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燕成

作品数:36 被引量:143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0篇基因
  • 9篇乳腺
  • 9篇乳腺癌
  • 9篇腺癌
  • 8篇多态
  • 8篇多态性
  • 7篇基因多态性
  • 7篇病毒
  • 6篇乙型
  • 6篇乙型肝炎
  • 6篇乙型肝炎病毒
  • 6篇突变
  • 6篇女性
  • 6篇宫颈
  • 6篇肝炎
  • 6篇肝炎病毒
  • 5篇细胞
  • 4篇地中海贫血
  • 4篇贫血
  • 4篇基因分型

机构

  • 32篇福建医科大学
  • 4篇福建省泉州市...
  • 1篇武汉大学
  • 1篇石狮市(华侨...

作者

  • 36篇蒋燕成
  • 30篇张志珊
  • 19篇陈紫萱
  • 8篇陈德波
  • 7篇王青兰
  • 5篇陈雅斌
  • 4篇陈婉花
  • 4篇李爱禄
  • 3篇陈辉华
  • 2篇庄建良
  • 2篇强华
  • 2篇李纯孝
  • 1篇朱焱
  • 1篇吴一波
  • 1篇连云宗
  • 1篇谢曼凌
  • 1篇吴小茜
  • 1篇林振忠
  • 1篇庄权权
  • 1篇许玲玲

