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永泽

作品数:90 被引量:275H指数:9
供职机构:湖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0篇生物学
  • 20篇农业科学
  • 17篇化学工程
  • 6篇动力工程及工...
  • 6篇文化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8篇发酵
  • 20篇杆菌
  • 16篇乳酸
  • 16篇工程菌
  • 14篇沼气
  • 13篇厌氧
  • 12篇大肠杆菌
  • 10篇秸秆
  • 9篇厌氧发酵
  • 9篇L-乳酸
  • 8篇基因
  • 8篇D-乳酸
  • 8篇肠杆菌
  • 8篇大肠杆菌工程...
  • 7篇光学纯
  • 7篇光学纯度
  • 6篇启动子
  • 6篇重组大肠杆菌
  • 5篇球孢白僵菌
  • 5篇羟基

机构

  • 89篇湖北工业大学
  • 4篇教育部
  • 2篇工业微生物重...
  • 2篇潍坊盛泰药业...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华侨大学
  • 1篇中国烟草总公...
  • 1篇安琪酵母股份...
  • 1篇滨州市力之源...
  • 1篇福建中烟工业...

作者

  • 90篇王永泽
  • 78篇王金华
  • 27篇赵筱
  • 26篇陈雄
  • 23篇赵锦芳
  • 22篇王志
  • 18篇李冬生
  • 12篇刘枣
  • 8篇余杰
  • 6篇杨立
  • 6篇邵明胜
  • 5篇罗璇
  • 4篇钟晓凌
  • 4篇谈丹
  • 4篇张婷
  • 3篇李世杰
  • 3篇王实玉
  • 3篇周胜德
  • 3篇许樱
  • 3篇许丽媛

