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兵
- 作品数:23 被引量:245H指数:10
-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悬吊运动训练对不完全截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对不完全截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19例、对照组18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如垫上桥式训练、跪位训练、坐站训练、佩戴支具步行训练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多点多轴悬吊运动训练,选择仰卧位、俯卧位腰椎中立位放置、仰卧位骨盆上抬和侧卧位拱桥等方式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采用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对2组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TCT、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TCT、BBS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TCT[(85.6±7.2)分]、BBS[(78.1±8.3)分]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悬吊运动训练可以改善不完全截瘫患者的平衡及步行能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尹正录孟兆祥王继兵徐池周洪雨
- 关键词:不完全截瘫
- 针刺结合靶向超声药物导入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靶向超声药物导入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合并SHS的患者85例,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加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靶向超声药物导入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偏瘫上肢上肢简化的Fugl-Mye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2项指标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靶向超声药物导入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SHS的临床症状,提高上肢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
- 尹正录孟兆祥王继兵金星
- 关键词:针刺脑卒中
- 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应用于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效果
- 2021年
- 目的研究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应用于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观察两组不同治疗时间的氧合指数、机械通气、带管、ICU入住时间、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入院后、治疗第1天的氧合指数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7、14天,研究组的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带管时间、ICU入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5.63%、死亡率3.13%均低于对照组的40.63%、21.8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采取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能够提升氧合指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通气带管时间缩短,临床死亡率降低,预后理想,值得应用.
- 全逸峰金星高伟吴书画王继兵
- 关键词:脑卒中气管切开
- 基于ICF理念和PDCA的综合质控模式在脑卒中恢复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 2025年
- 目的观察采用基于ICF理念和PDCA“大环套小环”循环管理模式的综合质控模式干预脑卒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时间分割法进行分组选取2022年6月1日—2023年2月28日入院的11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2023年3月1日—2023年11月1日入院的109例作为研究组,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ICF理念及PDCA“大环套小环”的循环管理模式的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基本信息的对比,使用包含共有100项指标上下肢功能评估(Fugl-Meyer评分)、包含13项运动性生活质量指标和5项认知性生活质量指标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FIM评分)和满意度评价来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上下肢功能评估和日常活动能力评分都显著高于治疗前,其中研究组各项评分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且满意度相较对照度也有显著提升(P<0.05)。结论基于ICF理念和PDCA循环的综合质控模式可以显著提升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
- 王志强孟兆祥王霄霖蔡滨蔡滨陈波张煕斌王继兵金星
-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PDCA循环
- 溴吡斯的明联合巴氯酚对T_6以上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溴吡斯的明联合巴氯酚对T_6以上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 17例T6以上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均采用膀胱功能训练、针灸、盆底肌锻炼、手法排尿、溴吡斯的明联合巴氯酚药物治疗,评定患者排尿次数、残余尿量、平均膀胱容量和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LUTs)。结果经过6周治疗后,患者每天平均排尿次数(10.79±5.47)次、膀胱容量(450.65±120.39)ml、残余尿量(70.89±30.23)ml和LUTs评分(15.63±7.48)分均优于治疗前的(18.64±3.76)次、(321.93±100.24)ml、(120.78±82.64)ml、(29.79±3.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溴吡斯的明联合巴氯酚能显著改善T_6以上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排尿功能。
- 王继兵孟兆祥尹正录
- 关键词:巴氯酚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
- 肌内效贴结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效果被引量:38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结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年10月~2016年4月,60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n=20)、悬吊组(n=20)和观察组(n=20),分别接受常规康复、常规康复+悬吊训练、常规康复+悬吊训练+肌内效贴。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Mallet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C区对患儿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各组Mallet评分、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分、GMFM-C区评分均提高(t〉2.074,P〈0.05),观察组效果最佳(F〉10.032,P〈0.001)。观察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显著降低(t=4.767,P〈0.001),且在三组中最低(F=4.262,P〈0.05)。结论肌内效贴结合悬吊训练可更有效改善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功能,促进精细运动功能发育,改善粗大运动功能。
