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晓
- 作品数:11 被引量:4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开放基金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海相油气勘探前瞻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湖北清江岩溶洞穴现代土壤有机碳同位素与生物标志物指标变化规律
- 2014年
- 为进一步理解中国南方岩溶区现代土壤生物有机地球化学演化规律,对采自湖北清江流域典型岩溶洞穴上覆土壤开展了系统的分析。分别采用稳定同位素质谱仪(MAT-251)与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测试了样品中的有机碳同位素与生物标志物指标。其中有机碳同位素值(δ13Corg)在-28.3‰^-27.4‰之间变化,并随深度的增大呈逐渐正偏的趋势,指示了当地的植被类型自土壤层形成以来主要为C3植物。而可抽提有机质的总量、正构烷烃高碳数奇偶优势(CPIh值)、高碳数与低碳数含量比值(Rh/l值)、平均链长(ACL值)以及脂肪酸C16:1/C16:0等指标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大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与土壤有机碳同位素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岩溶地区表层土壤中有机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物均与土壤层内微生物活动的强弱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暗示了有机碳源是制约岩溶地区土壤微生物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进一步深入理解湖北清江和尚洞洞穴石笋记录提供了新的思路。
- 白晓黄俊华朱家平
- 关键词:岩溶地区有机碳同位素生物标志物土壤微生物活动
- 峡东南华纪—震旦纪碎屑岩Ce同位素组成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
- 2015年
- 元素La和Ce同属低活动性的稀土元素,能够对碎屑岩物源进行示踪。但目前尚缺乏对碎屑岩LaCe同位素体系的研究。本文以峡东泗溪南华纪—震旦纪碎屑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Ce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碎屑岩的138 Ce/142 Ce比值为0.022 583 2~0.022 587 8,εCe(t)值变化于1.06~6.13,整体上呈逐渐升高的演化特征,并与εNd(t)值呈耦合关系。结合碎屑岩Nd同位素分析结果认为,峡东南华纪—震旦纪碎屑岩的主要来源,以古元古代—中元古代甚至更老的地壳岩石为主,并存在幔源初生地壳物质加入。
- 高永娟凌文黎陈子万白晓邱啸飞段瑞春杨红梅卢山松
- 关键词:峡东地区碎屑岩沉积物源
- 扬子克拉通核部中元古代-古生代沉积地层Nd同位素演化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1
- 2011年
- 扬子克拉通陆核位于湖北西部宜昌和神农架地区,区内出露了前寒武纪早期结晶基底和较完整的元古宙-显生宙沉积盖层.论文报道了对区域内中元古代至早古生代沉积地层细粒沉积岩开展系统的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结果.从中元古代晚期经新元古代南华纪至古生代奥陶纪,研究区沉积地层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显示了由2.5~2.8Ga,经1.5~1.7至1.8~2.1Ga的"V"字型演化,相应的εNd(t)值发生了由低(?11~?14)经峰值(?1.1~?5.3)至新低值(?7.9~?9.9)的变化.该演化趋势与前人发表的扬子克拉通东南缘和江南造山带同期沉积地层的演化特征相似,指示了约0.8Ga的新元古代或稍早时期,整个华南陆块发生了有地幔物质加入的大规模构造岩浆事件.然而,扬子陆核区中元古代早期地层具有大范围变化的模式年龄(约1.5~2.7Ga)和εNd(t)值(1.38~?12.0),且中元古代晚期地层为太古宙模式年龄,指示扬子克拉通的核部和东南缘中元古代盆地具有不同的沉积物源,两区域之间应存在陆内裂(凹)陷或分隔的大洋.此外,新元古代扬子陆块和江南造山带相似的演化形式和古生代早期地层相近的模式年龄,指示经约0.9Ga的扬子-华夏陆块拼合后,华南陆块开始具有了共同的沉积盆地和物源.因此,扬子克拉通于前新元古代可能由次一级的不同陆块组成,直至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过程才导致了原始华南陆块的形成.
- 白晓凌文黎段瑞春邱啸飞刘成新匡华高永娟周炼陈子万卢山松
- 关键词:沉积地层ND同位素模式年龄
- 四川广元上寺剖面二叠系栖霞组沉积碳库与有机碳埋藏被引量:13
- 2010年
- 通过比对四川广元上寺剖面二叠系栖霞组碳同位素值变化,探讨了该区烃源岩发育的古生态环境。由于二叠纪高CO2浓度背景使得古海洋海水中相对富集13C,因此二叠纪海相沉积的四川广元上寺剖面栖霞组碳酸盐岩碳同位素均为正值。广元上寺剖面从栖霞组底部向上碳酸盐岩碳同位素逐渐正偏,显示从栖霞组底部沉积时期开始海平面逐渐上升,向相对缺氧沉积环境过渡。栖霞组中部古海洋生产力增高,使得总有机碳同位素正偏。受总有机碳同位素波动的影响,碳同位素分馏值(∈TOC)在整个栖霞组波动频繁。根据平衡状态下碳循环有机碳埋藏分数模型,计算了整个栖霞组有机碳埋藏分数,结果显示有机碳埋藏分数(forg)在整个栖霞组都较高,符合二叠纪的碳埋藏在整个显生宙处于最高阶段的地质背景。栖霞组中部高TOC含量层位对应forg逐渐增高,反映forg与有机碳沉积的保存环境密切相关,说明利用古海洋生产力和forg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指示原始碳埋藏量的变化。
- 李朋威吴夏白晓颜佳新王欢黄俊华
- 关键词:二叠系栖霞组
- 四川广元上寺二叠纪剖面C-S同位素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地质历史时期碳同位素记录研究已经从刚开始单一的无机碳同位素、有机碳同位素、碳同位素分馏差值,发展到如今的利用碳同位素对碳循环过程中各分量的定量化研究。Hayes(1999)认为,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同位素分馏差值ΔC=δC-...
