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诊断价值分析
- 2019年
- 研究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7月内我院拟诊为冠心病入院患者90例,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经检测后45例患者却确诊为冠心病,特设为观察组,其余45例为健康者,特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90例患者两侧动脉最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斑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IMT值均较对照组有所增加,双侧斑块、斑块总积分升高。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发病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通过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可以明显提高冠心病诊断价值。
- 李晓菲王鑫鑫
- 关键词: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
- 护理干预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的2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为130例。对照组接受螺旋CT增强扫描时,进行一般的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生命体征均处于正常状态的患者比例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处于波动状态的患者比例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的心理状态评分量表在0级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心理状态普遍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过程中,采用优质的护理干预,能够较好的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状况,所以护理干预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江华王玥刘欣波房伟伟刘争杨王鑫鑫
- 关键词:野菊花注射液雾化吸入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
- 2019年
- 研究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取我院子宫肌瘤患者82例与子宫腺肌病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两种疾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评估两者的准确率、病灶血流阻力指数(RI)与搏动指数(PI)。结果:两种疾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82例子宫肌瘤患者中确诊80例,准确率是97.56%;8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中确诊81例,准确率是95.29%,两种疾病在准确率方面无差异,P>0.05;经超声检查发现,子宫腺肌病患者的RI值(0.76±0.04)与PI值(1.39±0.02)高于子宫肌瘤患者0.58±0.03与1.13±0.04,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能提高准确率,测定RI值与PI值对鉴别两项疾病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便于为后期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借鉴。
- 李晓菲王鑫鑫
- 关键词: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
- 核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中诊断的临床分析
- 2020年
- 分析在诊断脑梗死疾病中应用核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分组研究法对我院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本院经病理检查诊断后均确诊为脑梗死,所有患者均采用CT检查与核磁共振检查,对比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最终诊断效果。结果:CT检查后完全前循环梗死检出率50%,后循环梗死检出率52.63%,部分前循环梗死检出率44.44%,腔隙性梗死检出率78.33%;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完全前循环梗死检出率83.33%,后循环梗死检出率89.47%,部分前循环梗死检出率88.89%,腔隙性梗死检出率96.67%;且经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患者临床诊断率明显高于CT诊断患者临床诊断率,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诊断脑梗死疾病中应用核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故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李庆玲王鑫鑫徐爱辉邵颖峰
-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脑梗死
- 呼吸训练在肝脏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 2021年
- 本文主要对肝脏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患者护理中呼吸训练方法与常规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以明确呼吸训练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缩短检查操作时间,图像质量得以保证,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更高。
- 王鑫鑫王雪刘春艳王玥刘争杨
- 关键词:护理
- 整体护理在影像检查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本文分析整体护理在影像检查中的应用。方法:本文选择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到我院接受影像检查的患者100例,分为整体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每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整体护理组患者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整体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结论:整体护理在影像检查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 王鑫鑫姚世秋付玉芳刘文波张莉
- 关键词:整体护理影像检查
- 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后的应用价值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在老年患者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大庆龙南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翼状胬肉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行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观察组术后马上佩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对照组术后使用常规纱块敷料包眼。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3、5、7 d观察眼部症状及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术后随访半年,对比两组患者复发情况。结果术后第1、3、5、7天,两组患者视物模糊、畏光、异物感、流泪和眼痛评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视物模糊、畏光、异物感、流泪和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愈合人数均为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3 d、5 d、7 d的愈合率分别为58.33%、86.67%、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33%、61.67%、9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半年,两组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后使用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可以显著缓解患者视物模糊、畏光、异物感、流泪和眼痛等眼部症状,促进角膜上皮的愈合。
- 刘文波李婷婷王晓丹王鑫鑫舒畅
- 关键词:翼状胬肉羊膜移植
- 人文关怀护理对MRI检查患者焦虑的影响及效果评价
- 2021年
- 本文主要探究人文关怀护理对MRI检查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12月中的MRI检查患者中的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并不采取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人文关怀护理方式,就两组患者的焦虑改善效果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Zung自评量表分数为(30.17±4.6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15±9.78);观察组头部检查时间(13.58±3.19)min与腹部检查时间(20.34±12.85)min均少于对照组的头部检查时间(19.76±5.64)min和腹部检查时间(36.49±21.67)min,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5.62%,高于对照组的81.73%,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在MRI检查患者焦虑的改善上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王鑫鑫王雪刘春艳刘继波张莉
- 关键词:人文关怀护理MRI检查患者焦虑
- 螺旋CT扫描技术在肺结节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疗效观察
- 2021年
- 探究肺结节患者临床诊断中采用螺旋CT扫描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以疑似肺结节的100例(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病患开展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病理检验、螺旋CT扫描技术、X线检查,以病理检验为“金标准”,分析两种不同检验技术诊断准确率以及特异度、灵敏度。结果:100例疑似肺结节患者病理检验结果中,有96例确诊,占比为96.00%;螺旋CT扫描技术检出率为90.00%(90/100),X线检查检出率74.00%(74/100),两种检验技术的检出率比较P<0.05;螺旋CT扫描技术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X线检查,但两种检验技术的特异度、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相比较P<0.05;两种检验技术的阳性预测值相比较P>0.05。结论:在疑似肺结节患者的检查中,螺旋CT扫描技术检出率较高,明显高于X线检查检查,与病理检验结果相近,可在肺结节筛查中广泛应用螺旋CT扫描技术。
- 付海杰王玥陈春梅王鑫鑫江华
- 关键词:螺旋CT扫描技术肺结节
- CTPI参数联合血清SAA、Aβ水平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 2025年
- 目的分析CT灌注成像(CTPI)参数联合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大庆龙南医院进行治疗的8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改良Rankin量表结果分为预后不良组(n=33)和预后良好组(n=52)。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信息[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史]、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CTPI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SAA、Aβ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IHSS评分、CTPI参数、SAA、Aβ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两组性别构成比、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的NIHSS评分、TTP、MTT、SAA、Aβ水平分别为(8.64±2.02)分、(19.93±1.35)s、(6.25±0.43)s、(3.03±1.27)μg/mL、(6.35±1.12)ng/mL,均高于预后良好组[(5.33±1.84)分、(17.43±1.42)s、(5.31±0.62)s、(2.16±0.94)μg/mL、(3.19±0.65)ng/mL],CBF、CBV分别为(22.63±2.49)mL/(100 g·min)、(32.31±7.13)mL/100 g,均低于预后良好组[(25.64±2.37)mL/(100 g·min)、(40.37±7.65)mL/100 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NIHSS评分、CTPI参数、SAA、Aβ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证实NIHSS评分、CTPI参数、SAA、Aβ水平可用于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1、0.889、0.720、0.684、0.702、0.806、0.813,且CTPI参数联合SAA、Aβ可获得更高的曲线下面积0.937,均有P<0.05。结论CTPI参数、血清SAA、Aβ水平均为影响急性缺血�
- 刘春艳刘争杨王鑫鑫
- 关键词:血清淀粉样蛋白ACT灌注成像Β淀粉样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