- 任素伟林春孟兆祥王继兵尹正录陈波
- 关键词:痉挛型偏瘫悬吊训练粗大运动
- 富血小板血浆关节腔内注射联合股四头肌训练对膝骨性关节炎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8年
-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膝关节退行性病变,主要病理改变是受累的关节软骨进行性破坏、软骨变性及软骨下骨质硬化等,其机制可能与机械诱导、细胞因子与不同的生物化学酶促反应异常、炎症、经历不同阶段和表型的基因表达有关。
- 尹正录孟兆祥王继兵陈波桑学涵徐池
-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关节腔
- 头针结合减重步行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观察头针与减重步行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者下肢运动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瘫患者6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20例)、B组(23例)和C组(23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使用减重步行训练,C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针疗法。3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中D区和E区及ADL评定表进行评定。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3个月后,3组患者GMFM中的D区评分分别为(25.38±4.85)分,(29.54±5.70)分,(32.37±6.58)分;E区评分分别为(55.35±11.64)分,(60.80±12.47)分,(65.74±13.50)分;ADL评分分别为(60.24±14.49)分,(68.25±13.74)分,(76.30±14.58)分,;3组评分较治疗前都有明显提高(P<0.01),其中B组、C组治疗后GMFM中的D区和E区评分均优于A组(P<0.05),C组治疗后的评分优于B组(P<0.05)。结论头针结合减重步行训练可以改善痉挛型脑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及步行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 尹正录孟兆祥王继兵任素伟
- 关键词:脑性瘫痪康复训练
- 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BODE指数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观察肺康复治疗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稳定期BODE指数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诊断为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65例,随机分为肺康复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干预,肺康复组同时进行12周的肺康复治疗。年龄、病程,BODE各项指标及BODE指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和成人COPD生存质量评分(COPD-QOL量表)等属于计量资料,2组治疗前、治疗12周后上述相关指标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χ^2检验比较性别、COPD临床严重程度分级的组间差异。结果最终有63例患者完成研究。治疗后肺康复组BODE指标中体质量指数(BMI)、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分级)、6 min步行距离(6MWD)均较治疗前有改善[(21.5±1.4)kg/m^2 vs(18.7±1.2)kg/m^2;(1.6±0.3)分vs(2.1±0.3)分;(270.3±37.8)m vs(158.3±42.4)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125、2.036、5.021,P=0.036、0.046、<0.001)。对照组6MWD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改善[(188.3±40.3)m vs(160.1±39.7)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59,P=0.009)。组间比较,肺康复组治疗后BMI、MMRC和6MWD均优于对照组[(21.5±1.4)kg/m^2 vs(18.6±1.3)kg/m^2;(1.6±0.3)分vs(2.1±0.4)分;(270.3±37.8)m vs(188.3±40.3)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124、2.031、4.568,P=0.038、0.016、<0.001);BODE指数比较,肺康复组改善优于对照组[(3.9±0.9)分vs(4.5±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31,P=0.037)。治疗后肺康复组IL-6、TNF-α较治疗前均降低[(62.1±6.4)pg/ml vs(95.9±5.9)pg/ml;(48.5±7.3)pg/ml vs(73.3±10.1)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872、7.136,P均<0.001);COPD-QOL总分较治疗前提高[(110.5±17.8)分vs(96.2±2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21,P<0.001);组间比较,肺康复组治疗后IL-6、TNF-α和COPD-QOL总分优于对照组[(62.1±6.4)pg/ml vs(94.6±6
- 尹正录孟兆祥王继兵陈波杨双月全逸峰
- 关键词:肺康复稳定期BODE指数炎症趋化因子类
- 泻阴补阳针刺法结合任务导向性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泻阴补阳针刺法结合任务导向性镜像疗法(TOMT)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镜像组、普通针刺组和针刺补泻组,每组各27例,3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及治疗,镜像组行TOMT治疗,普通针刺组在镜像组基础上加用普通针刺治疗,针刺补泻组在普通针刺基础上加用泻阴补阳法,1次/d,每周5次,连续治疗6周。3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足内翻角度、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下肢部分、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足内翻角度改善情况、下肢运动功能、小腿踝跖屈肌群肌张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对比3组临床疗效。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足内翻角度、FMA评分和MBI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补泻组治疗后MAS评分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针刺补泻组的足内翻角度、FMA评分及MAS评分、MBI评分和临床疗效均优于镜像组和普通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普通针刺组的足内翻角度、FMA评分与MBI评分优于镜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泻阴补阳针刺法结合TOMT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有显著的疗效,可明显改善足内翻角度,缓解小腿踝跖屈肌群肌张力,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协调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 黄灵慧王继兵尹正录曹星星吴家昊陈波孟兆祥
- 关键词:脑卒中足内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