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忠琼

作品数:47 被引量:150H指数:6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细胞
  • 10篇干细胞
  • 9篇间充质干细胞
  • 9篇骨髓间充质
  • 9篇骨髓间充质干...
  • 9篇肝细胞
  • 9篇充质干细胞
  • 7篇胰腺
  • 7篇体外
  • 6篇胰腺炎
  • 6篇细胞生长
  • 6篇细胞生长因子
  • 6篇腺炎
  • 6篇分化
  • 6篇肝细胞生长因...
  • 5篇体外诱导
  • 4篇诱导分化
  • 4篇酸性成纤维细...
  • 4篇纤维化
  • 4篇肝纤维化

机构

  • 41篇泸州医学院附...
  • 6篇泸州医学院
  • 4篇成都市第五人...
  • 2篇宜宾市第一人...
  • 2篇遂宁市中心医...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四川省泸州医...

作者

  • 45篇王忠琼
  • 21篇李昌平
  • 19篇钟晓琳
  • 14篇邓明明
  • 13篇陈霞
  • 10篇杜光红
  • 7篇王烜
  • 6篇杨春
  • 6篇刘彦
  • 5篇夏国栋
  • 4篇陈枫
  • 4篇夏世萍
  • 3篇万居易
  • 3篇陈文
  • 3篇李晓云
  • 2篇徐建玉
  • 2篇胡莲
  • 2篇毛登明
  • 2篇刘翼
  • 2篇谭道玉

