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祝朝伟

作品数:58 被引量:459H指数:13
供职机构:四川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9篇语言文字
  • 8篇文化科学
  • 7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0篇翻译
  • 9篇翻译研究
  • 7篇译学
  • 5篇译者
  • 5篇英译
  • 5篇诗歌
  • 5篇翻译学
  • 4篇翻译专业
  • 3篇治国
  • 3篇治国理政
  • 3篇体认
  • 3篇庞德《华夏集...
  • 3篇庞德翻译
  • 3篇人格
  • 3篇文化
  • 3篇本科
  • 3篇本科毕业
  • 3篇本科毕业论文
  • 3篇毕业论文
  • 3篇《华夏集》

机构

  • 39篇四川外国语大...
  • 15篇四川外语学院
  • 8篇南京大学
  • 1篇湖北经济学院
  • 1篇淮海工学院
  • 1篇马萨诸塞大学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香港浸会大学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 1篇英国赫尔大学
  • 1篇南京审计大学
  • 1篇伦敦大学学院
  • 1篇巴伊兰大学
  • 1篇贵州工商职业...

作者

  • 59篇祝朝伟
  • 3篇林萍
  • 2篇张柏然
  • 1篇李萍
  • 1篇杨志亭
  • 1篇刘智娟
  • 1篇任淑平
  • 1篇林萍
  • 1篇林萍
  • 1篇李文婷
  • 1篇陈壮
  • 1篇陈文荣

传媒

  • 8篇外国语文
  • 5篇中国翻译
  • 5篇英语研究
  • 4篇解放军外国语...
  • 4篇外语研究
  • 3篇四川外语学院...
  • 3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福建师大福清...
  • 2篇上海翻译(中...
  • 1篇外语界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外语教学
  • 1篇四川师范学院...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外国语
  • 1篇学位与研究生...
  • 1篇天津外国语学...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淮海工学院学...

年份

  • 5篇2024
  • 9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5篇2002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精神分析与翻译研究关联论
0.引言在一般学者的眼里,精神分析与翻译研究似乎是两个互不相干的领域,但早在20世纪初叶,精神分析学说的鼻祖弗洛伊德就已经在《失语症释义》等著作中开始运用翻译模型解释精神病的形成机制。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Mahony ...
祝朝伟
翻译与阐释的多元——从《锦瑟》的英译谈起被引量:39
2002年
本文结合西方的阐释学理论,从《锦瑟》一诗的多种阐释与英译入手,论证了阐释学对翻译的借鉴意义:文本的空白与阐释的多元、作者本意的游移与阐释的历史性使理解陷入阐释的循环,因此翻译的过程就是对文本进行阐释的过程,阐释的循环必然产生不同的译文。
祝朝伟张柏然
关键词:《锦瑟》文本阐释学翻译唐诗
译为创用、译为新作:庞德儒家经典英译对时代翻译标准的反叛
2024年
庞德时代的翻译标准是以忠实为核心的学术性翻译,要求译者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思想与精神。在自己的儒家经典翻译实践中,庞德反对以忠实为核心的学术性翻译,倡导译为创用、译为新作的译创融合思想,认为译文不是对原文的复制,而是一个不同于原作的新的作品。基于这种理念,庞德通过自身的儒家经典翻译实践对时代翻译标准发起了挑战。
祝朝伟
关键词:学术翻译翻译标准
绝对节奏与自由诗——庞德《华夏集》对英语诗歌韵律的创新被引量:1
2006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诗歌以模仿维多利亚浪漫主义诗人为能事,其诗歌节奏死板僵化,不利于诗人客观地再现诗性体验。庞德本着自己“日日新”的创新诗学,在《华夏集》的翻译中注重意象的叠加与并置,创造性地使用绝对节奏,实现了对美国诗歌韵律的创新,引发了轰轰烈烈的自由诗运动,对韦利等后世诗人译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祝朝伟
关键词:自由诗庞德《华夏集》
新时代外语院校教师多元融合评价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四川外国语大学为例
2023年
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扭转评价单一标准和功利化倾向,建立具有外国语大学特点、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是外国语大学教师评价改革的时代命题。本文针对当前研究的不足和外国语大学教师评价的实际问题,以四川外国语大学为个案,构建了具有外国语大学特色的“14333多元融合教师评价改革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文章系统阐述了模式的内涵、改革路径与实际效果,可以为同类院校教师评价提供借鉴与参考。
林萍祝朝伟
关键词:教师评价外语院校
大学校训翻译的体认考察
2023年
本文结合体认翻译学的相关主张,以四川外国语大学“海纳百川、学贯中外”校训翻译为实例,通过剖析校训翻译的实际过程发现,校训虽然是一个与文学文本不同、具有多重特质的特殊文本,但其翻译过程也是多个译者互动体验与认知加工的过程,因此体认翻译学对于校训翻译也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祝朝伟
关键词:校训翻译解释力
“尔雅”的审美之维被引量:1
2003年
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尤其是有关“雅”的标准,一百年来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本文研究了各种对严复“雅”字翻译标准的评论,结合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的言(象)意论、“美善统一论”观点,认为严复求雅的翻译旨趣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传统使然,但作为翻译标准,“尔雅”的内涵应该重新界定为对原文风格的忠实。
祝朝伟林萍
关键词:尔雅审美
诗歌:翻译与改写被引量:17
2002年
意义的先设决定了中西方的翻译史实际上是一部意义的转换史 ;在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冲击下 ,意义由固定和一成不变变得游移不定 ,作为理性和人本主义化身的作者及其主体性受到消解而消失殆尽 ;“作者之死”从根本上解构了诗歌起源的“灵感说”和以诗言志说 ,对作者本意的质疑、作者之志的丧失。
祝朝伟林萍
关键词:形而上学不确定性作者之死改写
构建与反思
祝朝伟
关键词:翻译
人格的动态博弈与译品样态:庞德翻译的精神分析视角被引量:6
2014年
按照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和心理分析说,人格心理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分别对应无意识、意识和前意识:本我/无意识、超我/前意识、自我/意识三重人格的动态博弈在翻译的过程中会导致翻译作品呈现不同的样态。就庞德《华夏集》的翻译而论,受本我/无意识控制的庞德导致了其翻译中的诸多语言错误和文化误读,受超我/前意识支配的庞德使他寻求"超然完美的译文",而庞德的自我/意识则使他一方面要跳出"本我"的干扰,避免翻译错误,另一方面要服务于自身的诗学理想,着眼于时代诗学,使庞德的翻译呈现出世人现在所知的样态和品格。
祝朝伟林萍
关键词:人格翻译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