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永清
- 作品数:109 被引量:409H指数:11
-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教育厅博士基金河北大学研究基金资助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CeO_2纳米晶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0
- 2006年
- 以硝酸稀土为原料,碳酸氢铵作沉淀剂,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1000和PVA为分散剂,通过控制一定的反应条件,制得易沉降、过滤的水合碳酸铈,此前驱物在一定温度下焙烧即可得到CeO2纳米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CeO2纳米晶的形成过程、微观形貌、粒度及光吸收特性。结果表明:此前驱物在400℃以上焙烧,即可得到立方相CeO2纳米晶,分散剂的种类和焙烧温度对CeO2纳米晶的粒度、分散性及光催化活性均有一定的影响。在适宜条件下,CeO2纳米晶可使染料酸性黑10B的脱色率达98%以上。
- 翟永清张少阳刘元红
- 关键词:CEO2纳米晶沉淀法光催化
- 新型红色荧光粉La2Si2O7:Eu3+,Li+的凝胶燃烧法制备及发光性质
- 采用凝胶-燃烧法合成了新型红色荧光材料LaSiO:Eu。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样品的物相结构和发光性质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凝胶燃烧所得前驱物经1000℃热处理2h后得到LaSiO:Eu,其晶体...
- 翟永清王欣仇满德韩少强徐丽丽
- 关键词:红色荧光粉白光发光二极管
- 文献传递
- LaCo_(1-x)Cu_xO_3纳米晶对染料酸性黑10B的光催化降解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采用EDTA络合溶胶-凝胶法在较低的温度下合成了LaCo1-xCuxO3复合氧化物纳米晶,通过XRD和SEM等手段对LaCo1-xCuxO3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600℃焙烧即可得到钙钛矿型LaCo1-xCuxO3纳米晶,700℃焙烧所得颗粒基本呈球形,粒径为50 nm左右.采用IR和UV-Vis技术研究了该系列纳米晶对染料酸性黑10B的光催化降解活性,结果表明:掺杂量、焙烧温度、催化剂用量、光照时间等因素对脱色率均有一定的影响,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可使酸性黑10B的脱色率接近100%.
- 翟永清谷菲菲栗志彬李常娥郭在红
- 关键词:光催化降解脱色率
- 助熔剂对微波法快速合成红色荧光体La_2O_2S:Eu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用微波辐射法快速合成了红色荧光化合物La2O2S:Eu。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研究了不同助熔剂Li2CO3、Na2CO3、K2CO3、(NH4)2CO3对材料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助熔剂的加入均可得到单相晶体,材料的晶体结构为六方晶系,与La2O2S的相同。颗粒尺寸以及微观形貌因助熔剂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发光性质研究表明:不同助熔剂的加入并没有改变样品发射谱主峰位置(627nm),但对其峰强度产生明显影响;激发光谱主峰的位置及强度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 翟永清刘元红周雪玲张晓媛王文嫔
- 关键词:微波辐射法助熔剂
- 碳酸氢铵共沉淀法制备Gd_2O_3:Eu纳米晶及其性质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以硝酸稀土为原料,碳酸氢铵作沉淀剂,PVA为分散剂,通过控制一定的反应条件,制得易沉降、过滤的碳酸钆(铕),此前驱物在一定温度下焙烧即可得到Gd2O3:Eu纳米晶.通过红外光谱、差热-热重、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多种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碳酸钆(铕)的组成、分解过程,以及Gd2O3:Eu的形成过程、微观形貌和粒度.结果表明:前驱物碳酸钆(铕)在较低的温度(700℃)焙烧即可制得Gd2O3:Eu纳米晶的纯相,属立方晶系,颗粒呈球形.当焙烧温度从700℃升高到1000℃时,粒径从约50nm增大到70nm.对样品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测定表明:Gd2O3:Eu纳米晶在265nm光激发下,发红光,发射光谱谱峰在611nm;与体材料相比,激发光谱中电荷迁移带(CTB)明显红移,从体材料的255nm移至265nm.
