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骨折
  • 2篇手法
  • 2篇手法复位
  • 2篇髓内
  • 2篇髓内钉
  • 2篇肱骨
  • 2篇外固定
  • 2篇近端
  • 2篇股骨
  • 2篇股骨粗隆
  • 2篇股骨近端
  • 2篇复位
  • 2篇粗隆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钉棒系统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机构

  • 6篇海南省三亚市...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辽源市中医院

作者

  • 8篇罗贤红
  • 4篇占紫龙
  • 3篇丰景斌
  • 3篇王维学
  • 2篇王佳斌
  • 1篇赵俊生
  • 1篇姚震
  • 1篇马丽辉
  • 1篇顾磊
  • 1篇王晨阳

传媒

  • 3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持续被动活动预防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观察下肢骨折术后早期持续被动活动功能锻炼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选择下肢骨折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前彩色超声多普勒证实双下肢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后对照组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行下肢肌肉的等张收缩以及踝关节和趾间关节主动屈、伸练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手术后第2日应用持续被动锻炼(CPM)治疗仪,观察血栓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无1例形成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骨折术后早期进行持续被动结合间歇主动规律的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占紫龙艾江平丰景斌罗贤红王佳斌余德涛邢祯全陈希跃姚震马丽辉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手法复位塑形竹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比较手法复位塑形竹夹板外固定与手术内固定治疗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手法复位塑形竹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作用机理。方法选用60例病例,随机分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
罗贤红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外固定
文献传递
超关节暂时外固定器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评价超关节暂时外固定器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例患者按Schatzker分型,Ⅴ型9例,Ⅵ型9例。所有患者一期行超关节暂时外固定器治疗,并配合中药消肿治疗,待软组织肿胀消退后,二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记录两次手术间隔时间、软组织并发症、复位丢失情况,评估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结果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为7~18 d,平均(10.3±3.7)d。两次手术间隔期内无伤口不愈合,无皮瓣坏死出现,无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无骨折复位丢失现象。二次手术后无伤口感染,出现1例伤口边缘局部坏死,经换药后伤口愈合;无骨髓炎发生。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未出现骨折复位丢失现象。术后Hohl膝关节功能评分为:疼痛76~95分,平均(91.30±3.50)分;主动活动72~96分,平均(91.20±4.10)分;活动范围65~94分,平均(85.20±6.10)分;稳定性68~92分,平均(82.80±5.70)分;患者自我评价73~96分,平均(90.50±2.50)分。参照Hohl膝关节功能评分各项指标平均优良率82.2%。结论采用超关节暂时外固定器一期固定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能在二期手术前加快软组织恢复,维持骨折复位,改善术后关节功能。
罗贤红占紫龙王维学符仲秋顾磊
关键词:高能量损伤胫骨平台骨折
经骨折椎单椎弓根置钉钉棒系统双节段固定治疗腰椎骨折
2016年
目的观察经骨折椎单侧椎弓根置钉钉棒系统双节段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8月至2015年4月期间,采用经骨折椎三椎体五椎弓根螺钉置钉双节段固定的方式治疗36例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为24~50岁,平均36.3岁。损伤部位:L_1椎体11例,L_2椎体10例,L_3椎体6例,L_4椎体9例。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随访总结。结果术后5 d内复查Cobb角为2.0°~11.0°,平均6.2°;椎体丢失高度0~10.0%,平均6%;椎管占位0~10.0%,平均5.1%。术后近期内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年椎体高度未见明显丢失。伤口无感染、无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此方法有助于腰椎骨折的复位,增加脊柱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降低内固定物断裂的风险,减少远期并发症。
占紫龙艾江平王佳斌罗贤红
关键词:腰椎骨折椎弓根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运用闭合复位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0例,采用PFNA治疗的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动力髋螺钉(DHS)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等手术指标,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术后1、3、6个月髋关节功能,同时对随访期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1、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前后均差异显著,观察组术后3个月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均有良好的疗效,但PFNA创伤更小、手术时间较短,是更为理想的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方式。
符仲秋丰景斌罗贤红
关键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干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
加长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青壮年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加长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结合中医3期辨证治疗青壮年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7例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青壮年患者24 h内行加长型PFNA内固定,术后结合中医3期辨证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27例均获6~24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无骨折不愈合者,无髋内翻畸形者。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9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6.30%。结论 24 h内应用加长型PFNA内固定,结合中医3期辨证治疗青壮年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能早期解除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功能恢复好,临床疗效满意。
罗贤红占紫龙王维学符仲秋赵俊生王晨阳
关键词:股骨粗隆下骨折
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分别观察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骨折复位情况优于治疗组,治疗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满意,与手术相比,具有骨折愈合快,肩关节功能恢复率高的优点。
罗贤红李雄
关键词: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法复位
龙胆苦苷通过MAPK信号通路对骨质疏松大鼠骨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2
2022年
目的基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探讨龙胆苦苷(GENT)对骨质疏松(OP)大鼠骨吸收的影响。方法7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OP组)、雌二醇组(E_(2)组,0.05 mg/kg)、龙胆苦苷低(GENT LD,30 mg/kg)、中(GENT MD,60 mg/kg)、高剂量组(GENT HD组,120 mg/kg),除Sham组外大鼠均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构建OP大鼠模型。ELISA检测血清骨代谢指标(CBF-α1、CTX-Ⅰ、PINP、OCE_(2))和炎性指标(IL-6、TNF-α、IL-1β)含量;三点弯曲测试评估右股骨机械强度;Micro-CT扫描大鼠右侧股骨观察股骨远端骨微结构变化;HE染色观察骨组织形态学变化;TRAP染色分析骨表面的破骨细胞数量(N.Oc/BS);Western Blot检测骨组织RANKL和MAPK通路相关蛋白(JNK、ERK1/2、p38 MAPK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OP组大鼠血清E_(2)、骨代谢相关标志物、股骨最大负荷和断裂挠度、BMD、骨小梁微结构参数BV/TV、Tb.N、Tb.Th显著降低(P<0.05),炎症因子、Tb.Sp、N.Oc/BS、骨组织RANKL、p-JNK/JNK、p-ERK1/2/ERK1/2、p-p38/p38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骨皮质厚度和骨小梁数量明显减少,且骨小梁出现断裂,排列疏松;经GENT治疗后大鼠血清E_(2)、骨代谢相关标志物、股骨最大负荷和断裂挠度、BMD、BV/TV、Tb.N、Tb.Th明显升高(P<0.05),炎症因子、Tb.Sp、N.Oc/BS、骨组织RANKL、p-JNK/JNK、p-ERK1/2/ERK1/2、p-p38/p38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可见新生骨小梁,形态相对完整。结论GENT可改善OP大鼠的骨微结构,对OP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减少骨吸收有关。
王维学陈希跃丰景斌罗贤红符仲秋
关键词:龙胆苦苷骨质疏松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