传媒

  • 4篇现代检验医学...
  • 4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西藏医药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7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癌相关基因CK19与Vimentin mRN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Vimentin mRNA表达量及临床意义。方法RT-qPCR法测定73例乳腺癌患者和24例健康女性体检者外周血中CK19与Vimentin mRNA的表达量。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CK19与Vimentin mRNA表达量等计量资料等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通过建立二元Logistc回归模型绘制,分析外周血中CK19与Vimentin及二者联合对乳腺癌诊断的潜在价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K19与Vimentin的mRNA在乳腺癌组的表达量大于健康对照组(P<0.05)。CK19诊断乳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89,灵敏度63%,特异度75%。Vimentin AUC为0.709,灵敏度41.1%,特异度91.7%。二者联合诊断乳腺癌的AUC为0.740。CK19 mRNA表达量与乳腺癌患者是否绝经相关(P<0.05)。结论CK19与Vimentin mRNA在乳腺癌患者中表达均上调,对乳腺癌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可能是乳腺癌辅助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欧阳航陈德波骆时木杨培东蒋燕成张志珊
关键词:波形蛋白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细胞角蛋白19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突变特征及与耐药水平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分析抗结核一线药物利福平、异烟肼耐药基因rpoB、katG、ihnA的突变特征,以及基因突变位点与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的相关性,以了解结核分枝杆菌(MTB)的耐药机制,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泉州市第一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分离的耐利福平、异烟肼的MTB 51株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将菌种进行复苏,采用DNA微阵列芯片技术,快速检测MTB的耐药性。分析基因突变类型与抗结核药物MIC的关系。对药敏结果和基因芯片结果不相符合的标本进行测序,分析是否有新的耐药位点。结果 51株耐药MTB中有1株耐利福平的单耐药MTB,2株耐异烟肼的单耐药MTB,48株耐利福平、异烟肼的耐多药MTB。将48株MTB通过DNA微阵列芯片法进行基因型检测,发现rpoB中最常见的突变类型是531(C→T),异烟肼中最常见的是katG 315(G→C),其次是inhA-15(C→T)。将其中的23株MTB菌株进行MIC药敏试验,结果发现88.9%的531(C→T)突变菌株MIC>16μg/mL,5.6%的531(C→T)突变菌株MIC=16μg/mL,5.6%的531(C→T)突变菌株MIC=2μg/mL;4株526(C→T)突变型和1株516(A→T)突变型菌株的MIC均>16μg/mL。结论 泉州地区利福平最常见的突变类型是rpoB 531(C→T)突变型,异烟肼中最常见的是katG 315(G→C)突变型,rpoB密码子531、526、516突变类型对利福平产生高耐药水平;katG对异烟肼产生高耐药水平,inhA对异烟肼产生低耐药水平。
蒋燕成张建明陈紫萱张志珊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最小抑菌浓度
IL-6、CA153在乳腺癌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检测乳腺患者血清学标志物IL-6、CA153、CEA和CA125,以评估其作为乳腺癌诊断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278例乳腺癌患者、54名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及250名本院女职工正常...
陈紫萱陈德波蒋燕成王青兰张志珊
关键词:乳腺癌IL-6CA153
文献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感染临床表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调查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并探讨其与感染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扩增后测序的方法,对15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进行HBV基因型的分析,应用χ2检验和t检验法分析HBV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结果 150例样本中,B基因型90例占60.0%,C基因型60例占40.0%,不同性别之间HBV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基因型患者年龄(29.4±10.2)岁显著低于C基因型患者(35.1±11.5)岁(P<0.05);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组C基因型的比例,分别为59.1%和60.0%,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2.0%)和HBV无症状携带者(30.0%)(P<0.05);C基因型HBeAg阳性率(71.7%)显著高于B基因型(55.6%)(P<0.05);C基因型患者血清的HBV-DNA含量(5.98±0.76)log值显著高于B基因型组(5.62±0.92)lo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基因型与临床病情密切相关,C基因型患者平均年龄、病毒水平、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B基因型,可能是导致C基因型患者更易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原因。
王文杰林毅胜张志珊蒋燕成张璇林慧英吴福林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临床表型
全外显子测序在筛选宫颈癌相关突变基因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例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进行全外显子测序,筛选与宫颈癌发生相关的突变基因。【方法】选取3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三对6个进行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测序结果与UCSC的数据库、dbSNP数据库、千人基因组计划数据库、外显子纽测序计划数据库以及AVSIFT数据库等进行比对,筛选出与宫颈癌相关的突变基因。【结果】3例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全外显予测序中,发现120个非同义突变,4个无义突变,75个同义突变,7个未知变异,共涉及包括IL—10在内的31条信号通路。与COSMIC数据库中所记录的突变基因相比,发现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0(USP10)(COSM3787244)、抽搐相关类似基因6(SEZ6L)(COSM76394)和去整合素和金属蛋白酶家族29(ADAM29)(COSM5656204)三个位点在2个宫颈癌标本中存在。【结论】USP10(COSM3787244)、SEZ6L(COSM76394)和ADAM29(COSM5656204)三个位点在宫颈癌组织中存在,其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相关。
张志珊蒋燕成陈紫萱陈婉花李爱禄李纯孝
关键词:外显子突变
