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靖志

作品数:22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腹部
  • 5篇手术
  • 5篇腹股沟
  • 5篇腹腔
  • 5篇腹腔镜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3篇修补术
  • 3篇疝修补
  • 3篇腹股沟疝
  • 3篇查房
  • 2篇胆囊
  • 2篇胆囊切除
  • 2篇胆囊切除术
  • 2篇血管损伤
  • 2篇手术指征
  • 2篇手术治疗
  • 2篇疝修补术
  • 2篇颅脑
  • 2篇颅脑损伤

机构

  • 15篇东莞市厚街医...
  • 7篇广东医学院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22篇牛靖志
  • 9篇赵曦
  • 6篇万德培
  • 6篇张子通
  • 5篇赵曦
  • 5篇梁健涛
  • 4篇陈建良
  • 4篇罗毅
  • 3篇王长凯
  • 3篇陈旭生
  • 3篇周明德
  • 2篇莫伟锋
  • 2篇周明德
  • 2篇钟志辉
  • 2篇李平雨
  • 2篇陈旭生
  • 2篇龚远红
  • 2篇莫伟峰
  • 1篇黄文平
  • 1篇彭兰芬

传媒

  • 3篇海南医学
  • 2篇腹腔镜外科杂...
  • 2篇现代医院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吉林医学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现代临床护理
  • 1篇中国交通医学...
  • 1篇2007年全...
  • 1篇第八届全国血...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二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改良二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开展的改良二孔法LA63例患者(改良二孔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开展的三孔法LA(三孔组)62例进行比较。结果改良二孔组63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无一例中转三孔法或开腹阑尾切除术。腹壁上只有两个戳卡孔(10mm或5mm)和一个针孔(1.8mm)。手术操作时间:改良二孔组(48.16±19.34)min,三孔组(47.36±18.63)min;术后自行下床活动时间:改良两孔组(17.56±10.56)h,三孔组(17.67±11.09)h;住院时间:改良两孔组(4.19±1.42)d,三孔组(4.32±1.36)d;术后镇痛药使用:改良两孔组7例,三孔组8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两孔法LA对某些类型的阑尾炎的治疗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周明德牛靖志刘晓芳王长凯陈建良
关键词:阑尾炎阑尾切除术腹腔镜
腹横筋膜修补在开放TEP疝修补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内环口腹横筋膜修补在开放TEP疝修补中的应用。方法:将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97例次)和对照组(106例次),试验组手术方法为分离出腹膜前间隙后修补内疝环口缺损腹横筋膜,再放置强生VYPROvyproII补片覆盖耻骨肌孔,对照组分离出腹膜前间隙后直接放置强生VYPROvyproII补片覆盖耻骨肌孔。随访1年,分析对比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平均下床时间及阴囊积液血肿、复发、睾丸萎缩、损伤腹壁神经等并发症。结果:185例(203例次)顺利完成手术,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复发率减少,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平均下床时间及阴囊积液血肿、睾丸萎缩、损伤腹壁神经等并发症并无增加。结论:腹横筋膜是腹股沟管后壁的重要结构,在疝修补中有重要作用,在开放腹膜后置网疝修补术中修补缺损腹横筋膜后可以减少疝复发。
张子通赵曦陈旭生牛靖志莫伟峰
关键词:髂耻束腹股沟疝腹横筋膜TEP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治疗经验与教训被引量:6
2008年
牛靖志万德培赵曦周明德王长凯陈旭生
关键词:医源性胆道损伤胆囊切除术
腹部术后近期再手术28例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后近期再手术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提高手术质量。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腹部手术后因各种原因近期再手术的28例病例临床资料。结果再次手术探查有阳性发现27例,治愈27例,死亡1例。近期再手术的原因有:首次手术操作失误共13例(46.4%);术后措施欠妥7例(25%);漏诊误诊4例(14.3%);未发现明显失误3例(10.7%);有待探讨1例(3.6%)。结论再手术主要原因为首次手术操作不当,术后措施欠妥,漏诊、误诊,及缺乏经验等。重视术前全面检查,正确完成手术操作及术后处理,能有效减少再手术机会。
陈旭生钟志辉张子通牛靖志
