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输血
  • 4篇单采
  • 4篇血功能
  • 4篇自体输血
  • 3篇血液
  • 3篇手术
  • 3篇凝血
  • 3篇自体
  • 2篇弹力
  • 2篇血栓
  • 2篇血栓弹力图
  • 2篇凝血功能
  • 2篇红细胞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变化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悬浮红细胞
  • 1篇血红
  • 1篇血红蛋白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吉化集团公司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0篇欧阳锡林
  • 10篇王丽华
  • 10篇吴靖辉
  • 7篇陈冠伊
  • 5篇杨金华
  • 3篇周丹
  • 2篇郝军
  • 2篇单红卫
  • 1篇刘景汉
  • 1篇田磊
  • 1篇孙艳双

传媒

  • 4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北京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感染、炎症、...

年份

  • 4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1
  • 2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预存式自体输血在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中的应用疗效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预存式自体输血在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将术中输血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采用预存式自体输血,对照组(20例)未进行预存式自体输血,将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量、自体输血量及异体输血量、手术前后的血常规变化和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围手术期出血量为(720±665)ml,低于对照组的(1060±558)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均未输注异体血而且安全渡过围手术期。两组术前、术后3d-.术后7d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和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在术后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未见输血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1例输血反应。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中采用预存式自体输血可避免输注异体血,避免了异体输血的诸多不良反应,且临床疗效与输注异体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王丽华吴靖辉周丹单红卫孙艳双田磊欧阳锡林
关键词:输血自体椎间盘移位同种异体输血
两种输血方案在择期手术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探讨择期手术患者术中采用血栓弹力图试验(TEG)监测止凝血功能指导输血和大剂量输血方案(MTP)输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6月实施择期手术并于术中大量输血(输血量>8 U红细胞/24 h)的72例患者,按输血方案不同分组,A组34例术中检测TEG指导输血,B组38例按大剂量输血方案输血。术前和术后24 h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四项、出血量及异体血用血量等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 A、B两组术后24 h内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降低或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检测显示,A组Fib浓度高于B组,PT时间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内的出血量和异体血输入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EG监测发现大量输血后最大振幅(MA)低于参考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指导输血,患者术后24 h内出血量和输血量基本一致,术后凝血功能较术前均有所降低,但仍在正常参考范围内,证明两种方法指导输血都可以维持患者较稳定的凝血功能,避免大出血和大量输血。
陈冠伊欧阳锡林吴靖辉王丽华
关键词:大量输血输血管理凝血功能
