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涂险峰

作品数:29 被引量:111H指数:7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文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8篇小说
  • 3篇疾病
  • 3篇《魔山》
  • 2篇对话情境
  • 2篇虚无
  • 2篇欲望
  • 2篇情境
  • 2篇自我
  • 2篇维特根斯坦
  • 2篇文学
  • 2篇小说创作
  • 2篇话语
  • 2篇荒诞
  • 2篇复调
  • 2篇复调小说
  • 2篇爱欲
  • 2篇创伤
  • 1篇代人
  • 1篇代文
  • 1篇当代文学

机构

  • 29篇武汉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中共武汉市委

作者

  • 29篇涂险峰
  • 2篇黄艳
  • 2篇陈溪
  • 2篇曹晓龙
  • 1篇王宛颍
  • 1篇姜振华
  • 1篇江少川
  • 1篇赵小琪
  • 1篇张三夕
  • 1篇汪奕君
  • 1篇李遇春
  • 1篇刘玉杰
  • 1篇车延高
  • 1篇张岩泉
  • 1篇李俊国
  • 1篇张岱
  • 1篇汪余礼

传媒

  • 8篇长江学术
  • 5篇文学评论
  • 5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世界文学评论...
  • 1篇沈阳大学学报...
  • 1篇世界文学评论...
  • 1篇文学研究
  • 1篇新传奇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物”与“意符诗法”被引量:1
2006年
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审视菲诺罗萨/庞德对中国文字的阐释这个在学术界争议不休的问题,通过剖析庞德对菲诺罗萨的解读以及其他批评家对庞德的误读,结合中国古典诗词的例证,来阐明埃兹拉·庞德“意符诗法”的起源和性质。主要结论是:“意符思维”的精髓在于“物”,而非人们常说的“并置”。
徐平涂险峰
关键词:并置
论《魔山》的时间观念谱系
2023年
托马斯·曼的长篇小说《魔山》作为探索时间主题的现代经典,关涉诸多不同的时间观念,如斯宾格勒时间、相对论时间、柏格森时间、叙事学时间以及现象学—存在哲学时间等,由此形成其时间观念谱系。现代时间思想史中的重要论题,如斯宾格勒对“浮士德时间”的批判,爱因斯坦—柏格森之争,时间的量化测量与定性描述、相对性与多样性、主观性与客观性,以及时间与叙事、存在与时间等问题,均可在《魔山》思想实验的空间中进行富有意义的探讨。
涂险峰
关键词:《魔山》谱系
身份游戏与语言游戏——荒诞派戏剧《女仆》的维特根斯坦式释读被引量:2
2020年
在研究让·日奈的荒诞剧《女仆》时,应首先悬置“荒诞”概念,避开荒诞派戏剧经典批评理论将剧中一切解释为人类荒诞处境之象征而对其内在意义和逻辑不予深究的简化论阐释模式,而具体解析其中的游戏规则,亦即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意义上的“语法”。《女仆》主人公依次扮演他者的身份游戏,造成了自我和他者之间的个体错位、主体的二元性和两可性,以及角色自身的多元裂变,致使身份表演变成高度复杂的“影子戏”。其中,欲望和死亡两个乐章,借助这一身份游戏的结构以特殊形式展开,最终,主人公的自我实现与自我逃避被置于一种双重性、暧昧性的“语法”关系之中。《女仆》通过某种看似荒诞、错位的身份游戏,为我们演绎了自我与身份的关系、自我与他者之界如何由维特根斯坦式的语言游戏所构成,并揭示了它们对于游戏规则、思维方式以及背后的生活形式的依赖性。
陈溪涂险峰
关键词:女仆维特根斯坦
复调理论的局限与复调小说发展的现代维度被引量:9
1999年
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是在强调人物的主体性的前提下建立的,20世纪现代小说所描绘的现代人的基本境遇暴露出了巴氏复调理论可能存在的局限。卡夫卡小说中的非对话情境,对巴赫金建立在对话哲学基础上的复调理论提了挑战;昆德拉等人的创作则为复调小说的现代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涂险峰