- 黄俊华李朋威吴夏白晓罗根明
- 关键词:二叠纪
- 文献传递
- 沉积岩总有机质碳同位素分析的前处理影响被引量:7
- 2008年
- 岩石样品中的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已经在重建古环境和古植被等领域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但对样品的前处理方法的系统研究较少。由于岩石样品前处理的方法不同而对有机碳同位素的测量结果所产生的正负偏差,从而导致不能准确地反映样品中所记录的信息。笔者通过大量条件试验,分析了前处理过程中主要影响实验结果的几种因素。①样品粒度的影响:粒度100目的样品可得理想数据,而粒度在60目时两个样品同位素值均相对偏正,200目时灰岩样品也相对偏正;②不同酸浓度的影响:在1~12N浓度酸处理样品其有机质碳同位素没有明显变化,但低等级酸所含杂质明显使数据偏负,加入15%的氢氟酸对数据没有产生明显影响;③洗除样品中残余酸和烘干温度的影响:为了避免样品中有机质的损失,而不洗除样品中残余的酸,但是样品数据明显偏负并对仪器有损坏,烘干温度100°C时样品部分有机质挥发或升华而使数据相对偏正。
- 吴夏黄俊华白晓王友珍
- 关键词:沉积岩有机碳同位素样品前处理
- 黄陵侵入杂岩体亏损幔源岩浆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 本文报道了对扬子克拉通核部黄陵杂岩体基性侵入岩系统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的进展,为探讨岩浆事件的性质和区域构造背景提供了重要线索。
- 凌文黎段瑞春白晓白秀娟郄海满陈子万卢山松高永娟
- 关键词:杂岩体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
- 文献传递
- 浙江煤山P/T之交碳同位素对有机碳埋藏的指示意义被引量:10
- 2007年
- 根据碳酸盐碳同位素和有机(干酪根)碳同位素记录,结合碳循环模式,计算得到了浙江煤山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第23-40层的有机碳埋藏分数forg.在第23-24层和第27-29层下部出现forg的两个高峰值,与绿硫细菌反映的两个缺氧环境条件相对应.在第25-26层和第32-34层出现两个forg低谷值,与2-甲基藿烷指示的两次蓝细菌繁盛(第26层和第29层上部到第34层)基本吻合.这些结果反映了forg与埋藏时的氧化还原条件密切相关.forg与总有机碳含量TOC的关系比较复杂,一些TOC较高的层位(如第26层)forg却较低,而一些TOC较低的层位(如第27层)forg却较高,反映了原始生产力对TOC的重要贡献.根据原始生产力和forg得到的原始有机埋藏量,可以校正现今测得的残余TOC.本次研究结果说明,同步有机-无机碳同位素分析,在建立一定碳循环模型的基础上,计算有机碳埋藏分数,可有效指示有机质埋藏状态,进而为建立生物-环境-有机碳埋藏的耦合关系模型提供基础.
- 黄俊华罗根明白晓汤新燕
- 关键词:碳同位素碳循环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 上寺剖面晚二叠纪大隆组碳同位素异常及其古环境意义
- 晚二叠纪华南板块位于古特提斯海东缘,四川上寺剖面为二叠/三叠界线标准剖面的副层型剖面,吴家坪组为碳酸盐台地外陆棚沉积,至大隆组为斜坡沉积。岩性主要为硅质岩和钙质泥岩,与薄层状灰岩互层。研究样品采自四川上寺剖面晚二叠纪大隆...
- 白晓黄俊华吴夏
- 关键词:碳循环上升流大隆组
- 文献传递
- 微区原位Sm-Nd同位素体系分析技术及其地质应用被引量:6
- 2009年
- 微区地球化学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地球化学分支。系统介绍了矿物微区原位Sm-Nd同位素分析技术的发展过程与现状,重点总结了目前主要的适用测试对象(如磷灰石、榍石、独居石和褐帘石等)和质谱测量过程中同量异位素干扰(包括144Sm对144Nd,130Ba16O对146Nd等)的校正方法,并展示了应用微区原位Sm-Nd分析进行年代学和造山带隆升-剥蚀定量研究的部分成果,这些应用实例充分显示了该方法在地球科学研究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 段瑞春白晓凌文黎刘勇胜
- 关键词:SM-ND同位素体系地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