深度单采浓缩红细胞对机体造血功能影响的动物实验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采用动物实验了解深度采集浓缩红细胞对于机体造血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16只健康成年雄性山羊,随机分组法等分为深度采血(实验A)组:采集浓缩红细胞(150-250)mL/只;采集全血(对照B)组:常规采集全血150 mL/只。2组动物分别于采血前1 d与采血后1、3、7、14、21 d各抽取静脉血10 mL/只,检查血常规、铁代谢指标及EPO等,观察、比较2组动物各项指标的变化;同时于采血前1 d与采血后7、14、21 d做髂后上嵴骨髓穿刺术取骨髓涂片检查,观察、比较2组动物骨髓造血能力的变化。结果 A、B 2组动物采血后1、3、7、14、21 d的Hb(g/L)分别为:97.9±9.2 vs 107.1±8.5、95.8±6.5 vs 106.1±10.6(P<0.05)、97.9±8.4 vs 105.4±12.0、107.5±8.9 vs 109.8±12.0、112.5±8.1 vs 114.0±17.9,其中2组动物采血后1、3 d均明显低于采血前:97.9±9.2 vs 95.8±6.5 vs 105.5±11.8、107.1±8.5 vs 106.1±10.6 vs 112.4±11.7(P<0.05);2组动物采血前后铁代谢指标及EPO的变化无明显变化(P>0.05),骨髓细胞均为增生活跃。结论深度采血组动物造血启动速度、造血速度大大高于采集全血组动物。
王丽华陈冠伊吴靖辉刘圣娥陈蕾杨金华谷立男卢祝杰欧阳锡林
关键词:浓缩红细胞造血功能骨髓造血动物实验
影响单采深度自体储血前后血红蛋白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择期手术患者深度采集自体浓缩红细胞前后血红蛋白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统计2015.3-2016.4进行术前深度采集4U自体浓缩红细胞的117例患者,记录患者一般资料、采血前后Hb、采血后至手术的时间间隔,通过t检验、单因素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总结分析影响患者采血前后Hb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性别因素(女性)是影响采血前后Hb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P<0.001),采血前高Hb也是影响采血前后Hb变化的消极因素(P=0.001),而年龄、体质指数(BMI)、时间间隔均无影响作用。结论符合自体储血适应证的择期手术患者,深度采集自体4U浓缩红细胞后血红蛋白变化量主要与性别密切相关,而不受年龄、体质指数、时间间隔的影响。
吴靖辉陈冠伊王丽华刘圣娥陈蕾杨金华谷立男卢祝杰欧阳锡林
关键词:自体输血影响因素
深度自体储血技术在髋臼周围截骨术配对样本中的临床应用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分析单采深度自体储血技术(AAA)在髋臼周围截骨术中避免输注异体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统计2014年2月-2016年12月行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手术病例,采用配对研究方法,将未采用AAA技术(即常规贮存自体全血及未采集自体血)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AAA技术进行单采深度自体储血患者,按照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术前Hb和Plt、手术失血量、术中自体血回收量为条件,配对选择上述条件相似且均无统计学差异的45例患者作为深度自体组。配对比较分析2组患者自体浓缩红细胞采集量和采集率、异体红细胞和血浆输注量和输注率,围术期Hb和Plt变化,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深度自体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采集自体红细胞量分别为146 U和14 U,自体血采集率分别为100.00%和17.78%;2组患者围术期异体红细胞和血浆的输注量分别为4 U vs 40 U和0 U vs 24 U,异体红细胞和血浆的输注率分别为4.44%vs40.00%、0.00 vs 26.67%;2组患者围术期Hb和Plt水平变化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1.0(9.5,12.0)vs 12.0(10.0,15.0)(P<0.05);2组的总住院费用、治疗费用、检查检验费用和输血相关费用分别为4.01(3.72,7.72)vs 4.47(3.58,7.70)(P>0.05),3.30(2.98,6.95)vs 4.00(23.04,7.14)(P>0.05),0.48(0.45,0.53)vs 0.47(0.44,0.50)(P>0.05),0.26(0.25,0.28)vs 0.06(0.04,0.15)(P<0.05)。结论对于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髋臼周围截骨手术,单采深度自体储血技术能使90%以上患者避免异体血输注,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的住院费用负担。
陈冠伊吴靖辉王丽华杨金华谷立男卢祝杰刘圣娥陈蕾欧阳锡林
关键词:自体输血髋关节发育不良截骨术
