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螺内酯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螺内酯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难治性高血压患者1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对照组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5 mg,培哚普利4 mg,氢氯噻嗪25 mg,口服,1次/d;观察1组在以上3种药物基础上,加螺内酯20 mg,1次/d;观察2组在以上3种药物基础上,加螺内酯40 mg,1次/d。疗程均为8周,于治疗前、治疗后8周观察血压控制情况;行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心房内径(LA)、左心室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检测血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尿酸、血肌酐,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3组治疗后8周与治疗前相比,SBP、DBP、PP均有降低(P均<0.05);观察1、2组血压控制较对照组明显(P均<0.05);两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治疗后LA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1、2组治疗后L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1、2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小剂量螺内酯可提高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常规治疗的效果,能有效控制血压,可逆转左室肥厚,对糖脂代谢无影响,且安全,不良反应少。 王新华 林美萍 许琳关键词:难治性高血压 螺内酯 疗效 血脂 代谢 急性心肌梗死7例诊疗体会 2016年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危重,需要及时地进行PCI治疗。本文就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疗体会做一简单介绍,期望对临床诊疗有所帮助。 王新华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诊疗 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06年 对4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联合应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治疗。治疗后患者心率、心胸比、收缩压、舒张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等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厄贝沙坦治疗CHF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可以作为治疗CHF的基本药物。 范荣梅 林丽军 史臣尧 王新华 周旭光关键词:厄贝沙坦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丹参酮Ⅱ_A磺酸钠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_A磺酸钠(STS)和环磷腺苷葡胺(MAC)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常规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将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3组。丹参酮Ⅱ_A磺酸钠组24例,丹参酮Ⅱ_A磺酸钠60 mg溶入5%葡萄糖液250 m L静脉输注,每天1次,14 d为1个疗程。环磷腺苷葡胺组24例,将环磷腺苷葡胺120 mg加入5%葡萄糖液150 m L,静脉输注,每天1次,14 d为1个疗程。丹参酮Ⅱ_A磺酸钠联合环磷腺苷葡胺组24例,丹参酮Ⅱ_A磺酸钠、环磷腺苷葡胺的用法、用量与两种药物单用相同。观察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丹参酮Ⅱ_A磺酸钠联合环磷腺苷葡胺组临床总有效率95.8%,优于环磷腺苷葡胺组87.5%、丹参酮Ⅱ_A磺酸钠组85.3%,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丹参酮Ⅱ_A磺酸钠联合环磷腺苷葡胺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N末端B型脑钠钛前体(NTpro BNP)浓度改善优于丹参酮Ⅱ_A磺酸钠组、环磷腺苷葡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心衰治疗基础上,应用丹参酮Ⅱ_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王新华 林美萍 袁建华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1,6二磷酸果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06年 我院自2004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慢性心力衰竭(coronary heart failure,CHF)病人56例,在内科常规治疗CHF的基础上给予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3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王新华 范荣梅关键词:二磷酸果糖 渐进性肌肉放松技术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障碍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渐进性肌肉放松技术(PMR)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障碍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在给予健康教育和常规降压药的基础上加用PMR治疗,2次/d,30 min/次。治疗1个月后检测血压,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PMR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PMR治疗1个月后,患者血压水平、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MR能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障碍患者的血压水平、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 王文娟 王新华 葛运芬 庞连杰 胡静云 赵书鹏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焦虑障碍 睡眠障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减轻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相关肝损伤 2025年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相关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AP模型组(SAP组)、激动剂组(SAP+LPS组)、抑制剂组(SAP+TAK-242组)、细胞干预组(SAP+huMSC组)和细胞+激动剂组(SAP+huMSC+LPS组),每组12只。HE染色观察大鼠胰腺及肝脏组织病变,检测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水平,采用免疫印迹试验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肝组织Toll样受体4(TLR4)、抗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及TNF-α、IL-6 mRNA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SAP组大鼠胰腺和肝脏可见明显的病理损伤,血清淀粉酶、脂肪酶、ALT、AST、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肝组织TLR4、NF-κBp65蛋白及TNF-α、IL-6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均<0.05);与SAP组比较,SAP+TAK-242组和SAP+huMSC组大鼠胰腺和肝脏组织病理损伤减轻,上述指标的表达明显降低(P均<0.05),而SAP+LPS组以上指标升高(P均<0.05);与SAP+LPS组比较,SAP+huMSC+LPS组大鼠胰腺和肝脏组织病理损伤减轻,上述指标的表达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减轻SAP大鼠相关肝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通路相关。 孙良 李培培 葛汝村 王新华 徐林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肝损伤 NF-ΚB 无症状脑梗死58例临床分析 2004年 王新华关键词:无症状脑梗死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误诊为急性颈部淋巴结炎1例 被引量:2 2015年 患者女,58岁,因'发现颈部及左耳后肿块并疼痛11 d、发热7 d'于2014年5月9日第1次入住本院。患者于入院前11 d无明显原因出现颈部、左耳后肿胀疼痛、颈部肿块,肿块始发时1.5 cm×1.0cm×0.5 cm,后逐渐增大,且出现发热, 王新华 宋允胜关键词:药物热 斑丘疹 药物过敏反应 急性淋巴结炎 自限性疾病 头孢羟氨苄 他汀类药物与冠心病的防治 被引量:1 2005年 王新华关键词:冠心病 他汀类药物 SYNDROME DISEASE 急性冠脉综合征 他汀类调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