断、应对、护理干预、质量评价、工作角色能力评分均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护士对预检分诊管理总满意度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通过实施以抢救案例分享结合应急预演的急诊管理措施,提高急诊科护士对预检分诊的整体正确率,达到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和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满意度。 吴晓鹭 谢文莉关键词:分诊质量 提高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 探讨提高风险管理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急诊患者700例设为对照组,将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急诊患者70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经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经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生存质量、患者主观感受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P〈0.05),患者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主观感受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高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可以明显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谢瑞云 郭桂红 谢文莉 黄雅红视觉空间认知任务干预在创伤病人闯入性记忆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2025年 目的:系统分析视觉空间认知任务干预在创伤病人闯入性记忆中应用的相关研究,归纳和总结视觉空间认知任务干预的基本内容和应用现状,为创伤病人开展视觉空间认知任务干预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OVID、Embase等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5月25日。对纳入文献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干预对象为试验创伤健康者及临床创伤病人;干预时机多为4 h、24 h,干预频次均为1次,干预时长多为10~20 min;干预具体方法主要为俄罗斯方块游戏;干预的主要评价指标为创伤后第1周的闯入性记忆总次数。结论:视觉空间认知任务干预可有效减少病人早期闯入性记忆数量,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未来需进一步构建视觉空间认知任务干预方案,对创伤病人开展早期预防性干预,以验证其长期干预效果。 乐彩凤 谢文莉 郑剑煌关键词:创伤病人 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效果观察研究 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急诊科2013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4例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根据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64)和对照组(n=60),对照组采取急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死亡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住院死亡率下降,护理满意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缩短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死亡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谢文莉 黄招玲关键词:优质护理 急性心衰 老年 急诊科大专护生临床带教方法探讨 2009年 目的探讨提高大专实习护生的急救意识及应急能力带教方法。方法在“一对一”专人带教基础上设立总带教老师,制定详细的带教计划,实行阶段性目标教学,比较实施新带教方法前后两年大专实习护生的出科考核成绩。结果实行新的带教方法后,大专实习护生出科考核成绩显著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实行新带教方法,使大专实习护生更快地适应临床急救工作,同时增强老师的学习动力,提高护士的整体水平。 谢文莉 邱秀凤 郭桂红关键词:护理 大专生 临床教学 急诊科 基于7S管理模式的抢救室急救药品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7S管理模式干预在抢救室急救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抢救室急救药品管理情况作为研究区间。依据急救药品管理模式分为对照组(2021年10月—2022年4月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和观察组(2022年5月—2022年10月采用7S管理模式)。对两组急救药品管理期急救药品质量检查、考核情况同时对医务人员急救药品相关知识知晓度及药品使用熟练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管理期间急救药品出入库记录不全、警示标识不清、摆放储存错误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急救药品完好率较对照组更高,药品检查耗时及取用药品耗时更少(P<0.05)。观察组医务人员急救药品相关知识知晓度评分、急救药品使用熟练度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抢救室急救药品管理中应用7S管理模式有助于药品的规范管理效果及管理质量,同时利于抢救室医务人员对药品认知及安全操作,进而保障医疗安全。 谢文莉 林晓燕 周宝珠 乐彩凤关键词:7S管理 急救药品 抢救室 药物贮藏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综合急诊护理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综合急救护理抢救在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0年7月—2021年9月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急救护理,对比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在经过抢救后,观察组的血清渗透压、血钠、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空腹血糖、血清渗透压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钾、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高渗昏迷患者行综合急救护理能够改善其临床指标,促进血糖、血清渗透压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施金娜 乐彩凤 谢文莉关键词: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急诊抢救 抢救成功率 根因分析法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研究根因分析法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分组,2021年1—6月收治的患者划分对照组(45例),2021年7月—2022年1月收治的患者划分为研究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急救护理干预,研究组则采取经根因分析法后调整的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水平(空腹、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生活质量、自我效能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根因分析法运用于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护理中,有利于及时发现和整改护理方法的不足,可为其提供优质的急救护理。 施金娜 乐彩凤 谢文莉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急救护理 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