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翠琴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电生理
  • 1篇心率
  • 1篇心率变异
  • 1篇心室
  • 1篇心室复极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试卷
  • 1篇试卷质量
  • 1篇试卷质量分析
  • 1篇频域
  • 1篇频域分析
  • 1篇谱分解
  • 1篇谱分解技术
  • 1篇气动泵
  • 1篇自主神经

机构

  • 6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作者

  • 6篇潘翠琴
  • 4篇朱宇杰
  • 4篇潘家普
  • 2篇周礼明
  • 1篇周泽汉
  • 1篇刘继纯
  • 1篇黄幼峰
  • 1篇吴明
  • 1篇金永安
  • 1篇王成
  • 1篇丁文祥
  • 1篇钱坤喜
  • 1篇郁松

传媒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8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心室复极化时程与自主神经系统关系的研究被引量:6
2000年
目前,随着心血管疾病日益增多,国外有少量研究者开始分析心定复极化时程变异(Repolarizationdurationvariability,RDV),某些心脏疾病会在心室复极化时程变异上会有所表现。我们用乌拉坦麻醉大白鼠,研究用阿托品阻断迷走神经前后,RDV的变化规律。通过正常人体位变化来改变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状态,以研究心室复极化时程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关系。发现大白鼠的HRV和RDV的谱分析的峰值频率都受到吸呼频率的调制。阻断迷走神经后,HRV和RDV的HFnu都显著减小,LF/HF都显著增加。人体倾斜时,HRV和RDV的LF/HF显著高于平躺时,这与体位变化时自主神经系统的变化是一致的。从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结果看到心室复极化时程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随着心室复极化时程变异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使评价心脏疾病和功能的无创性方法更趋完善,必将在临床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潘家普朱宇杰潘翠琴
关键词:自主神经系统大白鼠
心室复极化时程变异的检测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QT间期受到前一RR间期和心室肌细胞状态的影响,因此对心室复极化时程变异(repolarizationdurationvariability,RDV)的分析可用来评价心室疾病状况。由于QT间期检测困难,一般以RT间期代替QT间期。我们采用以相关系数为条件的模板匹配的方法检测T波峰值点。受试者受控呼吸时,从HRV和RDV谱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到,高频峰受到呼吸频率的调制。在乌拉坦麻醉下,用阿托品改变大白鼠呼吸频率,也可以看到类似的结果。这些结果证明了RDV检测方法的可靠性,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心室复极化的心电图指标打下了基础,将会在一些心室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潘家普朱宇杰潘翠琴
关键词:频域分析心率变异
考试质量分析程序及应用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编写及应用计算机考试质量分析程序。 方法用VisualBasic编写自动统计分析程序 ,并对我校15门基础课程的考试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计算机程序能够对记录在Excel文件中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 ,并将考试成绩的排序、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分布、标准差以及试卷的信度、各题的难度、区别度等统计结果存入另一个Excel文件中。上述试卷分析表明 :试卷的α信度系数为 0 .73± 0 .11;加权平均难度为 0 .72± 0 .0 9;平均区别度为 0 .2 9± 0 .0 8。结论编写的计算机程序可用于考试质量的统计分析。对于我校基础课程考试 ,可以将平均难度掌握在 0 .7~ 0 .8,信度系数控制在 0 .5或以上 ,平均区别度控制在 0 .2以上或各小题的区别度控制在 0 .14以上。
王成周泽汉刘继纯黄幼峰郁松潘翠琴
关键词:考试质量分析计算机程序试卷质量分析
心室复极化时程变异的谱分解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2001年
当今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日益增加 ,研究者业已致力于从心电信号中提取对心脏疾病能早期诊断、监护及预后评估有价值的信息。心室肌发生病变时 ,心室复极化时程与RR间期的关系会发生相应变化 ,且具有明显的特征性。因此有必要建立心室复极化时程与RR间期关系的分析方法 ,以便对心室复极化时程的生理机制进一步深入研究 ,并最终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无创性的方法。我们利用系统辨识方法建立了心室复极化时程和RR间期系统的动态线性参数模型 ,利用功率谱分解技术把心室复极化时程的功率谱分解成与生理因素有关和与病理因素有关两种成分 ,定量描述心肌细胞的受损程度。我们开展了这方面的临床研究工作 ,分别研究正常人各年龄组间以及正常人 (老年组 )和病人 (老年组 )间相应指标的变化。对缺血性心脏病人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心室复极化时程变异的功率谱中 ,与病理因素有关的成分显著增大 ;而且反映心脏病人心肌细胞状态不可测因素 (病理因素 )的有色随机噪声的能量亦显著增大。心室复极化时程与RR间期关系的分析方法 ,具有无创性和可定量性。随着心室复极化时程与RR间期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 ,将使评价心血管疾病和功能的无创性方法日臻完善 ,必将对临床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等发挥积极?
朱宇杰潘家普吴明潘翠琴周礼明
关键词:心血管病
气动泵行左室辅助时左心功能的变化
1989年
在10只犬采用气动泵行左房-主动脉旁路(LA-AO)的左室辅助。在40%、60%、80%、90~100%辅助流率时,测量主动脉压、左房压、左室压等指标。结果表明,气动泵行LA-AO左室辅助能够加大主动脉舒张压,降低左房压,但不能明显降低左室压。
皮开端兰钖纯金永安钱坤喜潘翠琴丁智勇王纯丁文祥
关键词:气动泵
心室复极化时程的变异及心室复极化时程对RR间期依赖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00年
心室复极化时程作为反映心室除极和复极时间的重要的电生理参数 ,越来越受到关注。它受到许多生理和病理因素的影响 ,在许多心脏疾病中它表现出明显的特征。我们研究了正常人不同年龄组以及正常人和心脏病人心室复极化时程变异 (Repolarization Duration Variability,RDV)和心室复极化时程对 RR间期 (RTm对 RR)依赖性的变化规律。从我们的实验结果看到 RDV和 RTm对 RR依赖性指标均与年龄有关 ,心脏病人 RTm/ RR斜率、频域相干性和 CV比以及 RDV与正常人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RDV和 RTm对
潘家普朱宇杰潘翠琴周礼明
关键词:心室复极RR间期电生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