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志兵

作品数:53 被引量:252H指数:9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卫生局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缺血
  • 11篇急性
  • 9篇疗效
  • 9篇脑梗
  • 7篇缺氧
  • 7篇脑梗死
  • 7篇梗死
  • 6篇血性
  • 6篇神经节
  • 6篇神经节苷脂
  • 5篇血管
  • 5篇神经节苷脂G...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5篇缺血缺氧
  • 5篇卒中
  • 5篇慢性
  • 5篇急性脑梗死
  • 4篇中毒
  • 4篇周围神经病

机构

  • 51篇广州市第十二...
  • 8篇广州医学院第...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暨南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广州市职业病...
  • 1篇广州开发区医...
  • 1篇广州华侨医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52篇胡志兵
  • 27篇戴建武
  • 16篇曹莹
  • 10篇谭敏
  • 8篇梁冬蕾
  • 8篇胡函文
  • 8篇陆雪芬
  • 6篇郑德枢
  • 5篇江朝强
  • 5篇岳晓军
  • 5篇薛铸
  • 5篇黄荣华
  • 4篇张程
  • 4篇杨烈
  • 4篇刘薇薇
  • 4篇李婉媚
  • 4篇李翠琼
  • 3篇史晶
  • 3篇蒋文中
  • 3篇邓平

传媒

  • 4篇实用心脑肺血...
  • 4篇中西医结合心...
  • 3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黑龙江医药
  • 2篇广州医学院学...
  • 2篇深圳中西医结...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广州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年份

