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火有

作品数:19 被引量:109H指数:4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卒中
  • 5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4篇出血
  • 3篇帕金森
  • 3篇帕金森病
  • 3篇脑出血
  • 3篇脑卒中
  • 3篇急性
  • 3篇发病
  • 2篇缺血
  • 2篇人工寒潮
  • 2篇脑出血患者
  • 2篇脑梗死急性
  • 2篇脑梗死急性期
  • 2篇脑卒中发病
  • 2篇抗栓
  • 2篇抗栓治疗
  • 2篇急性期

机构

  • 11篇深圳市第二人...
  • 6篇南昌大学第一...
  • 3篇南昌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江西省萍乡市...

作者

  • 19篇胡火有
  • 9篇肖小华
  • 6篇万慧
  • 4篇韩漫夫
  • 3篇李玉莲
  • 3篇周艳霞
  • 2篇张丽
  • 2篇徐仁伵
  • 2篇陈望春
  • 1篇刘德红
  • 1篇熊华花
  • 1篇吴裕臣
  • 1篇陈李芳
  • 1篇张丽
  • 1篇徐仁佃
  • 1篇邓哲
  • 1篇周竹青
  • 1篇万慧
  • 1篇冯宏业

传媒

  • 4篇江西医药
  • 2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阿尔茨海默病...
  • 1篇北方药学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江西省第五次...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6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颅超声在诊断和鉴别诊断帕金森病中的应用及黑质回声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中脑黑质经颅超声(TCS)检查在帕金森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帕金森病病人和50例特发性震颤的临床资料,行TCS检测所有病人黑质回声强度、面积,并计算双侧黑质高回声总面积/中脑总面积比值(S/M),黑质区高回声面积≥0.20 cm2和(或)S/M≥7%时视为TCS扫描阳性,否则为TCS扫描阴性。帕金森病组病人行统一帕金森病量表(UPDRS)Ⅱ、Ⅲ部分评分和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评分。结果帕金森病组TCS扫描阳性比例、黑质高回声面积和S/M比值均高于特发性震颤组(P<0.01)。帕金森病组TCS扫描阳性病人中年龄、UPDRSⅡ部分评分及自主神经症状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TCS扫描阴性病人(P<0.05),而两者UPDRSⅢ部分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在帕金森病组,男性、年龄大、UPDRSⅡ部分评分高及自主神经症状量表评分高的病人出现黑质高回声的发生率更高。结论中脑黑质TCS检测可为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
胡火有韩漫夫熊华花肖小华周艳霞周竹青
关键词:帕金森病中脑黑质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30日~2017年1月30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顺序的单双号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常规医治(时间窗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溶栓24h后给予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自理能力、血清应激因子表达水平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自理能力、血清应激因子表达水平和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均更具优势(P<0.05)。结论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丁苯酞联合治疗,能够改善神经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胡火有肖小华雷志浩
关键词:阿替普酶溶栓丁苯酞超早期脑梗死
D-二聚体预测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D-二聚体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END定义为入院后7 d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较基线增加≥2分或运动项目评分增加≥1分。比较END组与非END组的人口统计学、基线临床资料以及住院期间的主要治疗方案。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ND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对END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625例患者,其中END组40例(包括3例死亡),非END组585例。END组平均住院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D-二聚体、尿酸、入院时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以及完全前循环梗死、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和肺部感染的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非END组(P均<0.05)。两组之间接受溶栓、抗血小板、抗凝和他汀治疗的患者比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D-二聚体预测END的曲线下面积为0.81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0.736~0.884;P<0.001];最佳截断值为2.35 mg/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4.74%和96.13%。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优势比(odds ratio, OR)1.115,95% CI 1.005~1.390;P=0.003]、D-二聚体≥2.35 mg/L(OR 1.055,95% CI 1.012~1.150;P=0.001)、入院时NIHSS评分(OR 1.191,95% CI 1.006~1.410;P<0.001)、入院时mRS评分>1分(OR 1.755,95% CI 1.139~3.656;P=0.037)以及肺部感染(OR 2.598,95% CI 1.132~3.081;P=0.012)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D-二聚体≥2.35 mg/L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END的预测价值较高。
肖孝勇刘德红胡火有邓哲曾译萱李思奇肖小华
关键词:卒中疾病恶化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
既往脑出血患者脑梗死急性期抗栓治疗安全性分析
2016年
目的分析既往脑出血患者脑梗死急性期抗栓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45例既往有脑出血病史的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以同期收治的45例无脑出血病史的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在脑梗死急性期均采用抗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检测结果和出血性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下降,统计学差异有意义(P<0.05)。治疗后血液检测结果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抗栓治疗后的出血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56%和11.11%,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既往脑出血史患者脑梗死急性期常规抗栓治疗,一般不会引起出血风险的增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胡火有韩漫夫肖小华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期抗栓治疗
