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 作品数:32 被引量:113 H指数:5 供职机构: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 理学 更多>>
血管内介入栓塞合并有颅内肿瘤的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合并有颅内肿瘤的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合并有颅内肿瘤的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行介入栓塞后再行手术切除肿瘤,其中13例患者行单纯弹簧圈栓塞,2例患者行支架辅助栓塞。结果15例患者介入栓塞手术顺利,未见明显介入相关并发症;患者介入栓塞后,肿瘤切除顺利;3例患者出现开颅手术相关并发症,但与介入手术无关。对13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结果显示动脉瘤栓塞完全,未出现介入和开颅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于合并有颅内肿瘤的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是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 焦建同 孙骏 程超 黄进 黄维一 冯素银 赵一清 王龙 邵君飞关键词:动脉瘤 颅内肿瘤 介入栓塞 开颅手术 胰岛素发展简史 被引量:3 2014年 1869年,胰岛细胞被发现,1893年被正式命名为“ilots de Langerhans”(胰岛).1890年,学者发现胰腺分泌物中存在控制血糖的物质,于1909年被命名为胰岛素.直到1921年,胰岛素才得到提纯.1922年,胰岛素被用于治疗糖尿病患者.1926年,美国学者首次制得胰岛素结晶.此后,人类对胰岛素有了更多的认识,其人工合成也有了快速发展.1965年,中国学者首次成功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由于动物胰岛素存在免疫原性,20世纪80年代,诺和诺德公司利用重组DNA技术合成人胰岛素,并用于临床.1998年,通化东宝公司研制出中国第1支重组人胰岛素.同时,从普通注射器到胰岛素专用注射器,从胰岛素笔到胰岛素泵,再到目前最为先进的无针注射器,胰岛素的注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目前,学术界开始致力于非注射胰岛素制剂的研制. 王芳 申虎威 王龙关键词:胰岛素 糖尿病 胰岛素类似物 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和栓塞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 系统评价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和栓塞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方法 以脑积水、夹闭、介入、栓塞、颅内动脉瘤、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以及hydrocephalus、shunt、clipping、coiling、surgical、endovascular、embolization、treatment、intracranial aneurysm、cerebral aneurysm、subarachnoid hemorrhage等中英文词组,计算机检索1990年1月-2015年9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荷兰医学文摘、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中国知网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万方数据库,辅助手工检索《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和《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等相关杂志,查阅关于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和栓塞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的临床研究。采用Jadad量表和Newcastle-Ottawa量表评价文献质量,Rev Man 5.3和Stata 13.1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获得731篇文献,经剔除重复和不符合纳入标准者,最终纳入18项临床试验共计15 92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行夹闭术者10 038例、行栓塞术5882例。Meta分析显示:两种治疗方式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60,95%CI:0.720-1.030;P=0.110);分析结果的稳定性较差,但不存在发表偏倚(Egger法:P=0.795)。结论 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和栓塞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尚待进一步的高质量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刘庆国 宋志斌 高建伟 李旭光 武云利 王龙 郭兵关键词:脑积水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Survivin在脑膜瘤的表达特点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survivin在脑膜瘤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1例脑膜瘤患者手术切除的脑膜瘤标本的survivin表达水平;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urvivin浓度分布评分(IDS)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WHOⅠ、Ⅱ、Ⅲ级脑膜瘤患者的survivin IDS分别是3.05±3.21、7.86±2.19和10.00±1.87,Ⅱ、Ⅲ级脑膜瘤患者的survivin IDS明显高于Ⅰ级脑膜瘤(均P<0.001)。无复发和复发、未死亡和死亡患者的survivin IDS分别是2.84±2.84和6.27±3.94、3.23±2.92和6.68±4.53;与无复发或未死亡患者相比,复发和死亡患者的survivin IDS明显增高(均P<0.001)。与survivin IDS 0~4组相比,IDS 6~12组患者的复发和死亡风险分别增高12倍和3倍,且无复发生存期和生存期均明显缩短(P<0.005-0.001)。