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勇

作品数:13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导管
  • 5篇消融
  • 4篇导管消融
  • 4篇导管消融术
  • 4篇心房
  • 4篇综合征
  • 4篇综合征患者
  • 4篇消融术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射频消融
  • 3篇突变
  • 3篇突变检测
  • 3篇基因
  • 3篇基因突变
  • 3篇基因突变检测
  • 3篇房颤
  • 3篇SCN5A
  • 3篇BRUGAD...
  • 2篇单核

机构

  • 13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谢勇
  • 11篇彭健
  • 10篇刘福强
  • 9篇萧钟波
  • 9篇赵冬华
  • 9篇李岩
  • 4篇邓春凤
  • 4篇孟素荣
  • 3篇赖文岩
  • 2篇陈智
  • 2篇陈溢琳
  • 2篇周国忠
  • 2篇许顶立
  • 1篇李若
  • 1篇周桂芳

传媒

  • 4篇医学临床研究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6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rugada综合征患者SCN5A基因突变检测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对3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及其部分家系成员进行SCN5A基因突变检测。方法:提取3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及家系成员外周血中DNA样本,设计34对引物进行多聚核苷酸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该基因28对外显子,之后对其产物进行直接测序。若有碱基变异,则与无血缘关系的103例正常样本针对该位点进行对照,并分析其氨基酸改变情况。结果:在其中1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SCN5A基因的第20号外显子上发现1个杂合变异,其导致通道蛋白氨基酸编码的1192位密码子的第2个碱基发生A→G的改变,使得相应编码的精氨酸(R)被谷氨酰胺(Q)所取代,而这一变异位点在103个正常人中仅发现1例,其频率为0.0097。结论:在中国人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SCN5A基因上发现1个已经在国外患者中报道的错义突变(R1192Q)。
刘福强李岩谢勇赵冬华萧钟波赖文岩许顶立彭健
关键词:BRUGADA综合征基因突变单核苷酸多态性
P波离散度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价值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方法】145例行环肺静脉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记录术前及术后心电图,测量最大、最小P波时限,计算P波离散度。【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1±0.2)个月,根据是否复发房颤分为复发组51例和未复发组94例。复发组较未复发组的术前最大P渡时限增大[(120.2±11.0)ms比(105.6±7.8)ms,P〈0.001];P波离散度明显增大[(53.6±6.2)ms比(39.9±4.7)ms,P〈0.001];两组P波最小时限及其他临床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示术前P波离散度≥46ms(P=0.04)和发作频率≥5次/月(P=0.01)是房颤复发的预测因素,二者预测复发的灵敏度分别是87%和86%;特异度92%和85%。【结论】术前P波离散度及房颤发作频率一定程度上可预测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
李岩刘福强谢勇萧钟波赵冬华彭健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心电描记术
RGS2基因C1114G多态性与阵发性房颤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分析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蛋白RGS2基因C1114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阵发性房颤(PA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PAF患者115例及健康对照者102例,应用创造酶切位点原理设计引物,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RGS2基因C1114G等位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两组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两组间RGS2基因C1114G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GG基因型及1114G等位基因型频率在PAF患者中显著增高。结论 RGS2基因C1114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PAF相关,1114G等位基因可能是PAF的遗传易感基因。
李岩刘福强谢勇赵冬华萧钟波彭健
关键词:心房颤动
双腔起搏器结合倾斜训练防治重度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双腔起搏器结合倾斜训练防治重度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VVS)的效果。方法 13例直立倾斜试验阳性、反复发作的难治性重度VVS患者(心脏抑制型9例、混合型4例)置入双腔起搏器,其中8例置入频率骤降反应起搏器、5例置入闭环刺激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并结合倾斜训练治疗。出院后1、3、6个月分别随访及程控,观察预防晕厥的疗效。结果患者均无再发晕厥,均出现晕厥发生前不适,但症状均逐渐减轻至消失。结论双腔起搏器结合倾斜训练可有效防止反复发作及以心脏抑制为主的难治性重度VVS患者的晕厥发生。
邓春凤孟素荣谢勇陈智陈溢琳周国忠
关键词:心脏起搏直立倾斜试验
Brugada综合征患者SCN5A基因突变检测
