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传表
- 作品数:16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论民族身份的“非法律化”——反思我国基于民族身份的民族政策被引量:4
- 2016年
- 在我国,民族身份是一个重要的法律事实,不少制度性的差异安排以民族身份为分类依据。这种模式的民族制度明确和固化了族群的界限,削弱了公民个人对国家、国族和国民的认同,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构成巨大隐忧。政治与法律中的平等原则已经一再向我们昭示,种族不是实施差异对待的一个合适分类。而美国和传统中国在处理族群问题上的实践和经验都表明,成功的民族政策的精髓就是把族群问题"非法律化"和"文化化"。因此,让民族身份逐步退出法律事实领域是一场势在必行的改革。
- 潘传表
- 关键词:民族身份夷夏观
- 浅析儒家合法性判断的价值结构
- 2016年
- 儒家的合法性判断是分层的,其在文化认同、王朝认同、君主认同三个显著的层次上都发展出一些具体的判断标准;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存在一个儒家合法性判断的价值结构。可表述为:文化高于种族,天下重于王朝,王朝重于君王个人。这个价值结构是儒家合法性思想的精髓,具有深远而高明的旨意:以华夏文化来融合种族差异,以德政来限制和克服个体理性主义主宰政治之弊端,既坚守王道政治理想又兼顾政治秩序的稳定。这个价值结构是儒家理念与中国历史交替演进、相互修正的产物,是传统中国应对文明冲突、种族融合和国家治乱等最重要政治问题的智慧结晶,从来没有过时。
- 潘传表
- 关键词:夷夏德政
- 简析西方国家法官选任的标准和程序被引量:1
- 2008年
- 西方成熟的法治国家,都有一套严格的法官选任的标准和程序。法官选任的标准主要包括:法律知识与司法经验、职业伦理与个人品行、政治因素等。西方国家法官选任程序一般是以任命制为基础,同时吸纳选举制的部分特点,体现出走向混合的趋势。
- 陈雅丽潘传表
- 关键词:法官选任选任标准选任程序
- 论为政以德对传统中国政治合法性的塑造和影响
- 2023年
- 西周政治家们用德来解释为政的资格问题,为现实中君权易位和王朝更迭寻找正当性说明,这是为政以德理念形成的源起。为政以德理念从三个层面对政治提出了具体的合法性要求,即以德配天的天命合法性、德政仁政的民心合法性和德化天下的文化合法性。为政以德是兼具规范和经验因素的合法性理论,体现了中国传统政治追求中“和”的精神。道势两立、君师分离传统在中国的确立,使为政者无法掌控对“德”的解释权,这是为政以德不致落空的一个关键。为政以德理念引导政治符合德的要求,也起到了规范和约束政治权力的作用。
- 朱桉成潘传表
- 关键词:为政以德中国政治政治合法性
- 走向大一统---中国传统治国模式的生成:从黄帝至秦汉
- 潘传表
- 关键词:大一统治国模式合法性
- 制度演化的逻辑
- 本文以社会生物学的方法为分析工具,从自私基因和自私个体在进化上的生存策略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两种制度的演化历程,即自发合作制度的演化历程和权威下合作制度的演化历程;并简略地分析了作为一种最主要的权威下合作制度的国家的演化历...
- 潘传表
- 关键词:社会生物学演化稳定策略
- 文献传递
- 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的必然性与优越性被引量:4
- 2008年
- 在中国,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起来的惟一制度载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内容的中国民主模式是趋于成熟的有中国特色的政治道路,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是适应中国历史传统与现实国情的民主制度,是超越资产阶级民主模式的民主制度,是契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民主制度。
- 李龙潘传表
- 关键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模式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 简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传统法律文化的差异与暗合被引量:4
- 2008年
-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着鲜明的特征,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功绩。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间既存在根本的差异,又存有种种暗合之处;社会结构与政治体制的变迁决定二者之间必然会有根本的差异,而文化的惯性力量和传统法律文化自身的一些积极特征,又使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然对传统法律文化有所继承,这使得二者存在暗合之处。
- 潘传表
- 关键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律文化暗合
- 法家约束君权的设计及其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战国时代,面对'乱莫大于无天子'的社会现实,法家思想的重心在于加强君权,以实现其治安天下的政治理想。但约束君权的设计也是法家理论的应有之义。'以法卫君、君亦需守法',成文法的本身就是对君主专横和恣意空间的限制。'君道无为'要求君主不任私智私欲,不干涉法律的实施。后世儒学意识形态增强了君道无为的约束力量,使之成为保障君主守法的一道有效机制;将法律奉为国之公器,又是对君主立法权的约束;虽然法自君出,但法律的内容必须遵循客观的标准和普遍的共识。法家所倡导的'君主守法、君道无为和法为国之公器'的定位相互结合,并与儒家相关理念息息相通,共同造就了传统中国约束君权的独特路径。
- 潘传表
- 关键词:法家
- 国家困境与其治理路径的变迁——关于民主宪政在当下的正当性的另一种解释被引量:2
- 2010年
-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国家是一项特殊的制度安排,产生的目的是为了维持合作,增进收益。国家困境是指掌权者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行为与国家的目的之间的不一致状况。国家困境的存在严重扭曲国家作用的发挥,存在"哲人王"和民主宪政两种进路去缓解和克服国家困境问题。在农业社会,"哲人王"制度模式的收益与成本比值要高于民主宪政模式,具有自生能力,是当时有效率的制度选择。而在工业社会,由于信息成本的降低以及对制度需求的增加,民主宪政制度模式变得十分有利可图,较之"哲人王"模式更有效率,因而是当前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 潘传表
- 关键词:信息成本民主宪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