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乾忠

作品数:38 被引量:357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5篇天文地球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7篇油气
  • 14篇海域
  • 10篇水合物
  • 10篇天然气水合物
  • 10篇气水
  • 10篇气水合物
  • 9篇盆地
  • 8篇勘探
  • 7篇中国海
  • 7篇中国海域
  • 6篇油气勘探
  • 5篇地质
  • 4篇油气资源
  • 4篇海相
  • 3篇深海
  • 3篇近海
  • 3篇含油
  • 3篇含油气
  • 2篇地层
  • 2篇油气藏

机构

  • 34篇青岛海洋地质...
  • 6篇中国地质调查...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石化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矿业联合...

作者

  • 38篇蔡乾忠
  • 19篇许红
  • 12篇刘守全
  • 10篇孙和清
  • 9篇闫桂京
  • 6篇李刚
  • 4篇吴琳
  • 3篇王建桥
  • 3篇龚建明
  • 3篇陈国威
  • 3篇夏斌
  • 3篇郭振轩
  • 2篇陈建文
  • 2篇肖国林
  • 2篇吴志强
  • 1篇张以诚
  • 1篇王嘹亮
  • 1篇马建华
  • 1篇张绍辉
  • 1篇李春

传媒

  • 11篇海洋地质动态
  • 4篇海洋地质与第...
  • 3篇中国地质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中国海上油气...
  • 1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地学前缘
  • 1篇海洋石油
  • 1篇2008年全...
  • 1篇海洋地质、矿...
  • 1篇2001年全...
  • 1篇海洋地质环境...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5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1
  • 2篇1989
  • 1篇1900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海域油气资源勘查战略研究被引量:17
2003年
中国海域辽阔,分布着38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目前总体勘探程度比较低,勘探层位也比较单一,以前主要将勘探目的层瞄准新生界(尤其是下第三系)。从含油气盆地特征、油气地质条件、盆地资源潜力等方面入手,结合近年的新发现,通过区域对比分析,认为中国海域尚有大量的新领域、新地区、新类型、新层位有待开拓,如海域盆地内的中、古生界,古新统,上第三系,陆坡深水区及生物礁的油气勘探大有潜力,此外,天然气水合物及煤层气资源也是今后海域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方面。
陈建文肖国林刘守全蔡乾忠
关键词:勘查方向中国海域石油地质储量
苏北-南黄海盆地裂变径迹与中古生代烃源岩受热演化被引量:6
2008年
通过研究苏北盆地滨海隆起、盐城/海安/白驹/高邮/洪泽/金湖等凹陷不同地质时代裂变径迹及南黄海盆地崂山隆起地震资料,进行中、古生代烃源岩受热演化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滨海隆起抬升于38~15Ma,具有“构造抬升模式”特征,其中,古生界烃源岩与崂山隆起一样具有“不同层等熟、不同层同温”现象;各凹陷区具有“长时加温模式”特征;新生代沉积剥蚀2km。崂山隆起中、古生界沉积逾万米,构造演化可类比于滨海隆起;根据二次生烃模拟的成果,认为崂山隆起中、古生界烃源岩具有良好的成烃-成藏潜力,有望成为海域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新领域。
许红戴靖蔡乾忠刘东鹰孙和清郭振轩闫桂京
关键词:裂变径迹古生界二次生烃
“残留特提斯”的猜想——从中国近海域发现海相中生界——古新统谈起被引量:17
1998年
参加刘光鼎院士主编的“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编图时,朱夏院士曾谈起东海南部有海相层应值得注意。事隔10年之后,其间对南海北部陆坡海洋地质调查和东海南部丽水凹陷油气勘探,均获得了有关中生代和古新世,甚至早始新世海相沉积的新资料。 晚印支—早燕山期,西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边缘,曾发育有晚期特提斯海。它从喜马拉雅北侧经越北红河、沿北西方向的莺歌海而进入南海;再通过南海北部陆坡槽地。至东沙以东受阻于台湾隆起后,分流成南、北两支;北支经台湾海峡向北进入东海南部,南支由台西南盆地东去进入日本海域。
