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煦
- 作品数:10 被引量:179H指数:5
- 供职机构: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20例诊疗分析被引量:31
- 2009年
- 目的:探讨预防、诊断和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部位妊娠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03年6月-2008年7月收治的20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检查为诊断子宫切口妊娠的主要依据。明确诊断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未确诊前开始治疗者。借助于妊娠部位血流阻断的处理方式好于直接进行吸宫。两组比较,结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断是成功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部位妊娠的关键,介入治疗是最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法,经腹或经腹腔镜保守手术,以及全身或局部使用甲氨蝶呤(MTX)后吸宫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吸宫。
- 潘春煦韩林飞杨鹏胡云霞
- 关键词:异位妊娠妊娠
- 产科子宫切除术28例临床分析
- 2008年
- 目的:分析产科子宫切除的原因,探讨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来28例产妇行产科子宫切除术的指征、分娩方式及并发症等。结果:经产妇与初产妇比较,产科子宫切除术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且其指征构成比发生变化,胎盘因素及子宫破裂是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结论:子宫切除术是挽救产妇生命的有效措施,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加强孕期监护,防治产科严重并发症,降低剖宫产率以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的发生率。
- 潘春煦杨鹏黄立
- 关键词:产科子宫切除术剖宫产产科出血
- 产科子宫切除术28例临床分析
- 2008年
- 目的:分析产科子宫切除的原因,探讨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来28例产妇行产科子宫切除术的指征、分娩方式及并发症等。结果:经产妇与初产妇比较,产科子宫切除术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且其指征构成比发生变化,胎盘因素及子宫破裂是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结论:子宫切除术是挽救产妇生命的有效措施,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加强孕期监护,防治产科严重并发症,降低剖宫产率以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的发生率。
- 潘春煦杨鹏黄立
- 关键词:产科子宫切除术剖宫产产科出血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最新预防与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3年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妊娠期妇女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是导致围产期母儿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原因。该文就其当前的预防与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潘春煦
-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 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_4^+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型的变化被引量:12
- 2000年
-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流产 (URSA)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斑点 (ELISPOT)法对 30例URSA患者和 2 4例正常妇女 (对照 )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 辅助性T淋巴细胞 (Th细胞 )亚型进行检测。结果 与对照相比 ,URSA患者外周血中CD+4 辅助性T淋巴细胞百分率增多 (分别为 45 %、6 0 % ,P <0 0 5 ) ,Th1细胞的百分率升高 (14%与 2 6 % ,P<0 0 1) ,Th2细胞的百分率降低 (2 0 %与 7% ,P <0 0 5 ) ,Th1/Th2细胞比值增大 (0 73与 3 80 ,P<0 0 1)。结论 URSA的发生可能与CD+4 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增多及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的增强有关。
- 毛立群杨鹏闫燕华潘春煦
- 关键词:习惯性流产
- 剖宫产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适宜方法研究被引量:19
- 2014年
-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适宜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9月间来该院就诊要求终止妊娠,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妇女115例,其中应用米非司酮结合依沙吖啶引产法的引产对象75例为A组;由于孕周较短,羊水过少导致依沙吖啶羊膜内部注射困难的引产对象应用米非司酮结合米索前列醇引产法40例为B组。对比两组的引产效果和安全性。结果:A组引产孕周明显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引产成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研究对象总产程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胎盘滞留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米非司酮结合米索前列醇虽然引产总产程较短,但安全性较差,对于可正常进行羊膜内部注射依沙吖啶的引产对象,仍应首选米非司酮结合依沙吖啶引产法。
- 潘春煦
- 关键词:引产中期妊娠
- 新生儿脐血在恶性肿瘤疾病患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新生儿脐血是指胎儿分娩后残留在胎盘和脐静脉中的血液。最近的研究表明,脐血的组成成分在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脐血抗肿瘤研究已经成为产科研究的重要课题。脐血中富含造血干细胞,可重建人体的造血和免疫系统,被广泛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疾病患者中;脐血中还富含间充质干细胞,被广泛应用于免疫调节、肿瘤靶向细胞载体、肿瘤分化治疗等领域;而脐血中的免疫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树突状细胞(DC)及细胞因子介导杀伤细胞(CIK)]亦成为肿瘤免疫治疗中最具开发潜力的细胞资源之一;同时脐血中富含的内皮祖细胞在肿瘤血管新生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脐血具有低免疫原性、来源广、取材方便、易于操作保存、对母婴都无不利影响等优势,在肿瘤疾病患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细胞工程、再生医学的发展,相信脐血将会有更为广阔的临床应用空间。该文对新生儿脐血在恶性肿瘤疾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脐血治疗恶性肿瘤疾病患者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 潘春煦刘鹏崔洪艳
- 关键词:脐血恶性肿瘤
- 480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临床分析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笔者选取所在医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480例胎儿宫内窘迫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产前诊断组与产后诊断组,统计分析产生宫内窘迫的原因以及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分娩方式。结果引起宫内窘迫原因进行统计分析显示:脐带异常为147例(发病率30.63%),羊水过少、胎膜早破均为60例(发病率12.5%);两组新生儿出生1、5、10min时分别行Apgar评分,其中产前诊断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中>7分为105例(43.75%);而产后诊断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中>7分为25例(10.42%)。结论由于胎儿宫内窘迫可能会对胎儿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尽早接受检查、诊断,并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从而改善产后的母婴预后效果。
- 潘春煦
- 关键词:胎儿宫内窘迫
- 4117例二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并发症情况分析被引量:97
- 2014年
- 目的分析二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初次剖宫产手术方式对其影响。方法二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宫产妇4 117例为观察组,剖宫产指征包括瘢痕子宫(68.0%)、胎儿窘迫(4.9%)、胎位异常(5.9%)、妊娠合并内科疾病(5.1%)等;选择2 270例二次妊娠初次剖宫产的患者为对照组,均采用剖宫产方式分娩,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观察组初次剖宫产不同术式者再次剖宫产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再次剖宫产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3%,高于对照组的4.3%(P<0.05)。观察组并发症以盆腔或腹腔粘连发生率最高,为47.9%,其次为产后出血(12.8%);对照组以产后出血发生率最高,为2.9%。观察组盆腔或腹腔粘连、产后出血和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初次剖宫产行腹壁横切口术式者2 428例,腹壁纵切口术式者1 689例,前者总手术时间、分娩时间长于后者,术中出血量均多于后者(P均<0.05)。结论二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并发症发生率高,且首次剖宫产的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存在影响。
- 潘春煦杨鹏
- 关键词:瘢痕子宫剖宫产并发症
- 复方萘普生栓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观察被引量:15
- 2008年
- 杨鹏潘春煦魏振河
- 关键词:复方萘普生栓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受体阻断剂前列腺素术中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