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春雷

作品数:86 被引量:426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9篇心脏
  • 35篇手术
  • 30篇外科
  • 20篇心房
  • 17篇房颤
  • 15篇心房颤动
  • 15篇心脏外科
  • 15篇消融
  • 14篇外科手术
  • 13篇动脉
  • 12篇心脏外科手
  • 12篇心脏外科手术
  • 12篇射频消融
  • 12篇术后
  • 12篇二尖瓣
  • 11篇射频
  • 10篇心脏移植
  • 10篇瓣膜
  • 7篇心动图
  • 7篇冠状

机构

  • 8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安贞医院
  • 2篇北京市心肺血...
  • 2篇中山市人民医...
  • 2篇关西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胜利油田中心...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86篇许春雷
  • 73篇孟旭
  • 51篇韩杰
  • 42篇曾文
  • 39篇李岩
  • 36篇张海波
  • 33篇贾一新
  • 26篇王坚刚
  • 15篇高峰
  • 15篇孙凌波
  • 14篇张纯
  • 13篇崔永强
  • 12篇来永强
  • 10篇焦玉清
  • 9篇李治安
  • 8篇吴强
  • 6篇黄方炯
  • 5篇杨禁非
  • 5篇郑帅
  • 5篇陈英淳

传媒

  • 20篇中华胸心血管...
  • 11篇心肺血管病杂...
  • 7篇中华外科杂志
  • 5篇中华器官移植...
  • 4篇中华心血管病...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超声影像...
  • 3篇中国综合临床
  • 3篇中国胸心血管...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医药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家庭健康(医...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实用器官移植...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8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13篇2008
  • 8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源螺旋CT左心房成像评价经心外膜左心耳心外夹闭术手术效果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双源螺旋CT左心房成像在评价经心外膜左心耳心外夹闭术手术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开胸直视下行左心耳心外夹闭术患者18例,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32~73岁,平均(57.9±11.5)岁,于术后3个月行双源螺旋CT左心房成像以确定手术效果。以横位及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等重建方法评价术后左心耳夹形态、左心耳闭合情况、有无残余左心耳憩室等夹闭术手术效果指标,并计算18例患者左心耳残端平均最大深度,以均值±标准差表示(大于10mm则左心耳残腔过大,残腔内血栓形成可能性明显增高),同时评价左心耳夹附近左心房壁有无手术操作损伤所造成的局部增厚变形及局部血肿形成,以及相邻重要解剖结构如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左下肺动脉有无左心耳夹放置不当所造成的受压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所有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左心房及相邻解剖结构、左心耳夹均显示清晰。VR像上,均显示左心耳夹体两瓣结构均对合严密,未出现夹体断裂、分离及移位。横轴位及各方位MPR图像观察,所有病例左心耳均完全闭合,夹体远心端均未见夹体远端对比剂漏入形成左心耳憩室,左心耳均见不同程度萎缩。所有患者夹体均呈右上到左下垂直于左心耳短轴走行,左心耳残端平均最大深度(2.14±3.24)mm,均明显小于10mm的夹闭术要求。结论 双源螺旋CT左心房成像可直观显示左心耳心外夹闭术后左心耳夹的形态及位置,观察心耳夹闭合情况,发现有无左心耳憩室形成,测量左心耳残端最大深度,还可对夹体相邻解剖结构是否受到手术损伤做出判断,是全面评价左心耳心外夹闭术治疗效果的有效手段。
王珏郑帅焦玉清许春雷孟旭
部分可曲性人工二尖瓣瓣环成形技术的临床应用
2008年
目的总结部分可曲性人工二尖瓣瓣环成形技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疾病的临床应用经验,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6年8月施行部分可曲性人工瓣环二尖瓣成形术治疗259例二尖瓣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二尖瓣疾病的病理分类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16例,二尖瓣感染性心内膜炎16例,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13例,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40例,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174例。围术期采用超声心动图监测左心房(LA)、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等指标;观察并记录围手术期和随访中生存率、二尖瓣反流率、二次手术率。结果259例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为74±30min,体外循环时间为105±37min。术后围术期生存率为96.5%(250/259),无脑、肝、肾等重要器官并发症发生率为93.4%(242/259),无左室流出道梗阻、冠状动脉狭窄发生。术后随访45±28个月,随访60个月时的生存率为93.8%(243/259);无二次手术率为96.1%(249/259)。术后LVEDD由术前的62.60±10.19mm缩小至52.88±8.67mm,LVEF由术前的57.91%增加为61.00%,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中无或微量反流188例(72.6%),轻度反流62例(23.9%),中度反流8例(3.1%),重度反流1例(0.4%),二尖瓣反流程度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这种部分可曲性人工二尖瓣瓣环成形技术操作简单,临床效果良好。
张海波孟旭韩杰许春雷孙凌波李岩
关键词:二尖瓣疾病瓣环成形术二尖瓣反流
同期外科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围术期风险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评价同期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围术期风险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至2015年7月我科室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实施射频消融患者15例,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442例.研究分组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射频消融组15例,用倾向性评分按1∶3进行匹配,匹配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45例.手术均在全身麻醉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射频消融组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左心房射频消融,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单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结果 两组患者在围术期死亡[0与4.4%(2/45),P=1.00];卒中(0与0,P=1.00);出血再次开胸止血[6.7%(1/15)与4.4%(2/15,P=1.00];肾衰竭透析(0与0,P=1.00);主动脉内球囊反搏(0与0,P=1.00)、呼吸机辅助时间>24h [13.0(6,42)h与11.8 (7,35)h,P=0.64]、ICU停留时间[17.5(10,47)h与15.0(9,37)h,P=0.70]、术后住院时间[7.5(6,23)d与9.0(6,30)d,P=0.55]、术后30 d内安装永久性起搏器(0与0,P=1.00]及术后30 d再次入院(0与0,P=1.00)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不增加围术期死亡及其他不良事件风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郑帅焦玉清张海波孥岩韩杰贾一新许春雷曾文孟旭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胸腔镜下单纯肺静脉隔离与左心房盒式消融治疗孤立性房颤的早中期疗效对比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对比单纯肺静脉消融及与盒式消融治疗孤立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80例孤立性房颤患者行外科房颤射频消融手术,其中阵发性房颤33例,47例持续性房颤.