- 翟永清张绍阳姚子华杨琳栗志彬李常娥刘来福
- 关键词:纳米晶共沉淀法分散剂
- CaMoO_4∶Dy黄绿色荧光粉的微波合成及掺杂PO_4^(3-)的荧光增强效应被引量:4
- 2016年
- 采用微波辐射法合成了一系列的Ca_(1-x)MoO_4∶x Dy^(^(3+))(0
- 翟永清韩英张弯殷艳杰赵鑫王莉莉
- 关键词:微波辐射法
- 绿色发光材料NaLa(MoO_4)_2:Tb^(3+)的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及其性质被引量:1
- 2015年
- 采用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系列绿色发光粉NaLa31-x(MoO4)2:Tb+x(x=0.02,0.1,0.15)。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分析和表征所合成样品的物相结构和发光性质。结果表明:所合成的NaLa(MoO4)2:Tb3+晶体结构与NaLa(MoO4)2相似,属四方晶系结构;样品的激发光谱为位于250~350 nm的1个宽带,最大激发峰位于300 nm处;发射光谱由一系列尖峰组成,最强的发射峰位于544 nm处,归属于Tb3+的5D4-7F5跃迁。NaLa(MoO4)2:Tb3+的发光强度随Tb3+掺杂浓度的增加逐渐加强,当Tb3+浓度为10 mol%时发光强度最大,而后随Tb3+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发生浓度猝灭。根据Dexter能量共振理论,该浓度猝灭系Tb3+的电偶极-电偶极的相互作用所致。通过含氧酸根阴离子(SO2-4)的掺杂有效提高了NaLa(MoO4)2:Tb3+体系的发光亮度。
- 翟永清马健胡志春李璇李金航
- 新型绿色发光材料Sr_2ZnSi_2O_7:Tb^(3+)的制备及发光性质
- 2014年
- 采用微波辅助凝胶-燃烧法成功地合成了Sr2ZnSi2O7:Tb3+硅酸盐绿色发光材料.通过X线粉末衍射表征了材料的物相结构,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表征了材料的光致发光性能,同时对Tb3+浓度及助熔剂H3BO3用量等对材料发光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与Sr2ZnSi2O7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同属四方晶系.Sr2ZnSi2O7:Tb3+的激发光谱由位于200~300nm的1个宽带和位于325~400nm的1组窄峰组成,前者属于Tb3+4f8→4f75d的跃迁,后者由Tb3+离子的f→f跃迁引起;样品的发射光谱由位于414,436,490,543,584nm处的一系列窄带发射峰组成,均属于Tb3+的特征发射.其中,543nm处发射峰最强,因而样品发绿光.同时,确定了Tb3+的最佳掺杂量为摩尔分数x(Tb3+)=0.08,H3BO3的最佳用量摩尔分数x(H3BO3)=0.15.
- 翟永清胡志春刘磊杨梦瑶赵磊
- 关键词:绿色荧光
- 白光LED用硅酸盐荧光粉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09年
- 综述了近几年来半导体白色发光二极管(WLED)用硅酸盐荧光粉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蓝光芯片激发和近紫外光芯片激发用的黄粉、三基色荧光粉以及单基质白色荧光粉的研究概况,对性能较好的荧光粉做了重点推介,同时指出了目前该领域中硅酸盐荧光粉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 翟永清冯仕华王欣
- 关键词:白光LED
- 白光LED用新型红色荧光粉Li_2SrSiO_4:Eu^(3+)的合成及性质被引量:10
- 2011年
- 以金属硝酸盐为原料,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凝胶-燃烧法合成了新型红色荧光粉Li2SrSiO4:Eu3+,用红外分光光度计、X射线粉末衍射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研究了该荧光粉的形成过程、结构及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凝胶燃烧所得前驱物在700℃焙烧3h即得目标产物Li2SrSiO4:Eu3+,其晶体结构属六方晶系,空间群为P3121,晶胞参数:a=0.5012nm,c=1.2360nm;激发光谱为一宽带,最大激发峰位于396nm处;最强的发射峰位于618nm处,是典型的Eu3+的5D0→7F2跃迁导致的;当Eu3+掺杂摩尔分数x在0.04~0.24的范围内时,随Eu3+浓度的增加,发光强度逐渐增强,无浓度猝灭现象发生。由于该荧光粉能够有效吸收396nm附近的近紫外光,因此适合做350~410nm InGaN管芯激发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用高亮度红色荧光粉。
- 翟永清王欣冯仕华刘毅兰游志江
- 关键词:红色荧光粉白光发光二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