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聪聪

作品数:12 被引量:130H指数:6
供职机构:临汾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疗效
  • 5篇骨折
  • 3篇手术
  • 2篇疗效分析
  • 2篇临床疗效
  • 2篇脊髓
  • 2篇脊髓损伤
  • 2篇脊柱
  • 2篇钢板
  • 1篇多发伤
  • 1篇多发伤患者
  • 1篇多器官功能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胸髓
  • 1篇胸髓损伤
  • 1篇胸腰段
  • 1篇胸腰段脊柱
  • 1篇胸腰段脊柱骨...

机构

  • 5篇北京军区总医...
  • 5篇临汾市人民医...
  • 1篇首都体育学院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秦聪聪
  • 5篇孙天胜
  • 3篇王晓伟
  • 2篇叶超群
  • 1篇蔡艳华
  • 1篇黄春霞
  • 1篇王钢
  • 1篇赵占富
  • 1篇陈晓斌
  • 1篇张志敏
  • 1篇岳峰
  • 1篇郭永智
  • 1篇李绍光
  • 1篇刘树清
  • 1篇李连华
  • 1篇刘建
  • 1篇刘智
  • 1篇程徽
  • 1篇步晓虹

传媒

  • 2篇医学理论与实...
  • 2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正中纵行切口双钢板固定治疗C3型股骨远端骨折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探讨前正中纵行切口双钢板固定治疗C3型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方法:自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C3型股骨远端骨折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5~55岁,平均40岁;车祸伤9例,高处坠落伤3例;左侧7例,右侧5例;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7例。受伤至入院时间20min~5d。入院给予胫骨骨牵引5~8d后行前正中纵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伴骨缺损者给予自体或异体骨植骨治疗。末次随访时按Merchan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结果:手术时间110~160min,平均135min;术中出血量300~500ml,平均400ml。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36个月,平均24个月。所有患者复位满意,无术后感染、骨不连、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18~24周,平均21周。末次随访时按Merchan评分标准评估:优4例,良6例,可1例,差1例。结论:前正中纵行切口双钢板固定是治疗C3型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术野显露清晰、手术操作简便、骨折解剖复位及固定牢靠等优点,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操作规程。
张志敏刘建黄春霞赵占富王钢秦聪聪
关键词:骨折股骨骨折固定术
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9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前路内固定融合术组28例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组31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其并发症情况。结果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组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前路内固定融合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组手术成功率83.87%,明显高于前路内固定融合术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组并发症发生率9.68%,明显低于前路内固定融合术组的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可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秦聪聪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骨折
多发伤患者炎性因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9例多发伤患者(创伤严重度>16)入院时,入院后1、3、5、7d,CRP、TNF-α、IL-6、IL-8水平变化(重伤组),并与同期创伤程度较轻(创伤严重度<16)的48例进行动态比较(轻伤后)。结果重伤组入院后CRP、TNF-α、IL-6、IL-8均显著升高,重伤组患者血清CRP释放高峰在入院后1d,其余三种炎性介质释放高峰期均在入院后3~5d;重伤组入院后24hIL-6水平与患者创伤严重度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83,P<0.05);重伤组10例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轻伤组相比,IL-6、IL-8在入院后1、3、5、7d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而TNF-α只有在入院时、入院后1d才具有显著性差异性,CRP在两组之间没有差异性。结论创伤引起的炎性介质的大量释放在多发伤患者的病情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及时检测患者体内炎性因子的变化,可以更好的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准确的预测患者的病情发展。
王晓伟孙天胜秦聪聪
关键词:多发伤炎性介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嗅鞘细胞与脊髓损伤的治疗
2009年
嗅鞘细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神经胶质细胞,起源于嗅基底膜,分布在嗅球、嗅神经,并可伴随嗅神经轴突迁徙入脑。尽管目前嗅鞘细胞移植技术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已经被大量基础实验证实,并且已经开始了初步的临床试验,但其在移植后作用的主要机制仍然需要继续探讨。脊髓的再生与修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目前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嗅鞘细胞移植治疗的主要机制、嗅鞘细胞移植时机的选择、嗅鞘细胞纯度对移植效果的影响、嗅鞘细胞植入的方法等。
秦聪聪孙天胜叶超群王晓伟程徽步晓虹
关键词:细胞移植嗅鞘细胞脊髓损伤轴突
脊柱微创手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脊柱微创手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0例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一组采用传统方法,一组采用微创方法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2组治疗后患者的椎体后凸Cobb角、压缩椎体高度/病椎上下椎体高度和之半、骨块侵占椎管比率等指标均改善明显,且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实施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且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秦聪聪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骨折脊柱微创手术
