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寅
- 作品数:22 被引量:7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专科)建设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多平面重建技术在CT引导肺磨玻璃结节带钩钢丝术前定位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评估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肺磨玻璃结节带钩钢丝术前定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29例行MPR技术引导下肺磨玻璃结节术前穿刺定位患者,评估应用该方法进行肺磨玻璃结节定位的成功率、定位耗时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9例肺磨玻璃结节均成功定位(成功率100%),操作平均耗时19.1 min。1例(3.4%)患者出现钩针脱落,6例(20.7%)患者出现无症状气胸,6例(20.7%)患者出现肺内出血,29例患者定位术后均成功切除病灶并获得病理诊断。结论 MPR技术有助于多角度、多平面规划肺磨玻璃结节带钩钢丝定位的穿刺路径,提高肺磨玻璃结节,特别是毗邻纵隔、血管、叶间裂和骨性结构的特殊部位结节的定位的成功率。
- 黄蔚吴志远陈克敏王子寅刘钦丁晓毅王忠敏
- 关键词:多平面重建CT引导
- 脾动脉栓塞术后脾切除术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经脾动脉栓塞术和标准化疗方案治疗后,再行脾切除术的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策略及预后,并进行脾动脉栓塞术及脾切除术治疗脾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选取2021年9月27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例脾DLBCL患者(患者1)为研究对象。对患者1采取标准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脂质体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和ZR-ICE(利妥昔单抗+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卡铂+泽布替尼)方案化疗、脾动脉栓塞术及脾切除术治疗。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患者1的临床特征、检查结果、诊疗过程及预后进行分析。对患者1随访截至2023年2月23日。本研究分别以"脾动脉栓塞术""脾切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脾恶性肿瘤""基因突变",以及"splenic artery embolism""splenectomy""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splenic malignant tumor""genetic mutation"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PubMed数据库中,检索脾动脉栓塞术和(或)脾切除术治疗脾恶性淋巴瘤相关文献,并总结相关文献中病例的诊疗资料。文献检索时间为上述数据库建立至2023年2月1日。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与受试者签订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患者1因"左侧腰痛1+个月"入院。入院后,患者1接受PET/CT检查结果示,腹腔多发高代谢病灶,脾大,体积为156 mm×89 mm×180 mm,代谢增高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31.46。脾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示,DLBCL,生发中心亚型,CD20(+),CD79a(+),CD19(+),CD22(+),CD3(-),CD5(-),CD4(-),CD8(-),CD37(约70%+),CD34(-),CD21(-),CD23(-),CD10(+),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BCL)-2(-),BCL-6(少量+),cyclinD1(-),免疫球蛋白(Ig)D(+),Ki67(80%+),CD38(部分+),Kappa(部分+),Lambda(少量+),程序死亡受体(PD)-1(-),PD-配体(PD-L)1[组织多肽�
- 梁娜王黎王子寅王忠敏江旭峰费晓春易红梅赵维莅
- 关键词:脾切除术脾肿瘤脾动脉栓塞术
- 肺结节热消融治疗后胸膜损伤的CT表现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评估肺结节热消融治疗后胸膜损伤的CT表现,探讨其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40例患者的57个肺结节进行CT引导下热消融治疗,回顾性分析术后消融区域的CT改变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40例患者均完成热消融治疗,当消融区域邻近胸膜时,脏层胸膜出现局部凹陷,本组研究中8例患者出现该征象,其中6例(75%)术后发生胸膜相关并发症,4例(50%)行胸腔闭式引流。结论:肺结节热消融术后局部脏层胸膜凹陷可能是胸膜损伤的表现,提示患者有较高的胸膜相关并发症风险。
- 黄蔚刘晶晶吴志远刘钦王子寅丁晓毅王忠敏
- 关键词:肺结节热消融胸膜损伤
- 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个体化外科治疗被引量:5
- 2012年
- 骨质疏松性骨折由低骨量和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引起骨力学强度下降所致,股骨粗隆是其常发部位。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难度远大于非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难点在于如何采用合适的手术方法及内固定器械。该文就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方法个体化改进等作一简要综述。
- 王子寅张伟滨沈宇辉
- 关键词: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外科治疗
- 计算机辅助三维导航系统在CT引导非血管介入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三维导航系统在CT引导非血管介入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在计算机辅助三维导航系统进行的CT引导非血管介入手术资料34例,其中29例行经皮活检术,5例行经皮肿瘤消融术.男性20例,女性14例,...