传媒

  • 8篇可再生能源
  • 6篇中国酿造
  • 4篇中国调味品
  • 4篇食品与发酵科...
  • 3篇生物技术
  • 3篇生物技术通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湖北农业科学
  • 3篇化学与生物工...
  • 3篇2008年生...
  • 2篇饲料工业
  • 2篇中国饲料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2篇湖北工业大学...
  • 2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6篇2024
  • 8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16篇2009
  • 8篇2008
  • 3篇2007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提高秸秆沼气产率的菌群动态分析和促发剂研制
王金华王永泽李冬生王宇波陈雄王志赵锦芳赵筱刘枣雷滟敏
1、任务来源:武汉市科学技术局重点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01020722308。2、研究目的和意义:该项目研究以秸秆为原料,以工业化方式生产沼气,可应用于治理农作物秸秆燃烧、丢弃等造成的环境污染,缓解中国能源短缺,进而优...
关键词:
关键词:秸秆沼气可再生能源
中和剂对大肠杆菌工程菌HBUT-L16发酵产L-乳酸的影响
2016年
该文对前期构建的产高光学纯度L-乳酸的大肠杆菌工程菌HBUT-L进行了耐乳酸钠的驯化,并对驯化前后菌株发酵产L-乳酸的中和剂进行了选择和对比。结果表明,经过28代驯化后的菌株HBUT-L16以Ca(OH)_2 作中和剂时发酵效果较Na OH为中和剂时效果好,L-乳酸产量、糖酸转化率及生产强度分别提高了6.6%、5.6%、44.4%。与驯化前菌株HBUT-L的发酵结果相比,HBUT-L16以Ca(OH)_2 为中和剂进行发酵时,乳酸产量提高了4.4%,糖酸转化率提高了2.8%,生产强度增加了26.71%;而以Na OH为中和剂时,对驯化前后菌株的发酵效果影响不大,由此推测耐乳酸钠的驯化主要通过提高工程菌对乳酸根的耐受性而非钠离子的耐受性,来提高L-乳酸的产量。
文瑶周玮刘枣王永泽王金华
关键词:大肠杆菌工程菌驯化中和剂
球孢白僵菌基于前体物固态发酵合成D-HPPA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建立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基于前体物固态发酵合成R-(+)-2-(4-羟基苯氧基)丙酸(D-HPPA)的工艺,提高球孢白僵菌催化R-(+)-2-苯氧基丙酸(D-PPA)合成D-HPPA的能力。[方法]对前体物(D-PPA)添加量及添加时机进行了探索,同时对影响固态发酵的因素如固态基质种类、料水比、培养基水分pH、接种量及发酵温度等进行了优化。[结果]前体物添加量低于30 g D-PPA/kg固态培养基时,球孢白僵菌能够在7 d内完成D-PPA的转化,且在固态发酵起始阶段即可加入前体物进行催化。以麸皮为固态培养基基质,培养基料水比为1∶1.5、初始水分pH为7.5、接种量15%,培养温度为26℃时球孢白僵菌的催化效率最高。在40 g/kg的前体物存在下发酵7 d,D-HPPA产量达到37.34 g/kg,前体物D-PPA转化率为93.35%,较液态发酵方式的转化率提高283.38%。[结论]球孢白僵菌基于前体物固态发酵能够有效合成D-HPPA,为其生物合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郭西鹏彭继兰刘宗求王金华王金华
关键词:R-(+)-2-(4-羟基苯氧基)丙酸固态发酵球孢白僵菌
康氏木霉和白腐菌混菌处理稻草桔杆的研究
以拟康氏木霉3.3002(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f)和白腐菌5.776(Phanerochaete clzrysosporium简称PC)构成混合菌发酵体系,研究了混菌对稻草秸杆降解处理效果....
王永泽王实玉陈雄
关键词:混合菌发酵纤维素含量康氏木霉降解处理
厌氧表达乳酸脱氢酶以提高大肠杆菌产D-乳酸光学纯度
2024年
【目的】为解决在D-乳酸工业发酵生产中使用农业粗加工或废弃物等廉价原料(含有少量L-乳酸)而导致终产物D-乳酸光纯降低的问题。【方法】构建了带有不同启动子的L-乳酸脱氢酶基因lldD的表达质粒:pUC19-PLD(PpflBp6)、pUC19-NLD(PnirB)及pUC19-PNLD(PpflBp6-PnirB),并将它们分别转化入大肠杆菌D-乳酸工程菌HBUT-D中,得到菌株HBUT-D3、HBUT-D5和HBUT-D7。通过LldD的酶活检测以及对NBS培养基(添加1 g/L L-乳酸)发酵结果的TOPSIS多元评估,优选出可快速去除L-乳酸且不影响D-乳酸发酵的菌株,并使用农业廉价原料进行发酵。【结果】HBUT-D7的LldD比酶活为64 U/g,L-乳酸的消耗速率为34 mg/(L·h),D-乳酸的生产强度为4.09 g/(L·h),综合评估为最优菌株。以玉米浆为原料进行发酵时,HBUT-D及HBUT-D7的L-乳酸消耗速率分别为10.41 mg/(L·h)及34.75 mg/(L·h);D-乳酸生产强度分别为4.24 g/(L·h)及3.87 g/(L·h);D-乳酸光学纯度分别为99.07%及99.92%。以糖蜜为原料进行发酵时,HBUT-D及HBUT-D7的L-乳酸消耗速率为6.87 mg/(L·h)和17.18 mg/(L·h);D-乳酸生产强度分别为1.93 g/(L·h)及1.88 g/(L·h);D-乳酸光学纯度分别为99.22%及99.99%。【结论】厌氧诱导启动子的表达质粒可提高菌株HBUT-D7的L-乳酸脱氢酶酶活,使其在使用廉价原料发酵时能有效消除L-乳酸,提高发酵终产物D-乳酸的光学纯度。
王周余杰王金华王永泽王永泽
关键词:D-乳酸光学纯度大肠杆菌L-乳酸脱氢酶
