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丽娅
- 作品数:14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EM优化弹性立体填料生物膜的除污效果研究
- 2007年
- 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微生态具有对外界干扰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适应的能力,微生态的结构越复杂则系统除污能力的稳定性及其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也越强。因此,优化生物降解的微生态系统,可为极大程度地提高生物降解效率提供可能。以弹性立体填料为载体,通过常规培养方法及引种和共培养外源微生物EM形成不同生物膜系统,比较了3种生物膜系统的除污性能。结果表明:在EM共培养方式下载体的生物膜量较高,微生物种类更丰富;与常规培养生物膜系统和引种培养EM生物膜系统相比,共培养EM生物膜系统对生活污水中COD、NH3-N、TP的去除效果有较大改善,且系统的稳定运行时间大大延长。
- 朱亮韩增民谢丽娅
- 关键词:EM共培养生物降解
- 固定电压条件下电动修复铬污染地下水研究
- 研究了施加不同电压对铬污染地下水电动修复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压的大小直接影响地下水pH、电导率的空间分布和铬的迁移转化,从而影响处理效果和能耗.当施加30V的电压时,能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并且能耗较低,60h后模拟污染...
- 段祥宝谢丽娅谢罗峰朱亮
- 关键词:地下水铬污染电动修复
- 文献传递
- 火力发电厂循环水系统的腐蚀与防护初探被引量:2
- 2015年
- 电厂是国家能源的主要来源,在我国能源尤以火力发电为主,而良好的设备是能够顺利发电的保证。但是,经调查可知,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发电厂其发电设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问题。本文通过对电厂循环水系统的腐蚀原因分析,对防腐工作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 谢丽娅孙文鹏李晓静
-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循环水系统
- 土壤及地下水有机污染原位电化学动力修复技术进展被引量:2
- 2009年
- 综述了土壤-地下水系统中有机物污染的原位电化学动力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原位电化学动力修复技术利用电渗析、电迁移和电泳使土壤孔隙中的水和荷电离子或粒子发生迁移运动。土壤pH、土壤类型、电流和电压以及电极性质等因素影响电动修复效果。大量研究表明,原位电化学动力修复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土壤-地下水系统中的有机污染物,是一门具有发展潜力的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 谢丽娅朱亮段祥宝
- 关键词:有机物污染
- 单面光伏组件的模块化被动控温设计优化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面光伏组件的模块化被动控温设计优化方法及系统,根据全年典型日气象参数,基于能量守恒关系得到光伏组件背面传递给模块化被动控温装置的第一热量;根据相变材料蓄热量以及基于等效导热系数计算的设定蒸发段面积下热管...
- 唐亮王潇晨马育临张亚林刘庆阳王雪苏恒薛超海谢丽娅李璇张发邢波
- 一种用于户外的移动能源供给装置及控制系统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户外的移动能源供给装置及控制系统,所述供给装置包括:防水壳体、散热装置和移动电源主体,移动电源主体的一端伸入到防水壳体的内部并固定,移动电源主体的另一端贯穿至防水壳体的外部,防水壳体的顶部安装有散热装...
- 祝心愿唐亮王宏伟王雪谢丽娅于龙马育临郑祖东
- 沸石—蛭石曝气生物滤池低温低浓度条件下生物膜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研究了低温(4~8℃)沸石—蛭石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污水厂尾水稳态运行时生物膜形态、生物量和微生物活性变化特征,分析了反应器内生物量和微生物活性的空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滤池的生物膜形态、生物量及微生物活性有沿水流方向渐变的特点,生物量及微生物活性沿水流方向呈现递减的趋势,且生物量、微生物活性呈正相关。
- 孙文鹏谢丽娅
- 关键词:曝气生物滤池生物膜生物量微生物活性
- 火力发电厂循环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在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的严峻形势下,如何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保证水循环的正常运行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主要对现阶段电厂循环水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结合现场经验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
- 谢丽娅孙文鹏张刚
- 关键词:发电厂循环水系统
- 地下水铬污染原位电化学动力修复技术试验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以重金属铬为地下水污染物,研究了原位电化学动力修复技术的具体应用,分析了恒压条件和恒流条件的电化学动力原理,开展了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模拟试验,揭示了电场作用下地下水中重金属迁移规律。成果表明:该法对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修复效果较好,Cr(Ⅵ)的去除率达到99.95%以上,出水浓度满足相关标准,应用于实际工程是可行的。
- 段祥宝朱亮谢丽娅谢罗峰
- 关键词:铬地下水
- 外源微生物EM优化弹性立体填料膜生态系统
- 以弹性立体填料为载体,通过引种和共培养外源微生物EM形成不同生物膜系统,比较两种生物膜系统的性能.结果表明:外源微生物EM通过共培养方法形成的生物膜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微生物种类更加丰富;系统的稳定运行时间大大延长;通过共...
- 朱亮韩增民谢丽娅
- 关键词:外源微生物生物降解生物膜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