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建春
- 作品数:14 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鸡血藤UPLC指纹图谱及模式识别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建立鸡血藤药材UPLC指纹图谱方法。方法:采用UPLC-DAD检测,以甲醇-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色谱柱为Aquity BEH C18(2.1 mm×50 mm,1.7μm),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流速0.4 mL·min-1。采用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18批鸡血藤指纹图谱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筛选出10批样品建立了鸡血藤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结论:该方法为鸡血藤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和全面的评价方法。
- 刘静苏建春甘林建尹蓉莉李化
- 关键词:鸡血藤指纹图谱超高效液相色谱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 水蜈蚣总黄酮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制备水蜈蚣Kyllinga blevifolia总黄酮固体分散体,以提高其体外溶出率。方法分别以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 K30)、聚乙二醇(PEG)6000、PEG 4000、泊洛沙姆188(F68)为载体,采用溶剂法或溶剂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IR)等表征手段对固体分散体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以PVP K30为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率优于其他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且以药物-载体比例1∶2为最佳。SEM与IR结果表明,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以无定形形式存在于载体中。结论固体分散体技术能显著提高水蜈蚣总黄酮的体外溶出度。
- 孙彩霞尹蓉莉赵俊霞苏建春甘林建余泉毅
- 关键词:固体分散体溶出度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
- 基于UPLC指纹图谱和判别分析鉴别黄芩产地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技术结合判别分析方法建立黄芩产地快速鉴别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quity BEH C18(50mm×2.1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4mL/min,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80nm。采用UPLC法对河南、甘肃、山西、河北、山东5省份64批黄芩样品进行测定,利用中国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04版A)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并结合Fisher线性判别函数建立黄芩产地快速鉴别模型。结果:不同产地黄芩药材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95;判别分析结果显示河南、山东、河北3省份的黄芩可被准确区分开来,山西、甘肃各有一批次黄芩出现误判,各模型判断正确率均大于94.7%。结论: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技术结合判别分析方法鉴别黄芩产地快速、准确,值得推广。
- 苏建春柯华香赵俊霞孙彩霞尹蓉莉李化
- 关键词:黄芩相似度评价
- 水蜈蚣总黄酮固体分散体微孔渗透泵控释片的处方优化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制备水蜈蚣总黄酮固体分散体微孔渗透泵控释片,考察片芯及包衣处方对其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并优选最佳片芯及包衣处方。方法用以溶剂法制备的水蜈蚣总黄酮固体分散体作为含药片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体外溶出度;制备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利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筛选出最佳处方。结果最佳处方为促渗透剂为氯化钠,用量为100 mg,聚乙二醇400(PEG 400)用量为15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用量为20%,包衣膜增重率为2%。结论按最佳处方制得的水蜈蚣总黄酮固体分散体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在12 h内可稳定释药且累积释药率大于90%,其体外释药行为符合零级释放规律。
- 孙彩霞赵俊霞苏建春史玉荣尹蓉莉
- 关键词:固体分散体微孔渗透泵片体外释药
- 基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和多元数据分析的黄芩质量快速评价方法的研究
- 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结合多元数据分析对黄芩水分、灰分、醇浸出物和黄芩苷进行快速的同步定量分析,同时建立黄芩质量标准的快速评价方法。采集85批不同来源黄芩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相关规定测...
- 李化苏建春柯华香杨滨
-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法黄芩偏最小二乘法
- 广金钱草总黄酮-PVP-K30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体外特征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以水溶性载体提高广金钱草总黄酮的体外溶出度。方法溶剂法制备广金钱草总黄酮和4种不同比例的PVP-K30的固体分散体,考察其体外溶出特性的影响;以扫描电镜法与X-射线粉末衍射法分析药物存在状态;以红外光谱法分析药物与载体间相互作用。结果以芦丁含有量计算,4种不同比例的PVP-K30均能提高广金钱草总黄酮溶出速率.扫描电镜法及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表明广金钱草总黄酮在PVP-K30中以非晶形态存在;红外光谱法分析表明它们可能以分子间氢键结合。结论广金钱草总黄酮与PVP-K30比例为1∶2时,固体分散体溶出度可达93.52%。
- 赵俊霞尹蓉莉孙彩霞朱应怀苏建春于泉毅
- 关键词:固体分散体溶出度
- 刺五加叶总黄酮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其体外评价
- 2014年
- 目的:通过制备刺五加叶总黄酮固体分散体,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方法:以PEG4000、PEG6000、F68、PVPK30为载体材料制备4种不同的固体分散体,筛选最优载体材料,并考察载体用量对溶出度的影响。以芦丁为对照品,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为显色体系,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500 nm处测定吸光度,考察各比例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特性。结果:与原料药相比,以PVPK30为载体材料制得的固体分散体体外释放速率明显提高,并且累积释放度也明显增加。结论: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药物在水中的体外释放度。
- 甘林建刘静余泉毅孙彩霞尹蓉莉苏建春赵俊霞
- 关键词:固体分散体溶出度
- 满山红总黄酮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工艺考察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优选满山红总黄酮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工艺。方法:分别以聚乙二醇6000(PEG6000),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K30),泊洛沙姆188(Pluronic F68)为载体,采用适合载体的熔融-溶剂法和溶剂法制备满山红总黄酮-载体不同比例(1∶1,1∶2,1∶4,1∶6)的固体分散体。以满山红总黄酮为检测指标,通过UV测定体外溶出度,计算各固体分散体的T d值。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以4倍量PVPK30为载体,加20倍量无水乙醇溶解,于50℃旋蒸除去无水乙醇,满山红总黄酮的体外溶出率达100%。PEG6000为载体时,不同比例的固体分散体T d分别为6.329,5.225,0.096,4.755 min;Pluronic F68为载体时,各固体分散体T d分别为4.045,3.561,0.018,0.026 min;PVPK30为载体时,各固体分散体T d分别为5.000,5.000,0.005,0.056 min。结论:溶剂法可用于制备满山红总黄酮固体分散体,具有很好的增溶效果,但不适合工业生产。
- 孔艳李开苏建春赵俊霞张立尹蓉莉
- 关键词: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溶剂法熔融法
- 自乳化粒径表征方法及其规律初步探索
- 2014年
- 目的:探求自乳化粒径的表征方法并对比各种方法之间存在的规律性。方法通过设定浊度标准液的澄明度等级,选择2种难溶性药物--二萜内酯类化合物穿琥宁和二氢吡啶类药物硝苯地平为模型药物,从不同三元相图中选择形成乳液澄明度等级不同的10~12个处方,用激光粒度扫描仪测定其粒径,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绘制图表,比较3种粒径表征方法的规律。结果同一相图中的处方形成乳液乳滴的粒径、吸光度与澄明度等级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不同相图的处方形成乳液乳滴的粒径、吸光度与澄明度无规律性。结论辅料和药物均相同但比例不同的处方形成乳液乳滴的粒径,可以通过目测法观察其澄明度或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来比较。
- 朱双燕崔名全胡凤王浩余泉毅赵俊霞苏建春
- 关键词:自乳化粒径吸光度三元相图
- 黄芩苷固体分散体微孔渗透泵控释片的研究
- 黄芩苷是从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清热解毒、抑菌抗炎、利胆、降压、利尿、抗变态反应等广泛的药理作用,黄芩苷片临床上常用于急、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的辅助治疗。本文针对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的病程漫长,...
- 苏建春
- 关键词:黄芩苷指纹图谱固体分散体黄酮类化合物微孔渗透泵控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