结论 Survivin在脑膜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脑膜瘤不良预后的有效指标。 焦建同 黄进 程超 黄维一 王龙 赵一清 邵君飞关键词:SURVIVIN 脑膜瘤 生存期 颈动脉支架与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 系统评价颈动脉支架(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以及万方医学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CAS和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2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个研究,6903例患者,其中(、AS纽3460例,CEA组3443例。cAS组术后30d脑卒中或死亡联合发生风险(RR=1.64,95%CI:1.33~2.03,P〈0.00001)以及脑卒中风险(RR=1.70,95%CI:1.34~2.14,P〈0.00001)高于CEA组;CEA组术后30d心肌梗死风险(RR=0.62,95%CI:0.39~0.97,P=0.04)和颅神经损伤风险(RR=0.07,95%CI:0.03~0.16,P〈20.00001)高于CAS组;两组术后30d死亡风险(RR=1.33,95%CI:0.78~2.28,P=0.29)、致残性脑卒中风险(RR=1.27,95%CI:0.82~1.96,P=0.29)和术后1年脑卒中或死亡联合发生风险(RR=0.96,95%C:0.63~1.46,P=0.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从安全性方面考虑,对于一般手术风险的颈动脉狭窄患者,CEA仍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首选治疗手段。具有手术高危因素或不适合手术的患者,CAS治疗更具有优势。 刘庆国 周宁 宋志斌 高建伟 李旭光 武云利 王龙 郭强关键词: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循证医学 一种多功能胸腹腔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胸腹腔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端部固定连接圆弧端头,所述引流管内壁滑动连接引流调节组件,所述引流调节组件包括活塞,所述活塞外壁与引流管内壁配合滑动连接,所述活塞内壁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推杆,所... 王龙 王芳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手术时机探讨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手术时机对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病死率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7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手术时机对术后6个月病死率和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脑疝前手术组病死率低于脑疝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组2、4~48 h组和>48 h组各组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疝前手术组功能恢复好于脑疝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组、24~48 h组和>48 h组各组间功能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疝前进行手术,可明显降低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病死率和改善功能恢复。 刘庆国 宋志斌 高建伟 李旭光 武云利 王龙 郭强关键词:大脑中动脉 脑梗死 去骨瓣减压术 手术时机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幕上脑出血 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幕上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出血量超过35mL或合并脑疝的高血压幕上脑出血患者 1 5 8例 ,行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清除血肿。结果 :病死 2 7例 ,病死率 1 7.0 8%。临床生存 1 31亡例 ( 82 .92 %) ,其中恢复良好 46例 ( 2 9%) ,中残 63例 ( 39.7%%) ,重残2 0例 ( 1 3%) ,植物生存 2例 ( 1 .3%)。结论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幕上脑出血直视下清除血肿的同时还可彻底止血 ,具有创伤小。 宋志斌 程高鹏 王龙 高建伟 李旭光 刘雄琼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小骨窗 显微外科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335例临床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钻孔引流术手术要点及改进,以提高其治愈率。方法:对33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治愈334例,死亡1例,复发18例,并发脑脓肿1例,急性硬膜外血肿1例,经二次手术后痊愈。结论:改进及注意手术要点及术后综合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治愈率及防止并发症。 武云利 宋志斌 高建伟 李旭光 刘庆国 王龙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 并发症 手术要点 高颈段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体会(附20例报告) 被引量:4 2013年 高颈段髓内肿瘤系生长于C1-4。节段脊髓内的肿瘤,因其位置特殊、功能重要和手术的高风险性,目前仍是神经外科医生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2001年7月至2011年10月武汉同济医院神经外科和山西长治和平医院神经外科共收治20例高颈段髓内肿瘤,现报告如下。 王龙 宋志斌 高建伟 李旭光 陈坚关键词:髓内肿瘤 显微外科治疗 高颈段 高风险性 脊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