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凡
- 作品数:51 被引量:225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强势特色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不同成熟度的寄主果实对梨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为探索不同成熟度的苹果、桃、梨果实对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在寄主果实不同发育阶段采果,并在室温(26±0.5)℃,L:D=15:9,RH=70%±10%条件下,测定了梨小食心虫在不同成熟度的桃、梨、苹果果实上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繁殖力,并组建了其生命表。[结果]梨小食心虫在不同成熟度的苹果、桃、梨果实上的生长和繁殖有显著差异。幼虫发育历期在幼果期的寄主果实上无显著性差异,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以桃最短(10.44 d,9.42 d)。总存活率在幼果期和膨大前期、膨大后期为苹果最高(3.47%,13.04%,25.35%),果实成熟期为梨最高(39.70%)。单雌产卵量在幼果期和果实膨大前期为苹果最高(138.33粒/雌,145.33粒/雌),果实膨大后期为桃最高(151.90粒/雌),成熟期为梨最高(182.12粒/雌)。生命表分析结果表明,净生殖率幼果期为苹果最高(8.60),果实膨大期为桃最高(19.42),果实成熟期为梨最高(47.44)。内禀增长率幼果期苹果最高(0.0632),果实膨大前期为桃最高(0.0210),果实膨大后期为桃最高(0.0999)成熟期为梨最高(0.1117)。[结论]幼果期最适宜的寄主为苹果,果实膨大期最适宜寄主为桃,果实成熟期最适宜寄主为梨,这为揭示梨小食心虫在不同寄主间转移为害规律和田间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 王冲杨小凡冯娜范凡魏国树
- 关键词:梨小食心虫成熟度生长发育繁殖生命表
- 龟纹瓢虫视蛋白基因pj-lw和pj-uv1的克隆及表达谱分析
- 2024年
- 为深入研究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视蛋白在视觉系统中的作用,从该虫头部转录组中筛选视蛋白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及蛋白序列特征分析,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其在龟纹瓢虫不同发育阶段及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谱。结果显示:克隆得到龟纹瓢虫的长波敏感视蛋白基因和紫外敏感视蛋白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PP356594和PP356595),分别命名为pj-lw和pj-uv1,开放阅读框分别为1122 bp和1089 bp,分别编码373个和362个氨基酸,均具有7个跨膜拓扑结构,是典型的视觉蛋白。龟纹瓢虫的视蛋白PJ-LW和PJ-UV1分别与鞘翅目瓢甲科昆虫的视蛋白聚集在一个分支,具有高度保守性。龟纹瓢虫pj-lw和pj-uv1基因主要在成虫期表达,其表达量均在雌成虫体内最高,分别是雄成虫体内表达量的1.18倍和1.20倍;且均在成虫头部高表达。表明视蛋白基因在龟纹瓢虫成虫视觉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头部和复眼是其发挥视觉功能的关键部位。
- 葛亚菲万岩然胡雪娇董丽萍张煜人王亚超范凡魏国树
- 关键词:龟纹瓢虫基因克隆
- 黑绒鳃金龟甲成虫对不同单色光和光强的趋光行为被引量:16
- 2016年
- 为筛选高效光源以提高灯光对黑绒鳃金龟甲的诱杀效果,在室内采用昆虫行为学方法测试了黑绒鳃金龟甲成虫对14种单色光及不同白光光强的趋光行为。结果显示:14种单色光刺激下,黑绒鳃金龟甲成虫表现出不同的趋光行为,在紫光区400 nm和420 nm处趋光率最高,为39.72%;其次为绿光区498、524、562 nm处,趋光率分别为38.61%、38.05%和37.22%。该虫雌、雄成虫对14种单色光的趋光率存在差异,在460、483、524、605 nm处,雌虫的趋光率显著高于雄虫,分别达到38.89%、41.11%、41.67%和38.34%,雄虫则为28.33%、32.78%、34.45%和31.11%。不同白光光强刺激下该虫也表现出不同的趋光行为,最高趋光率出现在弱光强区域,雌、雄成虫分别达到51.67%和44.44%,随着光强增加趋光率下降,但最强光强时趋光率又有所增加。表明紫光和绿光为黑绒鳃金龟甲的敏感光源,且对弱光强更敏感;雌虫对光谱和光强的敏感性高于雄虫。
- 吕飞海小霞范凡周鑫刘顺
- 关键词:单色光光强
- 昆虫学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5
- 2021年
- 在农业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植物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尤其是其中的昆虫学科,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小小的昆虫不仅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甚至还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安全,直接影响到国计民生。为了培养符合新农科建设的新型植保人才,河北农业大学昆虫学学系立足学科背景和专业特点,从昆虫、昆虫学者等多方面挖掘学科思政教育元素,并积极探索昆虫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元素的融入方法和实施途径,以构建全方位育人机制。
- 范凡王玉玉李静秦秋菊
- 关键词:思政教育专业课程