关键词:腹部手术再手术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临床分析
2004年
目的 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优越性、适应证和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自1997年6月至2003年12月共112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应用情况。结果 本组小切口手术成功97例,延长切口15例。平均手术时间42分钟。本组无一胆管损伤及死亡。结论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前全面检查,熟练操作技巧,才能降低胆管损伤发生率。
赵曦万德培梁健涛牛靖志马双余孙晓力
关键词: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切口选择
腹股沟斜疝腹腔镜下腹横筋膜织网修补术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横筋膜织网修补术治疗I、Ⅱ型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方法对2004年5月至2008年5月施行腹腔镜下腹横筋膜织网修补术治疗I、Ⅱ型腹股沟斜疝的145例患者(腔镜组)与同期施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143例患者(开放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在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复发率等方面有无差异。结果腔镜组在手术操作时间[(14.8±11.5)min]、发现对侧隐匿性斜疝(15例)、术后恢复活动时间[(16.5±14.3)h]、术后镇痛药使用(5例)、术后阴囊水肿(1例)、住院时间[(4.2±1.5)d]方面均明显优于开放组[分别为(37.6±25.4)min、0例、(52.7±12.6)h、13例、14例、(8.4±2.6)d];术后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腹横筋膜织网修补术治疗I、Ⅱ型腹股沟斜疝具有可行性。
周明德万德培陈旭生牛靖志赵曦莫伟锋陈建良张子通钟志辉
关键词:腹腔镜腹股沟腹横筋膜
腹部穿透伤剖腹探查指征探讨被引量:35
2002年
牛靖志罗毅殷金顶赵曦余继超郭建忠
关键词:手术指征腹部穿透伤剖腹探查
医、护、患三位一体联合查房的临床实施探讨被引量:6
2004年
自 2 0 0 2年起在部分科室探索并逐渐形成了医、护、患三位一体联合查房模式 ,三方参与医疗的决定和实施 ,共同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同时对比分析其实施前后病陪人对诊疗措施的知晓率、对临床科室医疗工作的满意率、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变化 ,并经统计学处理后三项结果P值均 <0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新的查房模式可以满足病人的需求 ,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 ,有助于建立平等的医患关系 ,提高了医疗质量 ,消除医疗纠纷的隐患 ,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
赵曦秦金桥黄潮桐龚远红牛靖志
关键词:医生护士联合查房查房模式医患关系
降低腹部穿透伤剖腹探查率的探讨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探讨腹部穿透伤的剖腹探查指征 ,以降低剖腹探查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 6月以前 78例腹部穿透伤临床资料 ,拟定剖腹探查指征。再经 1999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临床收治的 5 3例患者 (实验组 )应用后 ,与对照组 78例患者剖腹探查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探查指征前后对比其剖腹探查率分别为 91%和 6 4 % ,χ2 =14 5 1,P <0 0 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筛选制定的腹部穿透伤剖腹指征对降低该病的剖腹探查率和探查率阴性率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牛靖志
关键词:腹部穿透伤手术指征手术治疗手术时机
23例胰腺损伤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至2006年收治的23例胰腺损伤患者资料。结果:Ⅰ级损伤6例,Ⅱ级8例,Ⅲ级5例,Ⅳ级3例,Ⅴ级1例;单纯胰腺损伤5例(21.7%),合并其它脏器损伤18例(78.3%),合并休克7例(30.4%)。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术前诊断为胰腺损伤仅5例(21.7%);治愈20例(87%),死亡3例(13%)。结论:胰腺损伤早期诊断困难,剖腹探查仍是早期诊断胰腺损伤的最可靠方法;对怀疑或已明确诊断者宜尽早手术探查。根据损伤程度,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并重视处理并发症,以提高治疗效果。
陈旭生莫伟峰钟志辉牛靖志周明德
关键词:胰腺损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