钢板内固定和髓内针固定比较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疗效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系统评价钢板内固定与髓内针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50~2007.9)、OVID MEDLINE(1950~2007.9)、OVID CINAHL(1950~2007.9)、OVID EBM(2007年第3季度)、CBMdisc(1978~2007.6),CNKI(1981~2007.6),手工检索《中华外科杂志》等6种中文主要外科杂志。收集钢板内固定与髓内针固定比较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Stata10.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共425例患者。文献异质性较小(P>0.1)。累积Meta分析结果表明,钢板内固定与髓内针固定比较,在再次手术发生率上,2000年以前(包括2000年)Meta分析结果为钢板内固定可显著降低再次手术发生率[OR=0.39,95%CI(0.17,0.90),P=0.03],但2000年以后至今,两者再次手术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OR=0.54,95%CI(0.27,1.08),P=0.08];在肩部撞击发生率上,钢板内固定显著低于髓内针固定[OR=0.13,95%CI(0.03,0.65),P=0.01]。在术后再次手术率、骨折不愈合率、医源性神经损伤、深部感染、内固定失败等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出血(输血)量上,由于文献未提供详细数据,未能做Meta分析,只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论与钢板内固定相比较,髓内针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容易导致肩部撞击的发生。在再次手术发生率、骨折不愈合率、医源性神经损伤、深部感染、内固定失败等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本次系统评价纳入病例数较少,尚需要更多设计严谨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来增加证据的论证强度。
李连华孙天胜刘智郭永智李绍光秦聪聪
关键词:肱骨干骨折髓内针钢板随机对照试验
探讨甲泼尼龙在胸髓损伤围术期的应用及疗效
2016年
目的:分析甲泼尼龙在胸髓损伤围术期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接收的胸髓损伤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甲泼尼龙,对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JOA评分结果与对照组差异并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1年JOA评分结果均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在胸髓损伤围术期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保护患者的脊髓,值得应用。
秦聪聪
关键词:甲泼尼龙胸髓损伤
步行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损伤部位周围组织可塑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探讨步行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损伤部位周围组织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将雌性SD大鼠24只分为步行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制作第10胸椎段脊髓损伤模型.步行训练组在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后1周开始进行步行训练,共训练9周;对照组不接受干预.制作模型后每周利用BBB评分评定后肢运动功能,8周后取材进行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ting和轴突示踪分析.结果 后肢运动功能:步行训练组在伤后4周(步行训练3周)时,BBB评分较对照组出现明显改善(P〈0.05),一直持续到实验结束(伤后第10周,P〈0.01).损伤部位神经丝(NF)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对照组胶质瘢痕中可见许多排列比较规则、与脊髓纵轴方向一致的NF阳性纤维穿行,步行训练组除了可见少量NF阳性纤维在胶质瘢痕中穿越,还可见较多的NF阳性纤维围绕空洞边缘延伸,其NF阳性纤维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损伤部位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2组损伤部位周围均可见呈红色的排列凌乱的GAP-43表达,步行训练组GAP-43+组织免疫荧光灰度值较对照组高(P〈0.05).皮质脊髓束再生:2组损伤部位尾侧均未见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DA)标记的纤维.结论 步行训练能明显增强脊髓损伤大鼠后肢损伤部位组织的可塑性,促进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但未能促进皮质脊髓束的再生.
叶超群孙天胜蔡艳华岳峰秦聪聪
关键词: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时机选择与术后疗效分析被引量:54
2010年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时机选择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7月至2008年6月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267例,入组后根据手术时机将患者分为早期手术组(入院2d内手术)和晚期手术组(入院2d后手术),详细记录患者的并存症、手术细节、术后并发症等。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住院时间、出院时功能恢复情况、术后6和12个月的死亡率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符合入选标准116例,早期手术组45例,晚期手术组71例。两组性别、年龄、并存症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麻醉方式、出血量、固定方式两组亦无统计学意义。早期手术组住院时间、住院期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较晚期手术组明显减少;住院期间、术后6、12个月死亡率和晚期手术组相比差异不统计学意义;出院时、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评分(theactivitiesof dailyliving,ADL)较晚期手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晚期手术组ADL评分和早期手术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排除自身情况差异后,术后早期(出院时、术后6个月)早期手术患者独立生活能力较晚期手术者恢复好,但从远期来看(术后12个月)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手术者和晚期手术者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王晓伟孙天胜刘树清陈晓斌秦聪聪
关键词:老年人髋骨折
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损伤对患者功能恢复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分析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损伤对患者功能恢复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63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关节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7.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684,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80.5±5.2)显著高于对照组(62.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51,P<0.05)。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各种膝关节损伤,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秦聪聪
关键词:膝关节损伤关节镜手术治疗开放手术临床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