术中均同期切除左心耳及处理Marshall韧带.37例患者在双侧肺静脉隔离(PVI)的基础上增加左心房后壁两条消融径线,形成盒式消融(Box)径线,其中14例为阵发性房颤,23例为持续性房颤.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随访(18.8±7.4)个月,2例非心源性死亡.总窦性心率转复率78.8%,其中阵发性房颤窦性率87.9%,持续性房颤窦性率72.3%.在随访时间超过2年的患者中,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单纯PVI与Box消融的窦性转复率分别为84.6% (11/13)和92.9% (13/14),P=0.45;持续性房颤患者接受单纯PVI与Box消融的窦性率分别为58.3% (14/24)和87.5% (14/16),P=0.04.结论 增加左心房后壁的消融径线,可以提高孤立性房颤的治愈率,尤其对持续性房颤的效果有明显的提高.
许春雷胡秋明李岩韩杰曾文贾一新孟旭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微创外科
128例“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前叶脱垂的中期随访结果
目的:回顾性分析“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的近中期效果。资料和方法:从1999年明到2007年7月我院共完成了128例“缘对缘”(edge to edge)二尖瓣成形术,回顾性分析了围术期及随访结果。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平...
孙凌波孟旭张纯许春雷马宁高峰
文献传递
17例全胸腔镜改良Maze手术治疗孤立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经验
李岩胡秋明许春雷曾文贾一新孟旭
胸腔镜辅助微创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回顾性研究胸腔镜辅助微创射频消融联合应用厄贝沙坦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83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胸腔镜辅助微创射频消融治疗。其中男性58例,女性25例;年龄32~79岁,平均(57±11)岁。心房颤动病史平均(61±65)个月。随访1.0~3.6年,平均(2.2±0.8)年。术后将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n=42)与未用药组(n=41),比较两组心律转复情况。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访期间1例猝死。全组术后窦性心律38例(45.7%),起搏心律4例(4.9%),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样心律5例(6.0%),心房颤动心律36例(43.4%)。出院时窦性心律53例(63.9%),心房颤动心律24例(28.9%)。末次随访窦性心律65例(80.2%),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律14例(17.3%)。厄贝沙坦组与未用药组的窦性心律和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律分别为38例、3例和27例、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Kaplan—Meier分析显示,厄贝沙坦组与未用药组随访中的非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与未用药组相比,厄贝沙坦组心房颤动复发风险较低(RR=0.24,95% CI:0.087~0.637,P=0.004)。结论胸腔镜辅助微创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安全有效,术后联合应用厄贝沙坦可以有效降低心房颤动的复发。
王坚刚孟旭韩杰李岩许春雷罗天戈王珺崔永强
关键词:心房颤动胸腔镜检查血管紧张素
心脏直视手术中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附91例经验报告)
背景:心脏直视手术中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发展迅速的治疗手段,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医疗中心开展了此项技术,但总体上以单极射频消融为主要手段,故与国际研究仍存在明显差距。作为最先进的外科射频装置,双极射...
崔永强孟旭李岩李晖曾文高峰许春雷
文献传递
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后血栓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的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研究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永久性心房纤颤(房颤)术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758例瓣膜病合并房颤病例,其中行瓣膜手术+房颤射频消融374例(射频消融组),仅行瓣膜手术384例(对照组)。术后随访6~54个月,平均(32±6.23)个月,对比分析2组病例术后脑血管事件随访数据。结果:术后随访证实消融组在术后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生存率、窦性心律转复率等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永久性房颤的远期疗效确切,可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并提高远期生存率、窦性心律转复率。
许春雷李岩郭可泉韩杰曾文贾一新王坚刚张海波孟旭
关键词:心脏瓣膜手术射频消融术血栓出血
278例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替换或成型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特点。方法278例手术共移植旁路血管392支,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136例,二尖瓣置换141例,二尖瓣成型63例,三尖瓣成型44例。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冠状动脉受累以单支受累最多,为123例,双支次之,为102例,多支血管受累53例。单支受累以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多见,回旋支次之。围术期注意心肌保护和心肌缺血预防与处理。结果换瓣搭桥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96±21)min。围术期死亡18例(8.7%)。围术期发生主要脏器并发症比例17.0%。术后ICU监护1.7 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7 d。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4.7±9.2)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38.2±10.6)mm,左心室射血分数32%~65%。手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1.3±7.1)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36.4±10.6)mm。Logistic Regression多因素统计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与手术病死率相关。结论心脏瓣膜手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危险性高于单一手术,彻底解除瓣膜病变、充分的心肌再血管化和良好的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主要因素。
张海波孟旭韩杰许春雷孙凌波李岩高峰
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置换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