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垒
- 作品数:1 被引量:21H指数:1
- 供职机构: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1
- 2013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高危因素、病原学特点、药敏情况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采用机械通气(MV)治疗的84例危重新生儿的临床病历资料。按照本组新生儿是否合并VAP,将其分为VAP组(n=34)与非VAP组(n=50)(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新生儿的分娩方式、接受MV治疗时日龄(10min~25d)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本组MV患儿的VAP发生率为40.5%(34/84)。VAP发生与早产、低出生体重、MV持续治疗时间、气管插管次数、原发性肺部疾患、是否早期使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及是否早期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等密切相关(r=0.412,r=0.331,r=0.115,r=0.561,r=0.398,r=0.412,r=0.158;P<0.05);与患儿性别无相关性(r=1.235,P>0.05)。本组导致VAP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9.4%,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及鲍曼不动杆菌最多见,且多为耐药菌。结论新生儿采用MV持续治疗导致的VAP发病率较高。VAP与MV持续治疗时间,患儿出生体重、胎龄、原发性肺部疾患、气管插管次数、是否早期使用IVIG及是否早期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等多种因素有关。对VAP应采用综合预防措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可提高治疗VAP的成功率。
- 卓平辉杨钊田垒宋康文
-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菌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