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G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 2008年
- 陈建霖张凯竟陈赛董丽华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CAG方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小剂量阿糖胞苷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中VEGF含量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多发性骨髓瘤(MM)的关系,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37例MM患者不同时期的VEGF血清浓度,观察其与MM临床分期、肿瘤量分级、治疗效果和骨损评分的关系。结果MM患者血清中的VEGF较正常人明显升高;MM患者Ⅰ期、Ⅱ期的VEGF血清水平显著低于Ⅲ期,而Ⅰ、Ⅱ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肿瘤量分级的MM患者间血清总VEGF含量差异有显著性;MM治疗有效者,血清VEGF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而治疗无效者,其血清VEGF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骨损评分组间VEG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生成调控因子VEGF血清水平与MM的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 董丽华陈建霖程艳申建凯张广森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LISA
- 2-甲氧基雌二醇对复发难治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瘤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 2009年
- 目的探讨2-甲氧基雌二醇(2-ME)对复发性难治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对复发性难治性骨髓瘤细胞进行分离、培养,用不同剂量的2-ME处理不同的时间,然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细胞活力和流式细胞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结果随着2-ME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抑制率和凋亡率增加;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而S期细胞减少,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0.05)。结论2-ME对复发难治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瘤细胞具有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
- 张凯竞董丽华陈赛陈建霖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2-甲氧基雌二醇细胞凋亡细胞增殖
- 苯中毒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的研究
- 目的:探讨苯中毒性再障的发病机制;方法:对100例苯中毒性再障患者血清中TNF、sIL-2、sIL-3、sIL-2R含量进行检测,用流式细胞仪对T细胞分群;并对48例苯中毒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进行培养,计算粒系和红系...
- 张凯竟杨云芳陈赛董丽华陈建霖
- 文献传递
- 2-甲氧基雌二醇对难治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瘤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 目的:探讨2-甲氧基雌二醇(2-ME)对复发性难治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对复发性难治性骨髓瘤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取对数生长的细胞为研究细胞,实验分为6组,分别用0、1、4、8、12和16umol/...
- 张凯竞董丽华陈赛陈建霖
- 关键词:2-甲氧基雌二醇细胞增殖
- 文献传递
- 阿米福汀联合促红素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
- 2007年
- 陈建霖张凯竟董丽华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促红素治疗造血祖细胞白血病细胞毒副作用细胞凋亡
- 2-甲氧基雌二醇对骨髓瘤细胞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 2010年
- 目的 探讨2-甲氧基雌二醇(2-ME)对骨髓瘤细胞作用的机制.方法 对1例复发性和难治性骨髓瘤细胞进行分离、培养,予0、1、2、4、8和16 μmol/L的2-ME对骨髓瘤细胞处理48h(以0 μmol/L的2-ME作为对照组).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IL-6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myc和bcl-2蛋白阳性表达的骨髓瘤细胞.结果 随着2-ME浓度的增加,培养上清中VEGF和IL-6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1),且骨髓瘤细胞中c-myc和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 2-ME对难治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瘤细胞具有抑制VEGF、IL-6分泌和C-myc、bcl-2蛋白表达水平的作用.
- 张凯竞董丽华陈赛陈建霖
- 关键词: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2-甲氧基雌二醇白细胞介素-6C-MYC蛋白BCL-2蛋白
- 2-甲氧基雌二醇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作用及机制研究
- 2-甲氧基雌二醇(2-ME2)为雌二醇在体内的生理代谢产物。体外研究表明,2ME2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抗血管新生、增强肿瘤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促肿瘤细胞分化等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并且其抗肿瘤...
- 董丽华张凯竞
- 文献传递
- 48例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及其预后因素分析
- 目的:观察影响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疗效和预后的临床因素;方法:对48例初发的 MM 患者进行临床分期:均用 VAD 方案进行化疗六个疗程,对治疗前后患者的骨髓常规中瘤细胞比例。瘤细胞形态进行分析,外周血 IL-6、V...
- 张凯竞董丽华陈赛陈建霖
- 文献传递
- 丙戊酸联合替西罗莫司抑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生长的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本研究探讨联合应用短链脂肪酸类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丙戊酸(VPA)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替西罗莫司(TEM)抑制弥漫大B淋巴瘤细胞生长的机制。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瑞氏染色检测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周期及自噬相关蛋白,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相关蛋白水平。结果表明,单用VPA和TEM均可抑制淋巴瘤细胞增殖,两药合用抑制作用更为显著;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两药联合后可阻断细胞周期,引起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增高;电子显微镜检测进一步证实,经VPA及TEM处理后的细胞出现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两药合用时自噬现象更为显著;蛋白质免疫印迹证实,自噬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发生改变;经VPA处理后HDAC1和HDAC3表达下调,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升高,表明VPA可通过表观遗传学调控影响淋巴瘤细胞增殖、促进其自噬。结论:VPA和TEM在阻断淋巴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自噬方面具有协同效应,为药物联合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郑重赵艳董丽华王黎程澍赵维莅
- 关键词:去乙酰化酶抑制剂MTOR抑制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丙戊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