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培玉

作品数:8 被引量:124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药浓度
  • 2篇色谱
  • 2篇微球
  • 2篇相色谱
  • 2篇环糊精
  • 2篇阿霉素
  • 1篇蛋白微球
  • 1篇导数
  • 1篇动脉
  • 1篇血浆
  • 1篇血药
  • 1篇血药浓度
  • 1篇盐酸
  • 1篇盐酸雷尼替丁
  • 1篇衍生物
  • 1篇药代
  • 1篇药代动力学
  • 1篇药剂学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机构

  • 8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8篇王培玉
  • 2篇吴传斌
  • 2篇魏树礼
  • 2篇何素梅
  • 2篇杨秀明
  • 1篇黎洪珊
  • 1篇崔一民
  • 1篇卢炜
  • 1篇马迎
  • 1篇侯曙光
  • 1篇董善年
  • 1篇鲁云兰

传媒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药学学报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草药

年份

  • 2篇1999
  • 1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使用戒烟贴剂尿中尼古丁测定方法的研究
1991年
戒烟药尼古丁贴剂剂量小,戒烟者使用该贴剂后在体内代谢产物浓度较低,使用该贴剂的患者血、尿样经提取后分析困难。用一般的方法浓缩样品其中的尼古丁有可能挥发或破坏变质,本文采用液固萃取法处理样品,使样品达到浓缩、净化的目的,其中的尼古丁也不会变质,样品经处理后可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得到满意的分析结果。
杨秀明乔卫军董善年王培玉
关键词:气相色谱
盐酸雷尼替丁─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制被引量:26
1996年
目的:研究盐酸雷尼替丁-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盐酸雷尼替丁-β-环糊精包合物,并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进行鉴定。结果:盐酸雷尼替丁-β-环糊精包合物主、客分子比为2∶1,平均包药量为12.41%±0.15%,平均收率75.8%±3.8%。结论:盐酸雷尼替丁-β-环糊精包合物可掩盖其不良嗅味。
侯曙光王培玉
关键词:盐酸雷尼替丁Β-环糊精包合物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浆或肝组织中阿霉素含量被引量:19
1994年
本文报告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浆或肝组织中阿霉素的含量。以正定霉素为内标物,流动相用甲醇-0.01mol/L磷酸二氢铵-冰醋酸(70:30:0.5)混合液,激发波长450nm,发射波长530nrn。血浆中药物的方法回收率101.5%,相对标准偏差2.7%;肝组织中药物的方法回收率99.6%,相对标准偏差2.0%。最低检测限6ng,最低检测浓度20ng/ml。此方法灵敏度高、简单、方便。
何素梅魏树礼吴传斌王培玉卢炜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阿霉素血药浓度
贞芪扶正胶囊剂的研究
1992年
王培玉徐英孙载明
关键词:贞芪扶正胶囊中药胶囊剂
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丙吡胺尿药浓度及其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1990年
本文报道了用导数光谱法测定磷酸丙吡胺的尿药浓度,本方法能消除尿中杂质干扰,测定结果准确。6名受试者交叉口服磷酸丙吡胺缓释片和普通片,测得尿药浓度计算消除速度常数K,排泄速率(Δx/Δt)_(max) 所需时间,证明缓稀片药物排泄慢,药效维持时间长,且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与普通片基本相同。
王培玉马迎杨秀明
关键词:尿药浓度生物利用度
β-环糊精衍生物的研究进展及在药剂学上的应用被引量:64
1999年
目的:综述β环糊精衍生物βCDD近年来在国外的研究进展和药剂学应用,以促进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方法:从βCDD的分类、稳定性、体内行为、安全性和药剂学应用等方面概括了其最新研究。结果:βCDD在改善药物理化性质、改进处方、提高药效、降低副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结论:我国应大力研究、开发和应用βCDD,以扩展优良的药用辅料。
黎洪珊王培玉
关键词:环糊精衍生物稳定性安全性药剂学
阿霉素羧甲基葡聚糖微球犬肝动脉栓塞后阿霉素的体内过程被引量:7
1993年
研究了阿霉素羧甲基葡聚糖微球经肝动脉栓塞后的体内动力学过程、靶向特征和微球在体内的肝动脉栓塞效果。对犬进行肝动脉栓塞实验,并与肝动脉阿霉素(ADM)溶液灌注组进行对照。用HPLC荧光检测外周静脉和组织中药物浓度。结果表明:微球组峰浓度为0.558μg/ml,溶液组为1.013μg/ml;微球组的T_(1/2)(α),T_(1/2)(β)和MRT分别为溶液组的2.82,3.19和1.28倍。栓塞不同部位组织中ADM浓度,微球组分别是溶液组的8.0和9.1倍。动态血管造影表明:肝内外未见侧枝循环形成,栓塞作用持久,16周后微球仍未见完全降解。
何素梅孙贻春魏树礼吴传斌王培玉王世德谢敬霞
关键词:阿霉素药代动力学
利福平白蛋白微球的研制被引量:14
1999年
目的:研究利福平白蛋白微球的制备和体外释放。方法:选用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聚合物分散法制备利福平白蛋白微球。结果:所得微球粒径范围为10~30μm,微球中利福平含量为23.5±0.8%(w/w)。扫描电镜下观察载药微球呈圆形,但表面不光滑,有未洗脱的药物微粒存在。体外释放实验结果显示,利福平微球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结论:利福平适于制成微球制剂。
崔一民鲁云兰王培玉
关键词:利福平白蛋白微球体外释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