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秋红

作品数:17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4篇肿瘤
  • 4篇腺癌
  • 3篇蛋白
  • 3篇细胞癌
  • 3篇临床病理
  • 3篇放疗
  • 3篇肝癌
  • 3篇病理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术后
  • 2篇栓塞
  • 2篇栓塞术
  • 2篇徒手
  • 2篇疗效
  • 2篇临终
  • 2篇宫颈
  • 2篇宫颈癌
  • 2篇肺腺癌

机构

  • 17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作者

  • 17篇田秋红
  • 5篇曾锦生
  • 3篇熊建萍
  • 2篇罗荣光
  • 2篇钟久鸿
  • 2篇吴芳
  • 2篇张战民
  • 2篇邱凌平
  • 2篇李克
  • 1篇陈文艳
  • 1篇郭宇玲
  • 1篇黄立新
  • 1篇冯苗
  • 1篇孙哲
  • 1篇张凌
  • 1篇李丹
  • 1篇詹正宇
  • 1篇陶雪勤
  • 1篇钟陆行
  • 1篇余锋

传媒

  • 3篇南昌大学学报...
  • 2篇江西医药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肿瘤综合治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AMDC激活mTOR通路促进肝细胞癌转移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脂肪形成相关Mth938结构域蛋白(AAMDC)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免疫组化、肿瘤数据库分析AAMDC在HCC中的表达丰度、临床病理特点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使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正常肝细胞和肝癌细胞中AAMDC的mRNA和蛋白表达;使用Transwell等实验检测AAMDC对HC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确定AAMDC在HCC细胞的定位;通过Co-IP和高效液相质谱联用绘制AAMDC的相互作用蛋白质网络;采用转录组测序揭示AAMDC调控HCC的细胞通路。结果:AAMDC在HCC组织中高表达,与患者不良的无病生存期相关。AAMDC在HCC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肝细胞。过表达AAMDC促进HC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敲低AAMDC则具有相反效应。免疫共沉淀联合高效液相质谱结果显示AAMDC和脂肪酸合成酶FASN相互作用。转录组测序和体外实验显示过表达AAMDC激活mTOR通路。结论:AAMDC在HCC中表达上调,通过与脂肪酸合成酶FASN相互作用,激活mTOR信号通路,进而促进HCC侵袭转移,发挥癌基因功能。
周宣辰胡丽玲李钰莹石富金郑丹丹施心雨张志毅孟坤田秋红
关键词:肝细胞癌MTOR信号通路
CT引导下的两种插植技术在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的2种插植技术在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于医院接受近距离放射治疗的65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插植方式不同分为塞子引导组(31例)与徒手插植组(34例)。塞子引导组采用3D打印塞子辅助引导插植,徒手插植组采用徒手插植。比较两组的高危临床靶区(HR-CTV)体积、HR-CTV的90%和98%体积受照射剂量D90%和D98%、HR-CTV的适形性指数(CI)及重要危及器官(OARs,包括膀胱、直肠、乙状结肠)的0.1%、1%、2%体积受照射剂量D0.1%、D1%、D2%。结果塞子引导组的HR-CTV体积为(54.9±26.9)cm^(3),小于徒手插植组的(69.9±44.8)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塞子引导组HR-CTV的D90%和D98%分别为(6.02±0.65)Gy、(5.14±0.37)Gy,均低于徒手插植组的(6.20±0.76)Gy、(5.26±0.54)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塞子引导组HR-CTV的CI为(0.81±0.04),高于徒手插植组的(0.76±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塞子引导组的膀胱和直肠D0.1%、D1%、D2%均低于徒手插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乙状结肠D0.1%、D1%、D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徒手插植相比,3D打印塞子辅助引导插植可优化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患者的靶区三维适形度,降低重要OARs的受照射剂量。
张婷邱凌平李克殷皓泽彭绿英曾超李丹田秋红
关键词: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中空泡膜蛋白1转移相关基因2和kiss1的表达及意义
田秋红孙哲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培美曲塞治疗老年性肺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VEGF、T细胞亚群水平影响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培美曲塞治疗老年性肺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VEGF、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3月~2015年4月于我院确诊的老年性肺腺癌的81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培美曲塞治疗,观察组41例则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比较两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T细胞亚群(CD4^+T、CD4^+/CD8^+T、CD8^+T)水平改善情况,比较临床疗效及药物骨髓抑制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1年生存率更高,且总有效率更高(P<0.05);患者CD4^+T、CD4^+/CD8^+T等指标水平提高,CD8^+T未变化,VEGF则降低,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且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降幅更小(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培美曲塞治疗老年性肺腺癌的效果显著,预后更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钟久鸿郭宇玲田秋红余锋吴芳
关键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培美曲塞血清VEGFT细胞亚群
