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热娜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血管
  • 3篇介入
  • 3篇介入治疗
  • 2篇缺损
  • 2篇间隔缺损
  • 2篇封堵
  • 2篇封堵器
  • 2篇封堵器治疗
  • 2篇封堵术
  • 1篇导管
  • 1篇导管封堵
  • 1篇导管封堵术
  • 1篇导管介入
  • 1篇导管介入治疗
  • 1篇导管未闭
  • 1篇动脉导管
  • 1篇动脉导管未闭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动脉狭窄

机构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篇热娜
  • 6篇黄建波
  • 4篇周建华
  • 2篇单文军
  • 1篇张际春
  • 1篇然娜
  • 1篇丁明花
  • 1篇何鹏义
  • 1篇袁战军
  • 1篇翟庆华
  • 1篇徐树东
  • 1篇赵亚萍
  • 1篇唐建平

传媒

  • 3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新疆医学
  • 1篇内科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07
  • 1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小剂量阿托品治疗毒蜘蛛咬伤8例报告被引量:2
2002年
热娜黄建波
关键词:小剂量阿托品毒蜘蛛咬伤病例报告
用国产封堵器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62例效果评价
2007年
目的通过采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62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评价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VSD疗效。方法在经胸超声、X线监测、左心室造影指导下,采用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治疗。患者平均年龄(4.9±3.7)岁;膜部室间隔缺损平均大小(5.9±2.1)mm。结果62例VSD患者中,60例封堵获成功(成功率96.8%),术后无封堵器移位、脱落、溶血等并发症。结论国产封堵器封堵室间隔缺损成功率高(96.8%),与进口封堵器封堵室间隔缺损效果相似(93.1%),且费用低,符合国情,易于普及。
袁战军周建华黄建波翟庆华热娜单文军何鹏义赵亚萍张际春唐建平丁明花然娜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右心形态和功能的变化被引量:1
2007年
近年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应用Amplatzer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器治疗继发孔ASD疗效已得到肯定,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ASD是临床常见的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主要累及右心,ASD封堵治疗术纠正了血流动力学紊乱。必将对患者右心形态和功能产生影响。但对于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术后患者右心形态、功能动态改变的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探讨了ASD封堵治疗术后患者右心形态和右室功能的变化。
热娜黄建波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AMPLATZER血流动力学紊乱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3DRC及EBU导管介入治疗开口异常肾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评价3DRC及EBU导管在开口异常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8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32例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56~79岁(平均64.2岁),收缩压(167.3±12.5)mmHg、舒张压(101.9±9.87)mmHg,32例中7例开口异常,应用3DRC及EBU导管介入治疗。结果32例肾动脉狭窄患者均成功完成介入治疗,术后即刻复查造影显示管腔残余狭窄<10%,支架近远端无撕裂及夹层,血流恢复正常。术后复查腹部B超示肾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术前为(168±3.6)cm/s,术后明显下降至(79±3.1)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例开口异常肾动脉狭窄,改用3DRC及EBU导管介入治疗均获成功,无并发症,术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前收缩压(167.3±12.7)mmHg,术后(134.6±10.9)mmHg;术前舒张压(101.9±9.8)mmHg,术后(86.4±10.2)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降压药的种类由术前平均(2.8±1.0)种下降至术后(2.1±0.8)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有利于血压的控制和达标,减少服药剂量及种类,对于开口异常向上的肾动永狭窄患者,应用3DRC及EBU导管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周建华黄建波郭世燕热娜
关键词: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血管造影术动脉粥样硬化
非梗死相关血管择期PCI术后反复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一例被引量:2
2019年
支架内血栓形成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及时发现并正确判断支架内血栓形成原因,采取正常的处理措施,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随着高压球囊和强效抗血小板药物的广泛应用,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逐年下降,已降至1%左右[1-2]。本文将报道1例非梗死相关血管择期PCI术后反复支架内亚急性血栓(SAT)形成病例,并对其形成原因及治疗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黄建波周建华徐树东热娜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国产血管塞介入治疗儿童特殊类型动脉导管未闭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评价国产血管塞封堵儿童长管状特殊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收治的5例特殊类型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6~11岁,平均(9.0±3.2)岁,动脉导管呈长管漏斗型状,主动脉侧及中段平均直径4.28 mm,肺动脉侧平均直径1.7 mm,平均长度12.8 mm。采用国产血管塞进行介入封堵治疗,血管塞直径选择较PDA直径大20%~30%,术中采用经胸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及胸主动脉造影评价疗效。结果 5例患儿成功置入血管塞,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造影检查血管塞位置正常,无分流,无脱落、移位、溶血等并发症。结论血管塞介入治疗儿童特殊类型的动脉导管未闭安全、有效。
周建华单文军黄建波热娜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