  • 5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 2篇1999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益寿调脂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脂质过氧化物、一氧化氮的影响
动脉粥样硬化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调整血脂水平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进程,降低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其中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
薛铸杨烈黄荣华胡志兵朱秉匡郑士富张荣华
关键词:一氧化氮颈动脉粥样硬化LDL泡沫细胞
文献传递
远隔缺血预适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A8/A9的影响
2016年
探讨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对急性脑梗死患者S100A8/A9浓度的影响及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 选择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肢体rIPC训练。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 2 周测定S100A8/A9水平,于治疗前、治疗后 2 周及治疗后6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治疗期间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变化,并观察胃肠道、心血管、皮肤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100A8/A9水平、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 周 S100A8/A9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半年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IPC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S100A8/A9水平,具有抑制炎症介质的作用,且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谭敏胡志兵戴建武曹莹胡函文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契约学习对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和康复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契约学习对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和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观察组给予契约学习联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得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自我效能得分高(F=107.15,P=0.00),其中,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这两个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F=37.31,P=0.00),其中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6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得分高(F=32.16,P=0.00),其中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6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肢体运动能力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契约学习干预,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改善患者的预后。
黄斌英李亚洁朱晓菁蒋文中黄添容魏琳韩卫丽胡志兵
关键词:契约学习脑卒中自我效能康复
神经生长因子用于治疗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评价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病例分为NGF治疗组和对照治疗组,两组病例均采用补充维生素、改善循环、扩张外周血管、理疗等作为基础治疗,NGF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NGF 20μg肌注,每天1次,共56d,定期观察记录患者的神经症状和体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肌电图及不良反应。结果:NGF治疗组患者的神经症状和体征、ADL增分分别为6.6±2.3,15.7±3.4,6.7±1.6,而对照组增分分别为1.6±1.1,4.1±2.6,2.1±1.8;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有明显的改善,较对照组优越;不良反应少。结论:NGF治疗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疗效肯定,安全。
胡志兵刘薇薇江朝强戴建武张程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肌电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行手法复位后联合乳突振荡治疗必要性的Meta分析
2010年
目的 评价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行手法复位治疗后联合乳突振荡治疗的必要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电子检索Pubmed、Ovid、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相关参考文献。纳入随机对照试验,评价单次治疗的疗效。疗效评估根据Dix-Hallpike检查或患者主观感受变化评定。运用RevMan4.2.3软件进行系统评价。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应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相对危险度(RR)值和95%CI,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随机对照试验,41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固定效应模型RR=0.82,95%CI=0.59~1.13;随机效应模型RR=0.69,95%CI=0.37~1.27;敏感性分析RR=0.96,95%CI=0.64~1.26。结论手法复位治疗联合乳突振荡与单纯手法复位治疗BPPV疗效相当。
谭敏胡志兵戴建武曹莹梁冬蕾
关键词:眩晕META分析
慢性脑供血不足大鼠脑中脑红蛋白的表达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 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大鼠大脑皮质和纹状体中脑红蛋白的表达以及神经节苷脂GM1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慢性脑供血不足模型组、神经节苷脂GM1干预模型组,每组各8只。模型组通过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建立慢性脑供血不足动物模型,模型建立8周后,GM1干预组每天腹腔注射GM130mg/kg,持续2周,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脑组织中脑红蛋白的表达。假手术组只作双侧颈总动脉分离,不行血管结扎,其余步骤同模型组。结果 脑红蛋白主要表达于神经元中,在大脑中分布广泛。假手术组大鼠皮质和纹状体中有一定数量的脑红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而慢性脑供血不足模型组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多,GM1干预组较模型组进一步增加。结论 慢性脑供血不足后脑红蛋白的表达有部分代偿性提高,GM1可部分提高脑红蛋白的表达。
胡志兵孙卫文陆雪芬戴建武
关键词:慢性脑供血不足脑红蛋白神经节苷脂GM1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2003年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病人 3 5例 ,随机分成两组 ,A组 15例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 ;B组 2 0例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同时加低分子肝素钙 5 0 0 0AXaIU ,皮下注射 ,每 12h 1次 ,7d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 ,并于用药前后测定凝血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 )。结果 :A、B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分别为 5 3 %和 90 %(P <0 .0 1) ,B组TT、PT、APTT较治疗前延长 (P <0 .0 5 ) ,无明显出血的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对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 ,而且使用安全方便。
岳晓军李婉媚吴一行胡志兵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皮下注射抗凝药
神经节苷脂GM_1对缺血缺氧后脑中HSP_(70)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6
2001年
目的 研究神经节苷脂GM1对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HSP70 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动物模型 ,应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缺血缺氧后 3h、6h、1d、3d、7d、14d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及HSP70 的表达 ,以及GM1给药后的变化。结果 单纯缺血缺氧组 ,在缺血缺氧后 3h缺血侧皮层、海马CA3 区、纹状体开始有少量HSP70 表达 ,2 4h达高峰 ,14d未见HSP70 表达 ;GM1给药组 ,脑组织损伤明显减轻 ,6h才开始有少量HSP70 表达 ,7d未见有表达。结论 GM1对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HSP70 的诱导表达是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敏感而可靠的指标 ,GM1可抑制这种表达。
胡志兵陆雪芬郑德枢邓平
关键词: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鼠神经节苷脂GM1
尤瑞克林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房颤合并脑栓塞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合并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房颤合并脑栓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采用尤瑞克林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指标、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均长于对照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房颤合并脑栓塞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促进神经损伤的修复,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梁冬蕾曹莹戴建武胡志兵
关键词:尤瑞克林达比加群酯治疗疗效
早期按摩足底反射区及关节训练对脑卒中病人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按摩足底反射区及关节训练对脑卒中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偏瘫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病人均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和体位护理,另外实验组入院后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始按摩足底反射区及关节训练;采用Barthel指数(BI)、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Fugl-Meyer量表评价病人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缺损功能。[结果]病人BI、NIHSS、Fugl-Meye评分实验组各个时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两组干预后各个时点BI、NIHSS、Fugl-Meye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早期按摩足底反射区及关节训练能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神经缺损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
黄斌英李亚洁麦凤娇蒋文中王丽娟戴建武曹莹胡志兵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关节预后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