传媒

  • 11篇泸州医学院学...
  • 9篇四川医学
  • 3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华西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伦理...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实用诊断与治...
  • 1篇西南军医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5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0篇2010
  • 10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例SPA患者入院后第5~10d进行安置鼻空肠管后开始接受肠内营养,定期测定电解质、肝肾功能、观察和记录体重等。结果 20例SAP患者无1例死亡,所有患者对早期肠内营养耐受良好,无胰腺炎复发,营养状况得到了改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血常规等均恢复正常,无胰腺坏死组织继发感染的发生。再次复查CT,20例患者胰腺形态基本恢复正常,胸腹腔均无渗液,无胰腺脓肿及假性囊肿的形成。结论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能减少SAP患者的并发症及改善患者的预后。
王忠琼王烜邓明明刘芳钟晓琳
关键词:鼻空肠营养管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球溃疡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Hp)阳性十二指肠球溃疡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4年9月至2007年12月92例经内镜证实的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埃索美拉唑组(46例):给予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1次,共4周,阿莫西林1000mg,呋喃唑酮100mg,两种抗生素均为每日2次,共7d。奥美拉唑(46例)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每天1次,共4周,阿莫西林1000mg,呋喃唑酮100mg,每天2次,共7d。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后第1天24h胃内PH,服药后第1天腹痛缓解率,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并检测Hp,观察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等。结果按治疗方案用药后,埃索美拉唑组第1天平均24h胃内pH高于奥美拉唑组(P<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埃索美拉唑组第1天腹痛缓解率(63.04%)高于奥美拉唑组(30.43%),P<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埃索美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Hp根除率分别为91.30%和86.96%(P>0.05),溃疡愈合率分别为100%和95.6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均少,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本组临床资料显示,在抑制胃酸分泌的速度和强度以及缓解临床症状速度方面,埃索美拉唑优于奥美拉唑,在溃疡愈合率和抗Hp活性方面效果相当。
唐川康李小云王忠琼毛登明邓明明李昌平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十二指肠球溃疡幽门螺杆菌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过程中运用沟通与交流技巧对配合满意度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在小肠疾病患者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的检查过程中沟通与交流对配合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36例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并对病人进行术中配合满意度的评定。结果试验组病人术中配合满意率为83.3%,对照组病人术中配合满意率为44.4%,试验组病人术中配合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Х^2=6.08,P〈0.01)。结论沟通与交流在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中可有效提高病人配合的满意度,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夏世萍王忠琼田桢
关键词:小肠镜满意度
急性重症胰腺炎120例的治疗体会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方法及其对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12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治愈115例,死亡5例,治愈率95.8%。在治疗过程中有55例患者出现各类并发症,其中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10例,坏死组织继发感染5例,胰腺假性囊肿5例,急性肺损伤30例,中毒性肠麻痹5例,胰源性脑病4例,肝脓肿1例,患者的预后与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有关。有5例患者治疗中转手术治疗(4.17%),包括4例坏死组织继发感染和1例胆总管结石梗阻致化脓性胆管炎。结论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
王忠琼杜光红李昌平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症病死率
腹茧症二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4年
腹茧症是一种临床罕见的腹膜疾病,其特征为腹腔内部分或全部脏器被一层致密灰白色、形似蚕茧、质韧的纤维膜所包裹,多造成梗阻性病变,因膜形似蚕茧,故得此名[1],目前将发病原因不明、无手术史及腹膜透析史且无特定药物治疗史者定义为原发性腹茧症[2].现结合我科收治的2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讨论.
王忠琼刘翼夏国栋杨春钟晓琳
关键词:原发性腹茧症文献复习梗阻性病变腹膜疾病腹腔内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4B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4B(HCV-NS4B)对肝癌细胞增殖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周期素D1(cyclinD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构建好的HCV-NS4B表达载体,以脂质体转染法转染HepG2细胞。RT-PCR、琼脂糖凝胶电泳证实HCV-NS4B在HepG2细胞稳定表达。MTT法绘制生长曲线,观察NS4B对肝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CNA和cyclinD1的表达。结果转染后,生长曲线显示NS4B可促进肝细胞生长;细胞周期检测显示转染NS4B的HepG2细胞进入S期和G2/M期增多(P<0.05),处于G0/G1期细胞降低(P<0.05)。PCNA和cyclinD1的表达均较空白载体组升高(P<0.05)。结论HCV-NS4B可干扰肝癌细胞周期,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其作用与上调PCNA、cyclinD1表达有关。
杨春陈文钟晓琳王忠琼陈枫夏纪毅
关键词:肝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误诊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征及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个月收治的2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调查其家族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角膜色素环等。结果1例患者有明确家族史,2例患者均以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其中1例患者有低钙血症;2例患者进行铜蓝蛋白检测均为阳性;1例患者发现角膜色素环。结论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被误诊,青少年不明原因的肝病要注意本病的可能性,此外还应对确诊患者的一级亲属进行筛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王忠琼邓明明李晓云钟晓琳陈霞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误诊
对抗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自发逆转的实验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一种可行的方法对抗CCL4腹腔注射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自然恢复趋势,以确保药物或细胞移植等方法对肝纤维化治疗效果的可靠性。方法50%CCL4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然后随机分4组改皮下注射不同剂量CCL4(0.02-0.08ml/100g),通过纤维化程度分期、纤维化半定量统计分析、肝功能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测定来评估肝纤维化。结果CCL4腹腔注射6周,肝组织汇管区和血管周围出现较粗大的纤维间隔。在抗逆转实验的第2周和第4周,皮下注射0.06ml/100g体重CCL4组的纤维化水平与造模成功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使用皮下注射50%CCL4,0.06ml/100g体重,1次/周,能够将造模时的纤维化水平维持4周。
刘彦王忠琼吴永耀牟晓洋
关键词:肝纤维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的体外诱导分化
2010年
目的:探索肝细胞生长因子(HGF)、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制瘤素M(OSM)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为肝细胞的能力及效果。方法:采用红细胞裂解+贴壁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取第4代MSCs,按如下分组诱导其向肝细胞分化:①MSCs组(空白对照):不加细胞因子;②H+a组:20μg/LHGF+20μg/LaFGF;③H+O组:20μg/LHGF+20μg/LOSM;④a+O组:20μg/LaFGF+20μg/LOSM;⑤H+a+O组:20μg/LHGF+20μg/LaFGF+20μg/LOSM;⑥H+a+O(分)组:20μg/LHGF(1~9d)+20μg/LaFGF(9~18d)+20μg/LOSM(9~21d)。于不同时间点采用RT-PCR检测甲胎蛋白(AFP)和细胞角蛋白18(CK18)的表达,溴甲酚绿法检测其中白蛋白(ALB)的含量,谷氨酸脱氢酶法检测其中尿素(Urea)含量。结果: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在7~14d可见AFP mRNA的表达,21d仅a+O组表达阳性。除对照组及a+O组外,其余各组均出现CK18 mRNA、ALB及Urea,在同一时间点,H+a+O组表达量高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HGF联合aFGF/OSM能够成功诱导MSCs分化为肝细胞;aFGF与OSM不能诱导MSCs向较为成熟的肝细胞的分化,但与HGF联合使用能明显提高分化率。
钟晓琳王忠琼万居易李昌平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
先天性肝内胆管囊性扩张症1例报告
2006年
王忠琼陈霞
关键词:CAROLIS病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先天性胆道疾病胆管囊肿多发性少见病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