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亚平

作品数:15 被引量:117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皮肤
  • 3篇衣原体
  • 3篇皮肤光老化
  • 3篇皮炎
  • 3篇疗效
  • 3篇光老化
  • 2篇依赖性皮炎
  • 2篇止痒
  • 2篇沙眼
  • 2篇沙眼衣原体
  • 2篇体感
  • 2篇皮肤组织
  • 2篇孢子丝菌
  • 2篇孢子丝菌病
  • 2篇脱敏
  • 2篇疗效观察
  • 2篇面部
  • 2篇菌病
  • 2篇蓝科肤宁
  • 2篇激素

机构

  • 15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东南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空军总医院
  • 2篇江苏省中医院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桂林医学院附...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181...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苏州九龙医院

作者

  • 15篇田亚平
  • 10篇李珊山
  • 6篇钟淑霞
  • 3篇张朝英
  • 3篇陈世义
  • 3篇于艳
  • 2篇温泉
  • 2篇姚蕾
  • 2篇孙蔚凌
  • 2篇闵仲生
  • 2篇王飞
  • 2篇蒋艺
  • 2篇刘鹤松
  • 2篇范卫新
  • 2篇杨卫兵
  • 2篇张莉
  • 1篇宋洋
  • 1篇钟树霞
  • 1篇付爱华
  • 1篇周俊峰

传媒

  • 3篇中华皮肤科杂...
  • 3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皮肤止痒脱敏膜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皮肤止痒脱敏膜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147例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75例,皮肤止痒脱敏膜每日3次湿敷;对照组72例,离子水每日3次湿敷。两组患者均口服氯雷他定10mg/d,面部皮肤红肿缓解后均采用尿素乳膏每日1~2次外用。试验组与对照组同时治疗1个月。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经治疗,2周后有效率分别为37.5%和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有效率分别为69.4%和4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皮肤止痒脱敏膜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较好。
田亚平张朝英温泉钟淑霞仲颖李珊山
关键词:面部皮炎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
得宝松与醋酸强的松龙局部封闭治疗瘢痕疙瘩的对比观察
2005年
目的:观察得宝松与醋酸强的松龙局部封闭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2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得宝松皮损内注射,对照组用醋酸强的松龙皮损内注射。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6%和74.8%,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χ2=6.57,P<0.05)。结论:得宝松局部封闭治疗瘢痕疙瘩疗效显著,优于醋酸强的松龙。
张朝英钟树霞温泉田亚平
关键词:瘢痕疙瘩得宝松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沙眼衣原体
2003年
李珊山田亚平
关键词: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沙眼衣原体细胞培养电镜引物
蓝科肤宁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被引量:73
2008年
近年来,由于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的广泛及不规范应用.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facial corticosteroid addictive dermatitis,简称激素依赖性皮炎)成为常见的皮肤病。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影响患者容貌和身心健康,其治疗较棘手。笔者于2007年7—11月在全国8家医院使用蓝科肤宁(主要成分为纳米银及原花青素低聚体)治疗80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孙蔚凌范卫新闵仲生王飞蒋艺马慧军张莉李珊山田亚平杨卫兵岳学状
关键词:皮炎激素依赖性蓝科肤宁纳米银原花青素
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1例被引量:3
2007年
患者男,28岁。采割芦苇划伤后四肢及面部出现多个红色结节,部分结节破溃、流脓。取脓汁真菌培养阳性,经鉴定为申克孢子丝菌,诊断为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给予10%碘化钾、伊曲康唑治疗4周后破溃结节愈合,部分结节缩小。用药10周后,结节变平,真菌培养阴性。半年后随访仅留色沉及浅表瘢痕,无复发。
苏畅李珊山田亚平钟淑霞付爱华
关键词:孢子丝菌病播散型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尿道口尖锐湿疣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自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治疗108例尿道口尖锐湿疣(CA),获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周俊峰李珊山田亚平
关键词:尿道口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皮肤止痒脱敏膜治疗接触性皮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评价皮肤止痒脱敏膜(商品名:蓝科肤宁)治疗接触性皮炎的疗效。方法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蓝科肤宁湿敷,对照组予生理盐水湿敷后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尤卓尔),两组均2次/d,疗程1周。结果共248例患者完成了临床观察,试验组127例,对照组121例。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治疗1天后试验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为9.30±4.34,对照组为7.47±2.67(P=0.34);治疗3天后分别5.68±3.69,4.91±2.75(P=2.83);治疗1周分别为1.52±2.18,2.11±1.84(P=4.12),治疗后1,3和7天后各组积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蓝科肤宁治疗接触性皮炎疗效显著,作用与尤卓尔相当,但无引起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的风险,无使用时间的限制,值得临床应用。
范卫新孙蔚凌闵仲生王飞蒋艺马慧君张莉李珊山田亚平杨卫兵
关键词:接触性皮炎蓝科肤宁
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应用紫外线(UVA、UVB混合光源)照射豚鼠背部,观察紫外线对豚鼠皮肤的影响,建立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为防治皮肤光老化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应用皮肤病理组织学方法,对接受紫外线每日一次、持续照射6周的豚鼠皮肤进行光老化分...
田亚平赵翠阳陈世义张秀英任淑萍
关键词:动物模型皮肤光老化紫外线
文献传递
儿童孢子丝菌病14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分析总结140例儿童皮肤型孢子丝菌病病例,明确近年来儿童孢子丝菌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0月于我院皮肤科确诊的≤14岁儿童孢子丝菌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0例患儿中男女比例1:0.73,平均年龄5.8岁,平均病程4.59个月,冬春季节发病比率最高,但夏秋季发病并不少见。居住于农村者132例(94.29%),有外伤史者占22.86%。临床分型以固定型最常见(107例,占76.43%),其次为淋巴管型(32例,占22.86%),还有不确定型1例(占0.71%)。受累部位以面部最多(125例,占89.29%)。采用10%碘化钾溶液、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单独或联合治疗,资料完整的患儿6个月治愈率达100%,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近年来儿童孢子丝菌病并不少见,累及面部和表现为固定型者较常见。采用10%碘化钾溶液、伊曲康唑及特比萘芬治疗安全有效。
霍姗姗宋洋李珊山姚蕾刘媛媛钟淑霞田亚平于艳
关键词:孢子丝菌病申克孢子丝菌儿童
MSCs局部注射对豚鼠光老化皮肤组织SOD、MDA的表达影响
2011年
目的观察SOD、MDA在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修复皮肤光老化表达。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MSCs,利用UVB灯管照射豚鼠制备皮肤光老化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检测皮肤组织中SOD、MDA表达。结果MSCs细胞在豚鼠皮肤照射区局部多点皮内注射后,MD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但高于正常组。治疗组中SOD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低于正常组。结论MSCs注射可以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等有害物质,从而使抗氧化平衡系统保持稳定,MSCs对皮肤光老化有治疗作用。
赵翠杨田亚平陈世义
关键词:MSCS皮肤光老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