单采深度自体储血技术在巨大神经纤维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单采深度自体储血技术(advanced autologous apheresis,AAA)在择期特大手术中的节血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行巨大神经纤维瘤择期手术的15例患者,根据是否进行AAA分为深度自体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前后Hb和Plt、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自体血回收量、术前自体浓缩红细胞和血小板采集量、术中异体红细胞、血浆及血小板的输注量。结果 1)2组患者基线水平一致,手术前后Hb和Plt、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深度自体组和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 000 mL(1 200,3 500)vs 2 600 mL(1 000,3 875)(P>0.05),术中自体血回收量为44 U vs 9 U;3)2组术前自体浓缩红细胞和自体血小板采集总量分别为68 U vs 4 U、17 U vs 0 U;4)2组围手术期异体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的输注总量分别为18 U vs 53 U、24 U vs 66 U、2 U vs 4 U;5)深度自体组有5例患者避免了异体血输注,占55.6%(5/9)。结论单采深度自体储血技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自体红细胞和自体血小板,具备避免特大择期手术患者使用异体红细胞和异体血小板的巨大潜力。
陈冠伊王丽华吴靖辉刘圣娥陈蕾杨金华谷立男卢祝杰欧阳锡林
关键词:储存式自体输血术中自体血回输巨大神经纤维瘤大手术
输入大量异型血液导致血型鉴定错误1例报道被引量:2
2008年
患者男,35岁,因多发伤后需行颅脑外科手术于2006年10月7日急诊收入我院。入院检查:血型正反定型为B型,输血科复查血型正反定型为B型,RhD阳性。与B型红细胞交叉配血,主、次侧均无凝集。行颅脑夕畔手术,术中输B型悬浮红细胞10U,B型血浆800m1,B型血小板2U。术后第3天患者血红蛋白由术前的99g/L下降至55g/L,出现进行性黄疸,血液中总胆红素由21.9μmol/L上升至995μmol/L,
郝军王丽华吴靖辉周丹欧阳锡林单红卫
关键词:血型血液颅脑外科手术悬浮红细胞
2011—2014年北京市某三甲医院临床用血情况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我们统计了2011—2014年我院用血量和各临床科室、各血型用量的分布,总结我院临床用血的特点,为合理的血液储备和管理提供依据。
陈冠伊吴靖辉王丽华欧阳锡林
关键词:用血情况临床用血血液储备用血量
深低温保存增强血小板促凝血功能的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为了探索血小板冰冻保存后膜表面促凝血活性相关分子变化与冰冻血小板体内即刻止凝血功能增强之间的可能联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新鲜血小板冰冻保存前后Ⅴ因子结合能力、血小板膜表面GPIbⅨ--Ⅴ分子(CD42a)密度,用血凝仪测定激活血小板诱导血浆凝固时间(aPACT)变化,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血小板计数、MPⅤ和PDW。研究结果表明,与新鲜血小板比较,深低温保存后血小板激活血小板诱导血浆凝固时间缩短43.9%;结合Ⅴ因子的荧光强度平均增加117%;结合膜表面GPIbⅨ--Ⅴ分子的荧光强度增加32%。结论:冰冻血小板体内即可止凝血功能增强,可能与血小板冰冻保存后膜表面促凝血活性分子表达增加或功能增强,促凝血功能明显增强,发挥快速止血功能有关。
欧阳锡林周丹吴靖辉王丽华郝军刘景汉
关键词:血液保存深低温保存血小板促凝血活性
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四项评价临床患者凝血功能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89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实验(thromboelastography,TEG)与凝血四项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评价两种方法在住院患者凝血功能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9月重症监护科和消化内科共182例住院患者的血栓弹力图、凝血四项和血常规中血小板计数的结果,将TEG检测的各参数结果与凝血四项和血小板计数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Kappa一致性分析和配对卡方检验;同时评价TEG与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对诊断出血患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TEG检测的R时间与PT、APTT呈线性相关(P<0.01),TEG的K值、α-Angle、MA值分别与Fib和Plt呈线性相关(P<0.001);TEG R时间与PT、APTT的Kappa值分别为0.038(P>0.05)、0.061(P>0.05),卡方检验结果分别为X2=35.309(P<0.001)、X2=15.848(P<0.001);K值、α-Angle和MA值与Fib的Kappa值分别为0.323(P<0.001)、0.288(P<0.001)、0.427(P<0.001),卡方检验结果分别为X2=1.091(P=0.296)、X2=1.361(P=0.243)、X2=0.108(P=0.742);K值、α-Angle和MA与Plt的Kappa值为0.379(P<0.001)、0.208(P<0.001)、0.352(P<0.001),卡方检验结果分别为X2=37.5(P<0.001)、X2=37.23(P<0.001)、X2=26.630(P<0.001);TEG和凝血四项对出血患者的诊断灵敏度均低于50%。结论:TEG与凝血四项之间显著相关但一致性弱,两种方法不能相互替代,两种方法诊断出血的灵敏度均较低,目前尚无法判断哪种方法能更好地反应患者的出血风险。
陈冠伊欧阳锡林吴靖辉王丽华杨金华谷立男卢祝杰赵淆孜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凝血试验凝血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