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先海
- 作品数:41 被引量:292H指数:10
- 供职机构: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性病、艾滋病社区健康教育与服务模式研究
- 2004年
- 本项目是1995年我单位参加卫生部全国科研项目投标中标的应用性研究项目,旨在采用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模式,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在全社会普及艾滋病、性病知识;在性乱人群中推广使用避孕套;在吸毒者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干预等活动.力求在全社会中形成人人洁身自爱、自我防范、自我保护意识,以降低艾滋病流行的危险性.
- 潘先海何启亚林鸿忠
- 关键词:性病艾滋病社区健康教育避孕套吸毒
- 海南省麻疹监测系统运行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分析海南省麻疹监测系统建立运行情况和病例监测结果。方法制定海南省麻疹监测方案,在全省建立麻疹监测系统,按照监测方案病例定义开展监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海南省2004—2008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及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海南省2004—2008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麻疹疑似病例3040例,比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高96.00%,监测系统建立当年(2004年)报告病例数少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数;2005年以来监测系统报告的敏感性逐年提高,2008年监测系统报告疑似病例数是法定传染病的19.12倍。监测系统报告麻疹疑似病例中确诊病例比例逐年下降,由90.34%下降到4.48%。标本采集率逐年提高,由22.73%上升到99.12%,麻疹确诊病例中实验室确诊病例比例逐年提高,由7.55%提高到86.97%。检测疑似病例中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31.57%,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34.52%。海南省除2006年为麻疹流行年出现多个暴发点外,其他年份均为散发,发病有明显的季节高峰,高峰期在3—6月。发病年龄仍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86.68%,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儿童占85.67%。结论海南省自建立麻疹监测系统后监测敏感性不断提高,发病率已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 陈言潘先海孙莲英符振旺曾雪霞何剑陈海云潘正帆
- 关键词:麻疹监测系统运行效果敏感性
- 海南省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策略与效果研究被引量:5
- 1999年
- 目的 为了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目标,制定了一系列的策略。方法 通过健康教育,常规、强化免疫,实行AFP监测。结果 全省在1993年7月后已连续5年无脊灰野病毒感染病例发生。OPV常规免疫接种率达到97.93%,发病率较前降低了80.93%,削平了季节高峰,打破了流行周期,缩小了流行范围,1993年发病市县较1989年减少了81.33%。1993~1997年实施了4次强化免疫,消除了免疫空白点,使人群形成了牢固的免疫屏障,抗体几何平均滴度达到1∶400以上。1991年建立脊灰监测系统,非脊灰AFP报告率从“0”提高到1.27/10万,双份标本采集率从“0”提高到87.10%以上,病毒分离阳性率由23.07%提高到34.80%,阳性标本经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均未发现野毒株。健康教育收到了显著效果,家长对服苗知识提高了75个百分点。结论 本研究表明,海南省消灭脊灰策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控制和消灭疫苗针对疾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潘先海
-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
- 海南省人群SARS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揭示海南省人群是否存在SARS冠状病毒的隐性感染。 方法 采集不同人群血标本 ,检测血清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 结果 共检测各类人群血清样本 14 5 1份 ,SARS冠状病毒IgC抗体均为阴性。 结论 海南省人群中目前无SARS冠状病毒的隐性感染 ,人群对SARS冠状病毒普遍易感 ,海南省的SARS监测和防控工作任务更加艰巨 ,面临极大的挑战。
- 马焱陈言邝继深曾祥洁华德潘先海
- 关键词:SARS冠状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IGG抗体血标本
- 海南省椰果地方卫生标准研究制定
- 冯礼明潘先海韩彩轩易美华
- 该课题制定了国内第一个具有地方强制性的椰果食品标准;在国内外首次对木醋杆菌(Acetobacter xylinum)进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在国内率先对木醋杆菌培养物进行毒理学试验,为木醋杆菌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和椰果食品的...