- 环境颜色对韭菜迟眼蕈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明确环境颜色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生长发育及繁殖能力等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在室内条件下,利用黑、棕、绿、红和橙5种颜色卡纸模拟自然环境颜色,比较研究了其对韭菜迟眼蕈蚊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韭菜迟眼蕈蚊发育历期在橙色环境下最长,为26.15 d,黑色环境下最短,为22.35 d;世代存活率在黑色环境下最高,为43.88%,橙色环境下最低,为28.88%;性比在各颜色环境下无显著差异;雌雄成虫寿命均在棕色环境下最长,分别为2.06 d和2.99 d,橙色环境下最短,分别为1.58 d和2.57 d;单雌产卵量在棕色环境下最多,为62.99粒,橙色环境下最少,为45.64粒;种群趋势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黑色(15.90)>棕色(15.07)>透明色对照(12.93)>红色(11.69)>绿色(11.67)>橙色(8.50)。【结论】环境颜色影响韭菜迟眼蕈蚊生物学特性,黑色及棕色环境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及繁殖,橙色环境可抑制其生长发育及繁殖。
- 王占霞范凡王忠燕韩艳华杨小凡魏国树
- 关键词:韭菜迟眼蕈蚊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寿命繁殖力
- 红火蚁复眼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8
- 2008年
- 了解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复眼形态结构及其与不同性别、品级的关系,为探索其基于视觉行为习性的、有效的非化学防控措施提供新思路和依据。采用扫描电镜技术,比较研究红火蚁工蚁、有翅雌蚁、雄蚁的复眼形态差异。结果表明:(1)工蚁复眼圆形,略外凸,小眼数约110个;雌蚁复眼长椭圆形,外凸,小眼数约510个;雄蚁复眼近半球形,小眼数约805个;(2)工、雌和雄蚁复眼中心区域小眼排列较紧密,多为较规则的五、六边形,边缘区域小眼排列不紧密,多为不规则的四至六边形,且少量相邻小眼的间距较大。工蚁、雌蚁和雄蚁复眼小眼面积大小依次为500,360,348.61μm^2,同品级内小眼面大小相差不大;(3)雌、雄蚁复眼中心区域近背区小眼间着生少量感觉毛,感觉毛长度和直径依次为:雌蚁17.5-90.2,2.16—4.29μm,雄蚁17.5—27.9,1.41—2.52μm。表明雌蚁、雄蚁复眼及视力较发达,工蚁则较弱。不同性别或品级个体复眼的形状、小眼数目和形状、表面被物均有较大差异和区域性分化。
- 范凡刘杰屈平吕利华魏国树
- 关键词:红火蚁复眼感觉毛
- 30%腈吡螨酯悬浮剂防治草莓二斑叶螨田间药效试验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研究30%腈吡螨酯悬浮剂在不同剂量下对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并明确其最适用量,为其田间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2019—2020年在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邵家庄村使用喷雾器将不同剂量的30%腈吡螨酯悬浮剂均匀喷洒于草莓植株各部位。结果:对草莓喷药1次,14d后30%腈吡螨酯悬浮剂有效成分含量75、100、150mg/kg对草莓上的二斑叶螨防效均达到93%以上。结论:30%腈吡螨酯悬浮剂有效成分含量75~150mg/kg对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效显著,可作为高效低毒的药剂进行推广。
- 袁寻贾月梅杨韵张亚倩苑士涛范凡
- 关键词:田间药效试验二斑叶螨草莓
- 印度谷螟成虫复眼的外部形态及显微结构观察被引量:4
- 2012年
- 利用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技术观察研究了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Hübener)]成虫复眼的外部形态和明暗适应对其内部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该蛾复眼半球形,位于头部两侧,略成"八"字形排列,单个复眼的小眼数约为1 950;(2)每个小眼主要由角膜、晶锥、小网膜细胞柱、视杆和基膜组成,其中角膜、晶锥、小网膜细胞周围环绕着由初级虹膜色素细胞分泌的初级虹膜色素颗粒和由6个次级虹膜色素细胞分泌的次级虹膜色素颗粒,基膜处分布有基膜色素颗粒,且密集的气管穿过基膜进入网膜区;(3)明适应时,大部分次级虹膜色素颗粒向视杆远心端移动,覆盖整个小网膜细胞柱区域;暗适应时,次级虹膜色素颗粒逐渐向晶锥方向聚集,分布在各晶锥周围和小网膜细胞柱的远心端。结果表明:印度谷螟成虫复眼为典型的重叠像眼,其主要通过色素颗粒发生纵向位移来调节对光的吸收,以适应外界光环境的变化。
- 陆苗范凡杨小凡张胜杰魏国树
- 关键词:印度谷螟复眼显微结构
- 红火蚁有翅蚁复眼的外部形态及其显微结构
- 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有翅雌蚁和有翅雄蚁复眼的外部形态及明、暗适应对其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1)复眼外部形态:雌蚁复眼长椭圆形,较大,明显向外凸起,位于头...
- 范凡张海强吕利华魏国树
- 关键词:红火蚁复眼小眼显微结构
- 文献传递
- 异色瓢虫显现变种复眼的形态、显微结构及其光暗条件下的适应性变化被引量:6
- 2011年
- 复眼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对于其寻找食物、配偶、栖息场所以及学习记忆等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技术对异色瓢虫显现变种Harmonia axyridisab.conspicua复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1)复眼近椭圆形,位于头部两侧,触角窝处有缺刻,小眼表面光滑平坦,无角膜乳突结构。其雌、雄成虫复眼的小眼数分别约为705和691;(2)复眼中心区域小眼呈六边形,排列紧密,边缘区域的小眼为不规则的四边形或五边形;(3)每个小眼由角膜、晶锥、8个小网膜细胞、视杆、基膜以及色素细胞组成。晶锥由4个晶锥细胞构成,8个小网膜细胞中6个位于边缘、2个位于中央;(4)暗条件下复眼显微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光适应条件下,色素颗粒主要分布在晶锥和视杆交界处的周围,周围视杆呈环形,内、外两侧均被色素颗粒包围;暗适应条件下,色素颗粒发生纵向移动,均匀地分布在晶锥和视杆的周围,周围视杆发生扭曲呈不规则的多角形,仅外侧有色素颗粒分布。结果表明,异色瓢虫显现变种的复眼属于并列复眼,可通过色素颗粒的纵向移动以及周围视杆扭曲变形等机制来适应外界明暗环境的变化。
- 吴春娟陈洁范凡秦秋菊何运转
- 关键词:复眼小眼显微结构光适应暗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