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振国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液基细胞学
  • 2篇直肠
  • 2篇直肠黏膜
  • 2篇直肠黏膜内脱...
  • 2篇脱垂
  • 2篇内脱垂
  • 2篇黏膜
  • 2篇细胞学
  • 2篇基细胞
  • 2篇宫颈
  • 2篇宫颈癌
  • 2篇肠黏膜
  • 1篇电镜
  • 1篇原纤维
  • 1篇造模
  • 1篇染色
  • 1篇细胞化学
  • 1篇细胞化学染色
  • 1篇细胞生长

机构

  • 5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福建省中医药...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许振国
  • 3篇柯敏辉
  • 2篇程烽
  • 1篇周丽
  • 1篇林建著
  • 1篇李雪玉
  • 1篇郑鸣霄
  • 1篇李美均
  • 1篇郑霞霞

传媒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3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直肠黏膜内脱垂组织中胶原纤维变化和CD68、BFGF、VEGF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观察直肠黏膜内脱垂(IRP)组织中胶原纤维变化和CD68、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为探索IRP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因IRP行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的患者50例为IRP组,同期Ⅱ~Ⅲ期内痔(无合并IRP)行TST术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术中截取的直肠组织进行Masson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胶原纤维的病理改变及CD68、BFGF、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Masson染色显示,IRP组黏膜肌层及黏膜下组织胶原纤维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且胶原纤维的排列紊乱,伴间质疏松,血管扩张,数量增多。免疫组化染色显示,IRP组BFGF、VEGF、CD68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肠黏膜内脱垂组织中胶原纤维减少,CD68、BFGF、VEGF的表达水平均升高,可能参与IRP的发生发展过程。
柯敏辉李雪玉许振国
关键词:直肠黏膜内脱垂胶原纤维CD68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兔直肠黏膜内脱垂模型不同造模时期超微结构的变化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比较直肠黏膜内脱垂兔造模过程中直肠黏膜变化的差异,探讨直肠黏膜内脱垂的形成机制。方法采用中药大黄和番泻叶液灌胃、站立与无水酒精肛周注射3种方法联合造模,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兔直肠黏膜的超微结构。结果正常组扫描电镜见直肠黏膜微绒毛排列紧密、细胞界限不清;透射电镜见基底膜均连续、完整,未见破坏,结缔组织中可见纤维细胞及散在的纤维束,细胞膜完整。造模中期组透射电镜见基底膜结构完整,下方结缔组织局灶见成纤维细胞凋亡,凋亡小体形成。造模完成组扫描电镜见直肠黏膜细胞交界处微绒毛明显凹陷;透射电镜见基底膜结构被破坏;结缔组织中均可见到毛细血管不同程度扩张、内皮细胞变性,小部分区域见大量纤维细胞凋亡,间质中可见成片细胞坏死,细胞膜被破坏、细胞器外溢,间质纤维组织疏松、排列紊乱。结论直肠黏膜内脱垂的形成与成纤维细胞改变、细胞外基质稳态破坏,致基底膜破坏、结缔组织间质改变,从而引起纤维结构变化等一系列病理改变有关。
柯敏辉黄鸿铃延永琴许振国郑霞霞郑鸣霄
关键词:直肠黏膜超微结构电镜
福州地区8872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妇女宫颈病变状况,达到对宫颈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方法采用泰普液基细胞学(TCT)检查分析2011年1~5月到我院体检中心做过妇科TCT项目体检的8872名女性。结果 8 872名女性TCT检查中,其中ASC-US:106例,占1.2%;ASC-H:11例占0.12%;AGC:5例,占0.06%;LSIL:31例,占0.35%;HSIL:6例,占0.07%。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查提高了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达到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的目的 。
许振国程烽李美均
关键词:宫颈癌液基细胞学
不同剂量消痔灵注射于大鼠肌肉组织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消痔灵注射液注入大鼠肌肉组织后的反应。方法将96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1 mL注射组、2.5 mL注射组与5 mL注射组,将相应量消痔灵注射液原液注入鼠左后肢内收肌处,在注射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与第21天,取注射部位肌肉组织作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肌肉组织变化过程。结果各组大鼠不同时间段观察均反应敏捷,呼吸、饮食、体重均正常,均未见死亡。1 mL注射组与正常组,左后肢均未见肿胀、活动正常。HE染色除1 mL注射组第21天筋膜见炎症组织浸润,余均未见明显异常;2.5 mL注射组于不同时间段逐渐出现左后肢内收肌处肿胀伴足背肿胀,活动不受限,HE染色见肌间隙逐渐增宽,炎症逐渐向周围筋膜浸润;5 mL注射组不同时间段左后肢内收肌处肿胀伴足背肿胀均较2.5 mL注射组明显,活动逐渐受限,HE染色见肌组织肿胀,炎症不断明显并逐渐向周围筋膜浸润,至第21天见肌组织固缩,肌间隙增宽,周边组织坏死。结论大剂量消痔灵注射液原液注射于肌肉组织中,易引起组织坏死,注射消痔灵时须注意。
柯敏辉吴华嵩程佑民许振国
关键词:消痔灵肌肉
P16^(ink4a)作为分子标记物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P16ink4a作为肿瘤抑制因子在宫颈液基细胞学(LCT)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20例细胞学检查标本,分别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测和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阳性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P16ink4a作为分子标记物在宫颈液基细胞学诊断为未见上皮内病变及癌变(NILM)、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0)、42.5%(17/40)、27.5%(11/40)、95%(19/20),其中ASC、HSIL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LSIL、NILM组(P<0.05)。结论:P16ink4a作为分子标记物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中提高了对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的识别能力和宫颈癌筛查的准确性。
许振国程烽林建著周丽
关键词: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液基细胞学宫颈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