蔡乾忠
关键词:地层中生界古新统海相沉积
寻找海相油气新领域—从南海北部“残留特提斯”谈起被引量:26
2000年
我国近海已发现的油气大部分产于陆相第三系,为开拓找油新领域,解决好目前油气地质储量不足的问题,提出寻找中生代海相油气,为此,从探讨南海特提斯演化历史入手,阐述了海相油气的成烃-成藏地质条件和沉积环境,并将珠江口地东部潮汕坳陷,台西南盆地和南海北部陆坡区列为勘探的首选地区。
蔡乾忠刘守全
关键词:特提斯海相油气南海北部成烃成藏
南沙海域主要盆地碳酸盐岩储层研究
许红张莉孙和清蔡乾忠闫桂京陆永潮于常青陈国威郜建军王嘹亮
重点对盆地层序地层格架、重点生物礁储层类型、分布、面积、高精度层序单元、体系域特征、演化模式,地球物理资料特殊处理、层序沉积-构造演化模拟;古海洋学;优选目标描述评价及成藏模式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关键词:
关键词:碳酸盐岩储层地球物理资料
大地构造研究在我国东部油气勘查中的应用被引量:2
1991年
中国含油气区大地构造研究,从槽台观点到板块构造基础理论,应用到东部地区着重研究了陆缘地壳和上地幔岩石圈层结构、运动和发展规律。阐明自印支期以来新全球构造阶段地壳深部活动机制,有效地解释了中新生代裂谷,裂陷盆地的起源和演化,以及构造对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保存直至成藏的控制作用,为油气勘查从陆地到海域发现大批油气田做出了积极贡献。
蔡乾忠
关键词:裂陷盆地
中国海域主要沉积盆地成盆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中国海域及邻区分布有近5 0个时代不同、大小不等和形态各异的沉积盆地。其中大部分发育在大陆边缘,而主要含油气盆地则多数展布在大陆架部位。盆地的起源、发生、发展受控于大陆边缘大地构造不同时期的构造演化和改造。成盆动力学系统是一个包括沉积盆地及其下的地幔、软流圈、岩石圈和莫霍面等不同地质单元的宏观变化和相互制约的过程。而文中阐述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成盆史,其壳幔形变的具体表现则与板块碰撞、转换断层、造山带褶皱、陆壳裂离以及海底扩张等息息相关,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沉积盆地。尤其在中、新生代时期,由于盆地历经多期构造演化和长期持续的沉降活动,给盆地油气生成和聚集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成烃、成藏有利环境,仅中国近海域至今已发现1 0个亿吨级的大型油气田。
蔡乾忠
关键词:中国海域动力学研究转换断层海底扩张软流圈
近十年来我国海域及邻区油气勘探形势
1996年
近十年来我国海域及邻区油气勘探形势海洋地质研究所蔡乾忠近十年来,我国海域油气勘探投入了大量工作量和风险资金,新发现了一批具有相当工业价值的油气田.“八五”期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工作成绩斐然.五年间对外签订50个各类合同,地震勘探工作...
蔡乾忠
关键词:油气勘探油气田
北黄海盆地与朝鲜安州盆地和中国胶莱盆地的对比被引量:21
2004年
北黄海盆地位于黄海北部,是我国油气地质与勘探开发研究相对最为薄弱的海域,在研究的3个盆地中,北黄海盆地系海域含油气盆地,面积5万km2,迄今我国尚未钻井;朝鲜安州盆地系跨海陆域盆地,面积最小,但是钻井最多;中国胶莱盆地则为最邻近北黄海盆地的陆域沉积盆地,目前有少量钻井,并是胜利油田外围勘探盆地。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后两者钻井地质与野外剖面调查的测试研究成果,初步对比了3个沉积盆地地层岩性沉积与含油气性的特征。
吴琳许红何将启蔡乾忠孙和清李刚闫桂京杨胜雄
关键词:北黄海盆地
国际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实践与资源经济战略对策
本文系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部分公开性的成果。包括世界各国针对近海—外海地区原地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资源潜力状况与资源评估工作进展、研究现状与重要进展,我国相关工作现状与资源经济战略对策。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的发现及研究可追溯至2...
许红刘守全吴琳蔡乾忠闫桂京孙和清吴志强李刚龚建明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