脑出血患者脑梗死急性期抗栓治疗安全性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既往脑出血患者脑梗死急性期抗栓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45例既往有脑出血病史的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45例无脑出血病史的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在脑梗死急性期均采用抗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检测结果和出血性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液检测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既往脑出血患者脑梗死急性期抗栓治疗时注意控制剂量,一般不会引起出血风险的提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胡火有
关键词:脑出血脑梗死抗栓治疗
添加普拉克索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UPDRS评分及非运动症状的影响分析被引量:67
2016年
目的探讨添加普拉克索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的统一帕金森病量表(UPDRS)评分及非运动症状的影响,同时观察治疗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7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左旋多巴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复方左旋多巴的基础上添加普拉克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PDRSⅡ、Ⅲ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障碍,感觉异常,尿频尿急,便秘和流涎等非运动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后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UPDRSⅡ、Ⅲ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HAMD评分有明显降低(P<0.05),而MMSE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睡眠障碍、感觉异常和尿频尿急的发生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便秘和流涎的发生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6%),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90%),两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添加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明显,能提高PD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缓解忧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发生,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部分非部分运动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胡火有韩漫夫肖小华周艳霞陈李芳
关键词:帕金森病综合疗效
围手术期脑卒中2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诊治的围手术期卒中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术中情况,发生卒中后的影像学改变,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结果共有23例围手术期卒中患者,其中脑出血4例(17.4%),脑梗死19例(82.6%)、其中大面积脑梗死10例。手术的性质和类型,高龄,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心房纤颤和既往脑卒中病史是危险因素。经积极治疗后12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无明显变化5例,5例死亡(死亡率21.7%),1例病情危重自动出院。结论围手术期脑卒中并不少见,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致残率和致死率都很高。
胡火有韩漫夫肖小华
关键词:围手术期脑卒中
尿液AD7c-NTP与阿尔茨海默病被引量:4
2021年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第五大病因,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AD7c-NTP是一种与AD神经元变性密切相关的跨膜磷蛋白,它能促进神经炎症的萌发与细胞凋亡,在早期AD患者的脑组织、脑脊液和尿液中选择性升高,而在多发性硬化、抑郁症及其他慢性疾病中未发现类似特异性升高。尿液AD7c-NTP诊断AD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与脑脊液相似,并且其含量与痴呆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此外,因尿液检测具有易操作、无创、经济、安全等优点,方便在临床中推广应用,在未来尿液AD7c-NTP有可能成为筛查及诊断AD的一种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梁春华肖小华胡火有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
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炎症相关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2024年
探讨AD神经炎症的分子机制和病理生理学特征,总结当前针对AD神经炎症的药物治疗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神经胶质细胞抑制剂(如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炎症介质抑制剂(如单抗类、TNF-α抑制剂等)、抗炎siRNA治疗、抗炎中药等,对比了上述药物在AD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并讨论了它们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周艳星肖小华梁春华颜学勤胡火有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炎症药物治疗
基于中心化自动加权多任务学习的早期轻度认知障碍诊断被引量:2
2019年
轻度认知障碍(MCI)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早期阶段,是治疗AD的最佳时期,因此对MCI的诊断非常重要。多模态数据可以全面分析疾病的状况,有利于疾病的准确诊断,但是现有方法并不能同时有效地分析多个模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无法有效结合功能态数据和结构态数据之间的优势。提出一种中心化自动加权多任务学习方法用于MCI的诊断。该方法可以同时学习不同模态的数据,有效地结合数据之间的优势。首先,分别对功能态数据rs-fMRI和结构态数据DTI构造脑网络;其次,基于多模态数据设计新的多任务特征学习模型,每个任务的重要性和模态之间的平衡关系会被自动学习,包括不同模态间的相似性和特异性,以获得稳定且有识别力的表达特征;最后,将选取的特征输入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分类诊断。实验基于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ADNI)公共数据库,包括明显记忆问题(SMC)、早期轻度认知障碍(EMCI)、晚期轻度认知障碍(LMCI)和正常受试者(NC)。所提出的方法对于NC vs SMC、SMC vs EMCI、SMC vs LMCI和EMCI vs LMCI等4种不同类型数据,诊断结果分别为76.67%、79.07%、80.56%和74.29%,与其他传统算法相比,分类准确率都有明显的提高,有望应用于对早期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分析。
成妮娜肖小华胡火有杨鹏汪天富雷柏英
关键词:轻度认知障碍多模态多任务学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