目的:对3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及其部分家系成员进行SCN5A基因突变检测。&lt;br&gt;  方法:提取3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及家系成员外周血中DNA样本,设计34对引物进行多聚核苷酸聚合酶链反应(PCR...
刘福强李岩谢勇赵冬华萧钟波赖文岩彭健
关键词:BRUGADA综合征基因突变多态性位点
心房纤颤合并左心房血栓患者的导管消融术探讨
目的:探讨使心房颤动合并左房血栓患者安全接受射频消融术的方法及其机制。&lt;br&gt;  方法:对心房颤动合并左心房血栓的18例患者,给予正规的华法林抗凝治疗,抗凝强度维持在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于2-3之间,分...
刘福强李岩谢勇萧钟波赵冬华彭健
关键词:心房纤颤左心房血栓导管消融
心房纤颤合并左心房血栓患者的导管消融术探讨
目的探讨使心房颤动合并左房血栓患者安全接受射频消融术的方法及其机制。方法对心房颤动合并左心房血栓的18例患者,给予正规的华法林抗凝治疗,抗凝强度维持在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于2—3之间,分别于抗凝治疗前后测定血浆纤维...
刘福强李岩谢勇萧钟波赵冬华彭健
关键词:心房纤颤华法林左心房血栓导管消融术
文献传递
特发性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血浆BNP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心功能正常的特发性频发室性早搏(FVC)患者经射频消融术(RFcA)后血浆脑钠肽(BNP)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33例接受RFCA成功治疗的特发性频发PVC患者为室早组,总数为(16391.03±10873.01)个/天。另选5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查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及血浆BNP浓度,室早组术后3个月复查,分别比较术前、术后及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血浆BNP浓度。【结果】对照组血浆BNP水平显著低于室早组术前水平(P〈0.01);室旱组患者手术后血浆BNP水平较手术前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与室早组术后相比血浆BN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与室早组术前相比、室旱组手术前后比较及对照组与室早组术后相比LVEF及LVEDd差异均不明显(P〉0.05)。【结论】心功能正常的特发性频发PVC患者血浆BNP水平升高,RFCA有效治疗PVC后可使患者血浆BNP降低,在心脏超声检查心脏结构改变不明显的情况下采用BNP来判断PV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发展及预后情况有重要意义。
刘福强李岩谢勇赵冬华萧钟波彭健
关键词:心脏复合征
倾斜训练预防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发生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倾斜训练预防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发生的效果.[方法]将66例倾斜试验阳性、近期多次发作的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随机分为倾斜训练组、药物治疗组(美托洛尔)和对照组,治疗2周后复查直立倾斜试验并随访.[结果]除2例因心动过缓退出试验外,余64例中倾斜训练组的直立倾斜试验转阴率为86.4%(19/22)、药物治疗组、对照组的直立倾斜试验转阴率分别为25.0%(5/20)、18.2%(4/22).倾斜训练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药物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随访半年,倾斜训练组晕厥复发率为9.1%(2/22),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晕厥复发率分别为40.0%(8/20)、77.3%(17/22).三组间比较分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倾斜训练组晕厥复发率最低.[结论]倾斜训练可更好的预防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的晕厥发生.
邓春凤孟素荣谢勇陈智周国忠陈溢琳
维拉帕米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术治疗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维拉帕米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18例确诊为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行相关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后接受射频消融术。术中寻找Purkinje电位(P电位),标测到P电位较体表的QRS波提前≥20ms为理想消融靶点。在25~35W,60℃左右的设置下行消融。其周围位置在同样的设置下消融。达到消融终点后,行右心室刺激或者异丙肾上腺素静滴后再行右心室刺激检验消融效果。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出院后随访3—6个月。结果18例患者中,17例起源左后分支,1例起源左前分支,室速,分别在左中后间隔及前间隔消融成功。术中全部达到消融终点,均未再能诱发室速。理想靶点的P电位较体表QRS波提前(24.0±3.5)ms。发现提前越多,消融所需时间越少。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穿刺口血肿,无其他并发症出现。随访3—6个月,有2例多次心动过速发作,发作性质及心电图同前。治愈率达88.9%。结论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是安全有效的,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但有一定的复发率。
谢勇孟素荣彭健许顶立邓春凤
关键词:维拉帕米导管消融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