吉非替尼对人肺腺癌A549干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从人肺腺癌A549细胞系分离出SP亚群细胞,并观察吉非替尼对其生长增殖、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经Hoechst33342和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仪分离出具有干细胞特性的SP亚群。用0~40μmol.L-1浓度的吉非替尼和SP细胞共培养24、48、72h,采用MTT法检测吉非替尼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 SP亚群占A549细胞的1.89%,维拉帕米阻断后减少为0.39%。吉非替尼在0~40μmol.L-1浓度范围内能明显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并存在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吉非替尼抑制A549SP细胞增殖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使其停留在G0/G1期实现的。结论 A549细胞中存在SP细胞亚群,吉非替尼抑制A549干细胞的增殖是通过阻滞A549SP细胞于G0/G1期实现的。
吴芳冯苗田秋红张战民
关键词:人肺腺癌A549细胞吉非替尼
男性乳腺癌22例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分析
2019年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M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肿瘤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对男性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5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2例M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MBC患者年龄48~80岁(中位年龄68岁),首诊症状为无痛性乳晕区肿块,首诊时病期一般较晚。MBC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多见,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均为88.9%。MBC患者的Her-2高表达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P=0.018),而Ki-67的表达可能与其预后无关(P=0.515)。结论 MBC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Her-2高表达可能预示MBC患者较差的预后。
贺冲胡钢田秋红武彪曾锦生
关键词: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3D打印模具引导与徒手插植治疗宫颈癌剂量学比较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比较研究3D打印模具引导与徒手插植近距离治疗宫颈癌术后阴道残端需要补量的患者剂量学差异,为宫颈癌术后残端患者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方法:选取19例2020年11月-2022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术后需补量的患者。其中9例徒手插植,10例借助3D打印模具插植,通过分析比较利用3D打印模具插植组和自由插植组高危临床靶区(High Risk CTV,HR-CTV)的D_(90cc)、D_(_(98cc))、D_(100cc)的参考剂量,以及膀胱、直肠等危及器官D_(2cc)、D_(1cc)、D_(0._(1cc))的剂量差异。结果:采用3D打印模具插值组的HR-CTV D_(90cc)、D_(_(98cc))、D_(100cc)分别为445.04±30.7 cGy、556.3±25.1 cGy、634.5±25.2 cGy;徒手插植组的HR-CTV D_(90cc)、D_(_(98cc))、D_(100cc)分别为407.1±43.2 cGy、548.7±44.6 cGy、631±43.2cGy;两组比较,3D打印治疗组的靶区剂量均高于徒手插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和直肠D_(0._(1cc))、D_(_(1cc))、D_(2cc)比较,发现3D打印组的剂量分布更加集中,其剂量都低于徒手插植组,剂量偏差也更小。结论:采用3D打印模具引导治疗宫颈癌其靶区适形性更好,直肠和膀胱的剂量更低,有一定的治疗优势。
张婷邱凌平殷皓泽李克袁磊彭绿英田秋红
关键词:宫颈癌3D打印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9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三阴性乳腺癌占同期全部乳腺癌的15.7%,其中病理学分期Ⅰ期5例、Ⅱ期65例,Ⅲ期19例、Ⅳ期1例。所有研究对象中复发20例,死亡17例,其中15例复发时间出现在术后三年内,占复发整体的75%,中位复发时间为23.83个月。常见首次复发部位依次为骨(50%)、肺(20%)、肝(15%)、脑(15%)。全组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7.78%,5年总生存率为81.11%。病理总分期为影响TNBC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较淋巴结阴性患者更易出现复发,而淋巴结转移数越多,患者术后复发概率越高(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出现复发较早,从复发到死亡进展快,且死亡率较高,目前临床治疗手段有限,是乳腺癌诊治中的巨大挑战。
胡钢曾锦生田秋红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复发生存率
Nucleophosmin/B2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
采用重组蛋白表达和杂交瘤细胞技术制备B23重组蛋白和鼠抗B23单克隆抗体。收集103例HCC组织、12例肝局造性结节性增生和17例肝血管瘤旁肝组织的临床病理档案资料,10例HCC及癌旁肝新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
田秋红
关键词:肝癌临床病理细胞组织单克隆抗体蛋白表达
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同期治疗术后直肠癌疗效分析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同期治疗术后直肠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直肠癌术后患者67例,术后3~4周后先行改良的FOLFOX4方案化疗4次后行盆腔放疗,其中36例行单纯放疗,31例行同期放化疗。同期放化疗者从放疗的第1天开始给予卡培他滨825 mg/m2,2次/天,用至放疗结束。所有患者放疗结束后再用先前的化疗方案化疗4次。结果 67例患者中有66例完成了放疗。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有7例患者死亡,其中同期放化疗者中4例死亡,单纯放疗者中3例死亡。同期放化疗者中有1例盆腔复发,1例肝转移。单纯放疗者中有1例盆腔复发,2例肝转移和1例肺转移。结论直肠癌术后同期放化疗较单纯放疗有降低远处转移的趋势。
钟陆行熊建萍张凌陈文艳詹正宇田秋红
关键词:直肠癌术后放疗卡培他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