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岩
- 作品数:29 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沈阳建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一种基于分割的机载LiDAR点云建筑物提取方法
- 一种基于分割的机载LiDAR点云建筑物提取方法,(1)加载机载激光LiDAR点云数据;(2)识别机载激光LiDAR点云中的噪声点,并剔除噪声点;(3)进行布料模拟滤波分离地面点与非地面点;(4)对滤波后的非地面点云进行区...
- 刘茂华邵悦王岩杜茜诗慧张丹华由迎春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欧氏距离的机载LiDAR数据建筑物提取方法
- 一种基于欧氏距离的机载LiDAR数据建筑物提取方法,属于机载激光LiDAR点云数据分类技术领域。包括:去除噪声点,并高程约束以滤除地面点和低点;提取扫描线,按坐标排序每条扫描线中的所有点,并依次计算有序点之间欧氏距离和各...
- 刘茂华陈晗琳王岩由迎春
- 圆CFRP-钢管混凝土压-弯-扭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 社会发展带来建筑结构和形式的变化,而钢管混凝土(CFST)构件因其卓越的力学性能被广泛使用。但结构会因自然灾害而产生缺陷,建筑形式的复杂化也需要结构具备更高的性能,出于修复损伤的钢管混凝土和改善钢管混凝土结构性能这两个目...
- 王岩
- 关键词:圆截面有限元分析
- 文献传递
- D算法最短路径在数字校园中的应用研究
- D算法(Dijkstra,迪杰斯特拉算法)是典型的单源最短路径算法,用于计算一个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笔者将其应用于数字校园的建设中,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将校园实际道路网虚拟成网络图论中的网络图,利用VB语言实践...
- 刘茂华王岩周海壮
- 关键词:最短路径D算法数字校园VB
- 文献传递
- 缓冲区影响下的地物信息自动统计方法研究
- 2015年
- 为了解决地理实体缓冲区影响下的地物信息统计分析方法问题,通过对缓冲区及影响地物的数据研究和叠置分析,实现了被影响地物信息的自动统计。按照提取的地物属性类别划分,计算不同种类区域的面积,生成统计图表。实验数据验证表明,该方法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实现被影响地物的信息自动统计分析。缓冲区影响下的地物信息自动统计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统计效率及准确性,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 刘茂华王岩王建敏于洋刘芳
- 关键词: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自动统计C#语言
- 超高层建筑物室内紧急疏散系统的研制与开发被引量:3
- 2017年
- 结合GIS对超高层建筑内部的紧急疏散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建筑物室内紧急疏散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然后通过对建筑物内人员疏散时间算法的研究,依据Dijkstra算法,利用VB语言编写程序,实现系统的功能;最后,以某超高层建筑物为例,验证系统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 王岩刘茂华杨立君
- 关键词:紧急疏散VB最短路径
-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受弯性能的研究
-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是预制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吊装就位以后,在其上再浇筑一层混凝土叠合形成的整体受力构件,其具有支模拆模简单、施工周期短、现场作业量小,整体性较强、抗震性能较好等特点。预制部分采用预应力钢筋,能够提高整体刚...
- 王岩
- 关键词:刚度抗裂性能承载力
- 文献传递
- 利用一个已知点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在某机场工程测量中的尝试
- 2012年
- 常规GPS测量必须联测两个或两个以上参心坐标已知的高等级国家控制点,求得其他待定点的坐标。拟通过在收集到多个控制点却只有一个能够利用的情况下,利用相关的信息,通过建立转换模型,进行平面控制测量的尝试。
- 项伟李锋王岩
- 关键词:GPS
- D算法最短路径在数字校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D算法(Dijkstra,迪杰斯特拉算法)是典型的单源最短路径算法,用于计算一个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笔者将其应用于数字校园的建设中,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将校园实际道路网虚拟成网络图论中的网络图,利用VB语言实践D算法理论,并将查询结果高亮显示。
- 刘茂华王岩周海壮
- 关键词:最短路径D算法数字校园VB
- 基于FY-3D/MERSI数据的东北地区干旱监测方法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干旱是影响东北地区粮食安全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遥感技术是一种可便捷进行大范围干旱监测的手段。针对目前遥感干旱指数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监测干旱的局限性和适用性等问题,以东北地区玉米和大豆等主要大田作物发育期为切入点,基于FY-3D/MERSI卫星遥感数据和地面土壤相对湿度实测数据,开展不同作物发育阶段干旱监测指数适用性分析,结合径向基神经网络方法,构建全时期和分时期土壤相对湿度反演模型,利用实测土壤相对湿度数据开展精度验证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风云三号MERSI传感器数据在干旱监测中具有可行性,表观热惯量(ATI)在低植被覆盖或裸土时效果较好,适用于作物冻土期、裸土期和播种~拔节期;水分指数(WI)适用于播种~拔节期、拔节~抽雄期和成熟期等植被生长时期;分时期土壤相对湿度反演模型精度高于全时期土壤相对湿度反演模型,前者监测精度在80.0%以上,比全时期模型精度提高了10%~25%,尤其在冻土期(3月),分时期模型反演精度达到了92.6%。基于作物生长时期和形态差异,选择最适宜遥感干旱指数建立分时期土壤相对湿度反演模型,提高了干旱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王岩王敬宜冯锐李嘉宁武晋雯武晋雯林毅纪瑞鹏林毅纪瑞鹏
- 关键词:干旱监测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