关键词:复调小说
《布登勃洛克一家》:托马斯·曼对德国社会的“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托马斯·曼被认为是最德国化的一个作家,他诸多作品都在思考一个核心话题:德国性。在早期作品《布登勃洛克一家》中,托马斯·曼结合西方浪漫主义中疾病隐喻化的传统,对19世纪德国市民社会做出"病理学"意义分析,通过布登勃洛克家族四代人不同人生际遇,梳理出疾病的隐喻,艺术与疾病的正向关系,以及与商业社会的反向关系。最后通过这个家族异化的"病理"循环,表现疾病背后美学指向带来的疯狂与虚无,呈现出托马斯·曼对德国"社会病"的独特思考。
涂险峰黄艳
关键词:疾病隐喻社会病
在立法与立言之间:《神曲·地狱》惩罚系统功能解析被引量:1
2019年
在《神曲·地狱》中,但丁通过系统设计精确而新颖的惩罚秩序,来实现其立法意图。但丁的地狱惩罚系统并非某一时代律法系统的镜像反映,而是体现出高度的综合性、建构性和开创性。无论是其判罪形式、罪与罚的分类标准还是监禁方式,以及其中各种奇特的文学想象,皆不例外。惩罚系统的功能需求决定了但丁的地狱是感官世界与意义世界的综合体,其中亡灵兼有身体性与空灵性。试图在这一惩罚系统中解决受罚亡灵的身体性与空灵性、速朽性与永恒性之间矛盾的努力,造就了终极严厉的循环惩罚模式。地狱中的惩罚兼具自在性与表演性,其中上演的一切构成了"代上帝复仇"的特殊修辞,并让立法与立言的双重功能得以凸显。但丁的批判意识和超越意识驱使他拒不接受任何固有的体系模式,而是怀着道德、政治和神学"三位一体"的目的来创立超越时代的"永恒之法",这一目标最终只能在诗学意义上得以实现。
涂险峰张岱
关键词:《神曲》立言
对话的可能与不可能及复调小说被引量:22
1999年
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源于他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独到研究,其核心是对话哲学,巴赫金发现,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一些“具有伟大却尚未解决的思想问题的小人物”,都是某些重大思想和价值的体现者,他们各自不同的自我展开广泛的对话,形成多元的世界。...
涂险峰
关键词:陀思妥耶夫斯基巴赫金复调小说可能与不可能小说理论
超越心中的地狱——《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中的罪孽、创伤与救赎被引量:1
2011年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主人公鹰四模仿日本历史上万延元年的农民起义,以足球队为核心发动现代暴动,这一切行动源于他力图超越心中罪孽与创伤的地狱、探求救赎之道的欲求。本文通过对这一精神历程的分析,探讨作品中的罪孽与创伤、历史记忆与暴力狂欢、"他人"目光中的死亡表达和救赎的状态与根基等相关主题。
涂险峰
关键词:创伤罪孽救赎
商品化与人的价值的无根性——九十年代都市小说价值现象初探被引量:10
2001年
本文以 2 0世纪 90年代书写都市生活的“新生代”小说为依据 ,分别从“欲望化叙事” ,对价值的“遮蔽” ,“自我在角色中的失落”和“商品化造就的犬儒精神”三方面剖析商品化条件下人的价值的“无根性”。
涂险峰
关键词:欲望化叙事都市小说都市生活自我
从昆德拉的"第二滴眼泪"到现代人的信仰姿态被引量:10
2004年
昆德拉笔下的"第二滴眼泪"现象,意味着某种"对镜自照式"情感姿态:刻意追求和强化自身的情感状态,将它上升到价值范畴,使感情实现无对象的自我操控、自我摹仿,造成为情感而情感的姿态。本文认为,姿态性构成了现代信仰的基本逻辑和支撑策略。现代神学摒弃对于信仰对象的理性求证,仅以信仰者自身的信仰状态为依据,这不过是以信仰论证信仰、以姿态强化姿态的同义反复。现代信仰的姿态性、策略性以及其中难以克服的悖论,大抵可以从昆德拉的"第二滴眼泪"现象得到描述和说明。
涂险峰
关键词: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情感状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