- 丁晓毅王忠敏吴志远黄蔚刘晶晶刘钦王子寅
- 关键词:CT非血管介入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9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化疗过程中与化疗首个疗程结束后7 d内发生VTE的32例患者作为VTE组,根据VTE组患者的性别按1:2的比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选取64例未发生VTE的患者作为NVTE组。筛选出MM患者并发VTE的相关因素,将相关因素代入Logistic回归模型明确其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TE组中年龄≥60岁、化疗前白细胞计数(WBC)≥13×10^(9)/L、化疗前D-二聚体(D-D)水平≥500μg/L、卧床时间≥7 d的患者比例均高于NVTE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化疗前WBC≥13×10^(9)/L、化疗前D-D水平≥500μg/L、卧床时间≥7 d均为MM患者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M患者并发VTE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化疗前WBC、化疗前D-D水平、卧床时间。对于具备这些危险因素的MM患者,应于化疗过程中与化疗首个疗程结束后给予VTE筛查,一旦发生VTE,应及时给予药物治疗。
- 姚岚孙舒君王子寅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静脉血栓栓塞
- 放射性粒子支架门静脉内植入联合药物洗脱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的初步临床研究
- 目的 探讨放射性粒子支架门静脉内植入联合药物洗脱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治疗肝癌(HCC)伴门静脉主干癌栓(MPVTT)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实验设计为前瞻性单臂研究,7例确诊为HCC合并MPVTT的患...
- 吴志远王忠敏丁晓毅黄蔚刘钦王子寅刘晶晶顾俊玮费晓燕
- 三种方式引导植入静脉输液港的比较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比较DSA、CT、B超3种方式引导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行颈内静脉输液港植入共8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DSA引导组30例,CT引导组22例,B超引导组30例,比较其手术时间、辐射剂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病人经颈内静脉植入输液港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CT引导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其他两组(P<0.05)。该组接受的辐射剂量也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DSA引导组各有1例出现气胸、血胸和颈部牵拉感。CT引导组1例出现颈部牵拉感。B超引导组中各有1例出现颈部牵拉感和颈部穿刺点导管折角。3组在并发症发生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无1例出现感染、气体栓塞、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DSA引导下行颈内静脉PORT植入,其操作便利、耗时短、辐射剂量少,但盲视下行颈内静脉穿刺存在一定风险。
- 刘晶晶黄蔚吴志远王庆兵丁晓毅王忠敏刘钦王子寅
- 关键词:DSA引导B超引导CT引导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 肝门区恶性肿瘤的纳米刀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丁晓毅王忠敏吴志远黄蔚刘晶晶刘钦王子寅王庆兵
- CT引导骨样骨瘤旋切与射频消融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总结骨样骨瘤的影像学和临床表现,对照分析骨样骨瘤旋切与射频消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CT引导12例旋切及20例射频消融骨样骨瘤病例。分析影像学和临床表现特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情况;分析二组患者的疗效。结果:X线、CT、MR对瘤巢的显示率分别为59.37%、100%、87.5%;患者均以局部或关节疼痛就诊,夜间疼痛加重、服用非甾体类镇痛药可缓解为典型表现。12例旋切治疗者均治愈(100%,12/12),除1例患者疼痛减轻外,其余患者治疗后局部疼痛均有增加;1例患者出现局部血肿和感染;20例射频消融治疗者均治愈(100%,20/2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骨样骨瘤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采用射频消融治疗具有损伤小、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恢复快的特点。
- 王子寅丁晓毅杜联军陆勇黄蔚吴志远刘钦刘晶晶王忠敏
- 关键词:骨样骨瘤MRI介入性治疗射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