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试验实用性及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分析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HpSA)检测试验的实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208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采用^(14)C尿素酶呼气试验(^(14)C-UBT)和HpSA检测试验分析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以^(14)C-UBT的检测结果作为诊断标准,分析HpSA检测试验诊断Hp感染的价值。结果HpSA检测试验与^(14)C-UBT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1,P=0.688)。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强(Kappa=0.84)。HpSA检测试验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5.16%、88.10%、92.19%、92.50%、92.31%。结论HpSA检测试验准确性良好,具有无创、经济、检测速度快等优点。该方法适用于基层医院进行Hp感染的筛查、复查和流行病学调查,亦适用于儿童、老年人Hp感染的检查。
陈辉华陈雅斌蒋燕成林振忠张志珊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宫颈癌组织中HPV16型E6/E7序列突变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泉州地区宫颈癌患者HPV16型E6/E7序列突变情况,探讨其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取35例HPV16阳性的宫颈癌组织标本,采用PCR法扩增E6、E7全长基因。PCR产物直接测序,并与野生型序列进行比对。分析E6、E7基因的变异情况。结果 E6、E7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91.4%和89.2%。E6基因中有10个位点为错义突变,2个位点为无义突变。氨基酸突变频率最高的是D25E(77.1%)。E7基因中共发现5个突变位点,有2个位点为错义突变,3个位点为无义突变,突变频率最高是N29S和无义突变T846C(均为75.0%)。结论 HPV16E6、E7基因中最常见突变位点D25E、N29S和T846C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为研究针对中国人群的HPV疫苗提供一定的线索。
张志珊庄建良李爱禄蒋燕成
关键词:宫颈癌E6基因E7基因
中国福建泉州地区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泉州地区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基因突变类型以及常见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等,并分析其在泉州地区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泉州市第一医院确诊为地中海贫血的患者546例基因突变类型及其携带率。结果:送检的4226例样品中,共检出阳性样品546例,地中海贫血基因总携带率为12.92%;其中α-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为8.16%;β-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为4.76%;检出的α-地中海贫血缺失型患者远比非缺失型患者多,以东南亚缺失型(--SEA/αα)最为常见,构成比为68.98%,其次为22.61%(-α3.7/αα)、2.61%(αWSα/αα)、2.32%(αCSα/αα)、2.32%(αQSα/αα)、1.16%(-α4.2/αα);检出9种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最常见的3种突变类型依次为IVSⅡ-654(C→T,42.29%)、CD41-42(-TTCT,33.83%)、CD17(A→T,12.94%)。并检测出2例--THAI/αα,1例αα/αααanti3.7和1例HKαα罕见基因突变类型。结论:本研究表明,泉州地区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较高,并具有多样性,可为泉州地区地中海贫血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蒋燕成陈紫萱陈雅斌张志珊
关键词:地中海贫血基因型基因检测
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大鼠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大鼠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2κB,RANK)/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ligand of receptor activator of NF2κB,RANKL)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将6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每组各20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正常喂养。治疗组与未治疗组通过摘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建模成功1个月后治疗组采取阿仑膦酸钠片治疗、未治疗组采取安慰剂治疗。分别在给药前、给药2个月后比较3组间OPG、RANK、RANKL表达水平与骨代谢指标水平,并比较治疗组给药前与给药2个月后的相关指标差异。结果治疗组治疗前与同期未治疗组的OPG表达水平与血钙、血磷、骨钙素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RANK、RANKL表达水平与骨型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的OPG表达水平与血钙、血磷、骨钙素水平高于治疗前,RANK、RANKL表达水平与BA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OPG表达水平与血钙水平高于未治疗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磷、骨钙素水平高于未治疗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RANK、RANKL表达水平低于未治疗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BAP水平低于未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G/RANK/RANKL信号通路在骨质疏松大鼠发病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阿仑膦酸钠通过调节OPG/RANK/RANKL信号通路,改善骨质疏松大鼠的骨代谢指标。
许晓辉张勇蒋燕成孙炜俊张华昆
关键词:骨质疏松阿仑膦酸钠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CXCL12、CA153血清学指标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2023年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CXCL12和CA153的表达量,以评估CXCL12作为乳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CXCL12的表达量,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CA153的表达量,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并用ROC曲线评价CXCL12和CA153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CXCL12血清含量在乳腺癌各分期中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而CA153在乳腺癌Ⅲ期、Ⅳ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CXCL12、CA153含量与组织病理淋巴结转移均相关,在复发转移组高表达,此外CA153还与肿瘤大小相关。将CXCL12、CA153以及联合两个指标测定值绘制ROC曲线,分析显示CXCL12、CA153以及联合二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78.5%、64.9%、83.5%,95%可信区间分别为0.729~0.842、0.582~0.716,0.786~0.884。结论CXCL12可作为诊断乳腺癌的一个参考指标,联合CA153检测有利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并作为监测乳腺癌术后复发的参考依据。
施能苏陈紫萱蒋燕成王青兰张志珊
关键词:乳腺癌趋化因子CXCL12CA153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