- 关键词:
- 关键词:椰果
- 我国化学源性物质处置现状及对策
- 2007年
- 潘先海
- 关键词:环境污染不安全食品食品加工硝酸盐积累饲料添加剂超高压技术
- 海南省消灭脊髓灰质炎开展强化免疫活动的效果评价被引量:4
- 1996年
- 笔者根据海南省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历年的发病情况,以常规免疫和省内及全国强化免疫资料,对该省消灭脊灰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93、1994两年全国强化免疫活动日的效果显著,海南省从1994年以来无脊灰野毒感染病例发生。实验室资料也证实,全国强化免疫活动日,起到了阻断Ⅰ型野毒株循环的作用。同时证实了单纯的常规免疫,难以达到消灭脊灰的目的,必须开展强化免疫日活动,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免疫屏障,达到阻断野毒株的循环。
- 潘先海
-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免疫
- 海南省SARS流行影响因素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 2004年
- 目的 调查确定海南省SARS的发生情况以及探讨环境因素对SARS流行的影响。 方法 建立发热病例监测系统 ,收集发热病人的有关信息 ;回顾性调查 2 0 0 1~ 2 0 0 2年海南省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 ;采用EIA法检测SARS病毒感染高危人群IgG抗体 ;收集海南省近几年的气象、环境资料 ,分析环境因素对流行的影响。 结果 海南省 2 0 0 3年 4月~ 2 0 0 4年 4月报告发热病例 44 2 792例 ,其中SARS医学观察病例 78例 ,无死亡病例 ,经综合诊断后全部排除SARS。 2 0 0 1~ 2 0 0 2年全省 2 2家综合医院共诊断非典型肺炎病例 5 0 8例 ,无死亡病例 ,病例呈高度散发 ,其流行病学特征与SARS特征完全不同。采集海南省 5个不同居住环境中的SARS病毒感染高危人群、普通人群和流动人群及2 0 0 3年SARS医学观察人群共 14 5 1份血清标本 ,进行SARS病毒IgG抗体检测 ,结果均为阴性。 结论 海南省 2 0 0 3年前后未曾发生过SARS病例 ,这可能与海南省优良的生态环境。
- 潘先海陈言于传龙马焱曾祥洁黎正伦何滨
- 关键词:SARS病毒感染死亡病例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发热病
- 椰果地方卫生标准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制定椰子发酵产品椰果的地方卫生标准。方法对12家椰果企业进行了卫生学调查,采集68份样品对20项指标进行检测,并对生产菌种进行生物学鉴定和毒力试验。结果生产菌种为木醋杆菌,属非产毒菌;根据检测分析结果,并参考我国相关污染物限量卫生标准,确定铅、总砷、铬、亚硝酸盐、过氧化氢残留量、菌落总数、大肠茵群、霉菌、酵母、致病菌和感官11项卫生指标,制定了椰果地方卫生标准。结论椰果卫生标准可作为卫生安全检测和评价的依据。
- 冯礼明潘先海韩彩轩易美华王锡彬符振华钟春燕马永忠
- 关键词:椰果木醋杆菌卫生标准
- 417例女性性服务者感染艾滋病性病情况调查被引量:7
- 2003年
- 目的 了解掌握提供或可能提供性服务的女性感染艾滋病性病情况以及在商业性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情况 ,为针对此类人群开展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某市提供或可能提供商业性性服务的女性 ,选取符合者 4 17例 ,按服务方式分为“娱乐场所性服务者”和“路边性服务者”两类。分别采集血液和阴道分泌物标本 ,进行HIV、梅毒、衣原体感染检测和淋球菌、念珠菌涂片及培养鉴定。问卷调查她们在商业性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的情况。结果 4 17例中尚未发现感染HIV者 ,感染 1种或多种性病的占 18.94 % ,其中感染梅毒者为 7.38% ,感染淋病的为3.5 7% ,感染衣原体的为 10 .95 %。路边性服务女性性病总感染率为 5 0 .0 0 % ,远比娱乐场所性服务女性感染率高 ,路边性服务女性安全套使用率比娱乐场所性服务女性低。结论 路边性服务女性感染性传播疾病的危险性比娱乐场所性服务女性的危险性大 ,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性行为干预。
- 何启亚林经盛曾祥洁羊金灵张帆陈仕发杜建伟符丽苹潘先海符燕徐玉金王秀凤
- 关键词:艾滋病性病女性性服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