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永平
- 作品数:37 被引量:148H指数:5
- 供职机构:井冈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星火计划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 梯度钨/铜复合材料残余应力的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高导热导电的铜和高热阻的钨组成的复合材料在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然而,不同的膨胀系数使得它们很难共存在一起。解决的办法之一是用它们制造成具有梯度的钨/铜复合材料。用粉末冶金法制备铜钨合金(重量比W∶Cu=80∶20)得到样品,用自动应力仪(DIA)做应力测量和中子衍射确定不同钨/铜梯度复合材料的宏观应力及微应力。结果表明,形变应力可以通过后续的热处理避免,并可大幅地改变微应力;随着铜相衍射线扩大,屈服强度增加,达到300 MPa。
- 艾永平杜晟连
- 关键词:残余应力复合材料衍射
- 铜钨(钼)薄膜的结构演变及性能被引量:2
- 2004年
- 阐述了Cu—W(Mo)薄膜结构的演变与各种条件的关系,并分析了结构演变后薄膜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沉积条件、退火、离子束的轰击、辐照和薄膜成分比的变化都能引起薄膜的结构演变,其中离子束的轰击与辐照是研究薄膜结构变化的主要手段。
- 林良武周灵平孙心瑗艾永平
- 关键词:离子束钼钨铜辐照
- 12Cr1MoV低合金耐热钢氧化膜结构及形成机理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及X-射线衍射对高温高压水蒸气条件下的12Cr1MoV钢氧化膜成分及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12Cr1MoV耐热钢在高温高压水蒸汽条件下长时间的氧化后,形成多层氧化膜。氧以及合金元素Cr,Mo等在各层氧化膜中的含量差异较大,最外层和中间层主要是富铁的Me3O4型氧化物,最内层是具有一定保护性的FeCr2O4型尖晶石结构氧化物。
- 寇莉莉王志武艾永平
- 关键词:12CR1MOV钢氧化膜显微结构
- Ar^+及沉积气压对离子溅射制备铜钨复合膜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研究双离子束溅射组装铜钨复合膜Ar+能量及束流对膜影响。用XRD分析溅射沉积后的薄膜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随靶Ar+能量和束流增加,铜钨膜向晶态化转变。铜钨复合膜的沉积速率主要由钨靶Ar+束流决定,并且增加气压会使复合膜晶粒尺寸变小,固溶进钨的铜原子也会相应减少。
- 曾莹莹艾永平
- 关键词:离子束溅射束流晶粒度
- Ar^+能量及低能轰击对离子溅射铜钨薄膜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 2005年
- 研究了双离子束溅射制备铜钨薄膜时Ar+能量及低能辅助轰击对膜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铜为衬底,铜靶Ar+能量在1~2keV、钨靶Ar+能量在3keV左右时,离子溅射铜钨薄膜是以钨的非晶态为骨架机械夹杂着铜晶粒的方式存在。铜晶粒度随铜靶Ar+能量增加略有增大。当Ar+能量高到临界值(约为1.5keV)时,少量铜转变成单晶态和熔进钨形成固溶体。受晶体缺陷及晶格畸变影响,铜衍射峰会发生微小偏移。
- 艾永平周灵平陈兴科刘俊伟李绍禄
- 关键词:离子溅射低能溅射制备晶格畸变晶体缺陷
- 铜-钨(钼)薄膜制备及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0年
- 介绍了近年来铜-钨(钼)薄膜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溅射沉积法、离子束辅助沉积法、离子束混合法、电子束蒸发法。重点介绍了溅射法中的磁控溅射法和离子束溅射沉积法,分析了薄膜的结构特征及其在固体润滑剂、电子设备、表面修饰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指出制备散热材料是未来铜-钨(钼)薄膜研究的主流方向。
- 曾莹莹艾永平
- 关键词:溅射热控制
- 一种新型潜在骨固定聚合物的合成与弯曲强度(英文)
- 2008年
- 目的:通过熔融缩聚法合成一种新型的不饱和聚酯酰胺(即顺酐、苯酐、丙二醇、新戊二醇、己二胺共聚物)并对其进行表征。方法:为用作可降解骨内固定高分子材料,加入一定量的交联剂及引发-促进剂室温预交联后热处理深度交联,观察热处理条件对交联后的不饱和聚酯酰胺弯曲强度和在模拟体液介质及 0.1 mol/L 氢氧化钠标准水溶液中降解(水解)性能的影响。结果:提高热处理时间或温度能显著增加热处理后的不饱和聚酯酰胺的弯曲强度,热处理后的不饱和聚酯酰胺(含有 50%交联剂)弯曲强度最大可以达到 123 MPa。在 195 ℃热处理 18 h 后的不饱和聚酯酰胺(含有 50%交联剂)在模拟体液介质中降解 3 个月后弯曲强度可以保持 114.3 MPa。同时热处理条件和交联剂的含量对控制热处理后的不饱和聚酯酰胺水解率也起重要作用,在整个水解过程中,试样表现整体溶蚀行为。结论:实验合成的新型不饱和聚酯酰胺具有骨内固定材料的潜在优势。
- 艾永平石宗利郭文迅孙晓
- 关键词:生物材料
- 不饱和聚酯酰(亚)胺树脂合成及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 可控降解吸收性骨内固定材料由于具有生物降解吸收性和力学性能的衰减性,克服了金属内固定物的各种弊端,但所有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太低而使应用受到很大限制。玻璃钢具有轻质高强、耐腐防渗、隔热吸音等综合优点,近些年来在国内外建筑领...
- 艾永平
- 关键词:胺树脂复合材料玻璃纤维
- 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2014年
- 通过熔融缩聚法合成了一种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并用纳米羟基磷灰石(n-HA)进行增强,研究了其弯曲和降解性能。结果表明,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有优良的热稳定性;随n-HA含量增加,复合材料弯曲性能有一定升高,但当n-HA含量超过10%时弯曲性能反而降低;在前3个月的降解过程中,高n-HA含量的纳米复合材料更能降低力学性能衰减率及减少质量损失率;纳米复合材料在1.0mol/L NaOH标准溶液中水解10d后n-HA含量越高,水解越快。
- 艾永平李久明
- 关键词: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降解性能
- 一种新型骨内固定聚合物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 2010年
- 背景:采用高强度、高模量可控降解吸收性骨内固定物代替目前临床使用的生物稳定性金属内固定物,可避免金属内固定物弹性模量过高、引起炎症反应、需二次手术去除等弊端。目的:合成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观察不同引发-促进剂对其室温初凝时间影响及深度交联后的高聚物力学及降解性能。方法:以顺丁烯二酸酐、邻苯二甲酸酐、乙二醇、1,2-丙二醇、新戊二醇、己内酰胺等为原料,利用熔融缩聚法,合成出一类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预聚物,并对其进行了表征,然后以乙酸乙烯酯为交联剂,加入一定量的引发-促进剂室温预交联,后热处理深度交联出高强度,可完全降解的聚酯酰胺高聚物,观察不同引发-促进剂对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室温初凝时间影响及深度交联后的高聚物力学及降解性能。结果与结论:合成的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低聚物具有很好的性能,满足交联需要;不同类的引发-促进剂对室温预交联的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凝胶时间影响不同,交联的机制也不同;对热处理深度交联后的树脂高聚物在模拟体液中降解发现它们具有很好的力学强度保持率,初步结果证明此材料可以开发成一种可完全降解骨内固定材料。
- 肖晟艾永平谢世坤易容喜郑小秋刘小飞曾广旭
- 关键词:骨内固定交联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