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球物理
  • 2篇油气
  • 2篇盆地
  • 2篇气藏
  • 2篇圈闭
  • 2篇综合地球物理
  • 2篇勘探
  • 2篇勘探技术
  • 2篇鄂尔多斯盆地
  • 1篇地表
  • 1篇地层
  • 1篇地球物理勘探
  • 1篇地震采集
  • 1篇地震成像
  • 1篇地震反演
  • 1篇地震资料
  • 1篇东南
  • 1篇东南部
  • 1篇东濮凹陷
  • 1篇油气藏

机构

  • 6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6篇申守广
  • 3篇邓国振
  • 2篇陈君
  • 2篇杨长俊
  • 2篇王锡文
  • 2篇刘建军
  • 1篇王玉安
  • 1篇陈发亮

传媒

  • 2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勘探地球物理...
  • 1篇中国海上油气...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地震模型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勘探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4年
鄂尔多斯盆地的中东部奥陶系今构造为一平缓的西倾大单斜,天然气的聚集和成藏主要受岩溶古地貌和成岩作用的控制。气藏的主要边界不是受构造或气水边界的控制,而是受沟槽走向的控制。利用正演模型技术划分出可分辨的3种潜沟,排除了地震资料的多解性,进而利用地震资料查明富县地区古潜沟的分布规律。
邓国振申守广杨长俊王玉安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地震资料孔隙度渗透率
试论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南部富县地区形成中型油气藏的可能性被引量:2
2005年
本文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周边情况及勘探进展,对陕北斜坡东南部富县地区的勘探潜力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认为盆地面积大、沉积厚度大,生油岩丰度高,按有效烃源岩分布地区的平均资源丰度折算,富县地区中生界的资源量应为3.2×1 0 8t。延长组主要生油岩已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生油层与储层垂向上互层式接触,横向上生油层与储层指状交叉式接触,或生油层包围储层,有利油气向储层中运聚,陕北斜坡的东南部,是油气运移的较有利方向,完全有形成中型油田的条件,应新一步加强勘探,早日实现勘探突破。
申守广邓国振刘建军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藏圈闭油气聚集陕北斜坡东南部
陕北富县古生界气藏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2005年
陕北富县奥陶系天然气虽为高成熟气,但其甲烷碳同位素组成仍反映出其气源以上古生界煤成气为主。奥陶系天然气部分样品乙烷碳同位素组成表现出油型乙烷的特征,主要原因是上古生界煤成气向下运移过程中发生了组分分馏而使煤型乙烷的贡献大为减少。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平面分布表明该气藏不是完全连通的“整装”气藏。
申守广邓国振刘建军
关键词:碳同位素天然气成因上古生界气藏
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陕北黄土塬地区的应用
陕北黄土塬地区地形复杂,表层既有浮土、砾石,又有岩石出露,导致激发接收条件复杂。中生界、上古生界、下古生界是本区勘探的3套主要目的层系,其中上古生界盒8-山2段为勘探天然气最有利的目的层系。在这些目的层系中,侏罗系延长组...
申守广陈君王锡文
文献传递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及深层油气资源潜力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综合利用地质、地震、古生物、岩心和测井资料,建立了东濮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格架,讨论了构造因素对陆相层序地层演化的控制作用,对该凹陷油气富集规律及深层油气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东濮凹陷下第三系发育两个沉积层序,分别属于湖盆断陷早期的"早厚晚薄"型和湖盆断陷晚期的"早薄晚厚"型两种层序地层模式.东濮凹陷深层对应于湖盆断陷早期的"早厚晚薄"型层序,烃源岩发育,生储盖配置好,成藏条件优越,油气资源潜力很大,但由于目的层埋藏过深,且油气多赋存于各类非构造隐蔽圈闭中,因而具有较大的勘探难度和钻探风险.
杨长俊陈发亮申守广
关键词:东濮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模式圈闭
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陕北黄土塬地区的应用
本文针对陕北黄土塬地区地表和储集层发育特点应用二维直测线地震采集技术、复杂地表地震成像技术、地震模型正演技术、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地震反演技术等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勘探效果.
申守广陈君王锡文
关键词:地球物理勘探地震反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