津巴布韦烟叶中淀粉酶和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及鉴定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从津巴布韦烟叶中分离产蛋白酶菌和产淀粉酶能力最高的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淀粉富集培养基和酪蛋白富集培养基分别分离津巴布韦烟叶中的产淀粉酶和产蛋白酶菌株,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和16SrRNA序列分析鉴定分离的菌株。结果:产蛋白酶菌株菌体不透明、表面有褶皱,蛋白酶酶活为52.10±0.13 U/mL;产淀粉酶菌株菌体表面呈黏状,淀粉酶酶活为3.69±0.07 U/mL;产蛋白酶与产淀粉酶的2株菌均与枯草芽孢杆菌的16S rRNA序列有100%的相似性,结合生理生化指标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结论:获得的2株菌在降解烟叶的蛋白质和淀粉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胥海东王永泽王金华
关键词:蛋白酶淀粉酶菌株
利用五碳糖产高纯度L-乳酸的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的构建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本研究以已敲除多个产杂酸酶基因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乙醇工程菌SZ470(ΔfrdBCΔldhAΔackAΔfocA-pBΔpdhR::pBp6-pBrbs-aceEF-lpd)为起始菌株,进一步敲除其乙醇脱氢酶(alcoholdehydrogenase,ADH)基因,同时插入带有自身启动子的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的L-乳酸脱氢酶(L-lactate dehydrogenase,LLDH)基因,构建可利用五碳糖同型发酵L-乳酸重组大肠杆菌。【方法】利用λ噬菌体Red重组系统构建乙醇脱氢酶基因(adhE)缺失菌株Escherichia coli JH01,并克隆P.acidilactici的ldhL基因,利用染色体插入技术将其整合到JH01基因组,构建产L-乳酸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Escherichia coliJH12,利用无氧发酵15 L发酵罐测定重组菌株L-乳酸产量。【结果】工程菌JH12在15 L发酵罐中以6%的葡萄糖为碳源进行发酵,发酵到36 h的过程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为1.46 g/(L.h),乳酸生产强度为1.14 g/(L.h),乳酸的产量达到41.13 g/L。发酵产物中未检测到琥珀酸、甲酸的生成,仅有少量乙酸生成,L-乳酸纯度达95.69%(L-乳酸在总发酵产物的比率)。工程菌JH12以6%的木糖为碳源进行发酵,发酵到36 h的过程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为0.88 g/(L.h),乳酸生产强度为0.60 g/(L.h),乳酸的产量达到34.73 g/L。发酵产物中杂酸少,乳酸的纯度高达98%。【结论】本研究通过基因敲除、染色体插入及无氧进化筛选获得一株产L-乳酸的大肠杆菌工程菌JH12,该菌株不需利用外源质粒,稳定性好,可利用五碳糖进行发酵,发酵产物中杂酸少,L-乳酸的纯度高。本研究为L-乳酸大肠杆菌工程菌的构建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大肠杆菌L-乳酸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赵锦芳许丽媛王永泽赵筱王金华
关键词:大肠杆菌工程菌L-乳酸同源重组
面包酵母不对称还原酮基泛解酸内酯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利用市售面包酵母作催化剂,对酮基泛解酸内酯不对称还原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底物浓度、辅因子、环糊精添加量和pH值对不对称还原反应的影响。方法:以市售面包酵母作催化剂,酮基泛解酸内酯作为底物在摇瓶中进行催化,用手性色谱柱对催化产物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反应条件为底物浓度低于2.56mg/ml,辅因子选用蔗糖,β-环糊精添加量为16.7mg/ml,pH 4-5适合于酮基泛解酸内酯的不对称还原。在如上优化的催化条件下,产物得率大于45%,对映体过量率(e.e.)大于90%。结论:以酵母细胞作催化剂进行酮基泛解酸内酯不对称还原工艺具有生产光学纯泛解酸内酯的潜力。
王永泽罗璇谈丹王志陈雄李冬生王金华
关键词:面包酵母
γ-PGA与PAM生物-化学联合絮凝剂对有机污水处理的研究
采用生物絮凝剂(γ-PGA)和化学絮凝剂(PAM)对有机污水的絮凝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谷氨酸棒杆菌S201发酵液的浓度为100ml时絮凝活性最大可达94.14%,PAM的浓度为0.6 mg/L时絮凝活性最高达到了95...
王金华王志王永泽樊婷婷
关键词:Γ-聚谷氨酸
谷氨酰胺转胺酶对豆腐加工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考察了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TG)对豆腐加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点浆温度、石膏添加量、点浆后保温时间和加酶量4个因素中,TG的添加量对豆腐的产量影响最大。100g豆浆中TG的添加量为3U时豆腐的产量高达51.5g,且豆腐的感官特性也较好;但若添加过量的酶(5U),豆腐产量反而降低,原因可能是添加过量酶,会导致豆腐中蛋白的过度交联,降低了豆腐的保水性能。
姜建智王永泽罗璇谈丹王金华
关键词:谷氨酰胺转胺酶豆腐加工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