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忠启

作品数:8 被引量:39H指数:5
供职机构: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成像
  • 3篇血管成像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造影
  • 2篇能谱CT
  • 2篇静脉
  • 2篇64排螺旋
  • 2篇64排螺旋C...
  • 1篇动脉成像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多排螺旋CT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彩超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病变
  • 1篇血尿酸
  • 1篇血尿酸水平
  • 1篇影像

机构

  • 8篇惠州市第三人...
  • 1篇广东医学院

作者

  • 8篇王忠启
  • 4篇欧阳永
  • 3篇崔冰
  • 1篇彭诚初
  • 1篇钱堃
  • 1篇李冠

传媒

  • 3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医疗装备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分子影像学杂...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64排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测主动脉夹层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评价64排128层宝石能谱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3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12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每例患者均行主动脉增强扫描,对所有扫描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阴影成像等方法后处理,使内膜片、真假腔、破口和再破口、受累分支及主动脉夹层血栓获得良好显示。结果依照De Bakey分型,其中Ⅰ型43例(35%),Ⅱ型6例(5%),Ⅲ型74例(60%)。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覆盖范围大、对小分支显示能力强,能准确、快速地诊断及评估主动脉夹层,为临床急症患者治疗提供重要影像信息。
欧阳永陈焕群崔冰王忠启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血管成像多排螺旋CT
脑静脉、脑静脉窦血栓的MR、CT影像学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分析45例脑静脉、脑静脉窦血栓的CT、MR影像表现,早期诊断,临床医师及早治疗,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1月~2018年01月诊治的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的45例脑静脉、脑静脉窦的CT、MR表现。结果:影像检查结果显示,该组45例患者中,合并静脉性脑梗死22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合并脑出血4例。同时,所有病例在确诊后,首先进行常规治疗,镇惊止抽、降压、镇静、合理扩容、必要时利尿,然后针对患者出现的各类型合并脑血管疾病采取针对性抗凝、抗血小板的治疗方案,死亡1例,死亡率为2.2%,治愈率97.8%。结论:脑静脉、脑静脉窦血栓的CT、MR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常规CT、MRI结合CTV、SWI、3DCE-MRV作为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对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
欧阳永陈焕群崔冰王忠启
关键词:脑静脉血栓
能谱CT下痛风尿酸盐沉积定量与血尿酸水平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研究能谱CT检测尿酸盐沉积定量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慢性痛风患者纳入痛风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无症状无影像学表现的高尿酸血症患者纳入参照组。全部患者均行能谱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能谱CT检查结果,即第一跖趾关节旁软组织、骨皮质、骨松质尿酸钙浓度及血尿酸浓度,并分析其相关性,观察痛风组患者治疗前后第一跖趾关节旁尿酸钙浓度、足踝部尿酸结晶总体积、尿酸结晶最大个体体积的变化情况。结果痛风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第一跖趾关节旁软组织尿酸钙浓度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骨松质、骨皮质尿酸钙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水平与第一跖趾关节旁软组织尿酸钙浓度具有中度正相关性(r=0.703,P<0.05),与骨松质、骨皮质尿酸钙浓度无明显相关性(r=-0.005、r=-0.067,P>0.05);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足踝部尿酸结晶总体积、尿酸结晶最大个体体积均具有高度正相关性(r=0.981、r=0.990,P<0.05)。痛风患者治疗后的第一跖趾关节旁软组织尿酸钙浓度、足踝部尿酸结晶总体积、尿酸结晶最大个体体积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检测可证实痛风患者尿酸盐沉积量、第一跖趾关节旁软组织尿酸钙浓度与血尿酸水平具有明确正相关性,且两项指标均具有一定可逆性,通过正规治疗可见明确改善。
王忠启李冠宾俊杰
关键词:能谱CT痛风血尿酸
MR化学位移成像在腹腔含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评价梯度回波化学位移成像诊断腹腔含脂病变诊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55例上腹部脏器患有含脂局灶病变的病例(其中局灶性脂肪肝15例、肝细胞腺瘤2例、脂肪变性的高分化肝细胞癌9例、肾上腺腺瘤l8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8例)进行扰相梯度回波(SPGR)T1WI同/反相位成像,分析病灶在各序列上的信号变化。结果所有的含脂病变在SPGR T1WI反相位图像出现类似的信号衰减。结论利用扰相GRET1WI序列,选用双回波技术在同一次扫描中同时获得反相位和同相位图像成像在检测病灶内脂肪方面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欧阳永彭诚初钱堃王忠启崔冰
关键词:化学位移成像肝脏肿瘤肾上腺肿瘤肾脏肿瘤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前列腺癌组(50例)和前列腺增生组(50例),并选择同期诊断前列腺正常者为前列腺正常组(50例),比较弥散加权成像诊断3组研究者中的信号强度值、动态扫描参数(转运常数、速率常数、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数)和表观弥散参数。结果前列腺正常组与前列腺增生组弥散加权成像信号强度、表观弥散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弥散加权成像信号强度、表观弥散参数与前列腺正常组、前列腺增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动态扫描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前列腺增生组与前列腺正常组动态扫描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动态扫描参数与前列腺正常组、前列腺增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组、前列腺正常组之间表观弥散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前列腺增生组与前列腺正常组表观弥散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技术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为后续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欧阳永陈焕群王忠启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前列腺癌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下肢血管检查的90例糖尿病患者(血管1632段)临床资料,均行CTA、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与彩超检测下肢血管病变效能,并比较CTA和DSA检测血管病变程度差异。结果:CTA检测下肢血管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高于彩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测血管病变程度与DS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具有高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可准确反映血管病变程度,可将其作为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首选方式。
王忠启钟桥维廖宇光
关键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多普勒彩超
64-DSCTCA扫描技术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DSCTC)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64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64-DSCTC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64-DSCTC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效能,以及与CAG检查一致性,并分析64-DSCTC、CAG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64例患者血管共256支,其中血管狭窄143支,其中轻度狭窄35支,中度狭窄47支,重度狭窄56支,闭塞5支;正常113支;以血管狭窄程度≥50%为界,64-DSCTC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9.08%(107/108)、特异度为94.59%(140/148)、准确度为96.48%(247/256);kappa检验显示:64-DSCTC与CAG诊断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929,P=0.000);64-DSCTC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CA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DSCTC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具有高敏感度、高准确度、高特异度,与CAG检查一致性较高,能准确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王忠启钟桥维廖宇光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冠状动脉造影
不同能量模式对门静脉系统血管能谱CT成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能量模式对门静脉系统血管能谱CT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能谱CT扫描,分别采取混合能量模式和单能量模式,比较两种能量模式检测结果。结果单能量CT主观评分显著高于混合能量(P<0.05)。单能量CT检查肝内门静脉和肝外门静脉对比噪声及图像噪声均显著高于混合能量CT(P<0.05)。结论单能量CT能够提高门静脉系统CT成像质量。
王忠启黄旭胜
关键词:能谱CT成像门静脉系统血管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