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长蛟
- 作品数:28 被引量:100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改良Topping-off技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
- 2022年
-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Topping-off技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选取84例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按临床路径进行手术设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改良Topping-off手术治疗组42例(改良Topping-off组)及多节段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42例(全椎板组)。其中改良Topping-off组,男15例,女27例,年龄28~80(59.57±11.85)岁。全椎板组,男14例,女28例,年龄45~82(64.26±9.19)岁。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下地负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腰椎活动度等影像学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6、12周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2周随访。改良Topping-of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全椎板组(P<0.05)。改良Topping-off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下地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全椎板组(P<0.05)。两组术后12周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及腰椎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Topping-off组术后1、6、12周VAS均较术前降低(P<0.01),术后12周ODI较术前降低(P<0.01)。全椎板组术后1、6、12周VAS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2周ODI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对比术后1、6、12周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12周OD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改良Topping-off技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减少了融合节段总长度,避免或减缓了邻近节段的退变,对维持脊柱的正常运动有积极作用,临床疗效满意。
- 孔鹏谭洪栋张建新汲长蛟许良
-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退行性变
- 腰椎退行性病双通道内镜与开放椎间融合比较
- 2024年
- [目的]比较双通道脊柱内镜下椎间融合术(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BE-LIF)与传统半椎板切除腰椎椎间融合术(hemilamiectomy and lumbar interbody fusion,HL-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2年11月在本院手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医患沟通结果,35例采用BELIF,41例采用HL-LIF。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辅助检查等资料。[结果]虽然BE-LIF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HL-LIF组,但BE-LIF组切口长度[(7.1±1.0)cm vs(11.5±2.2)cm,P<0.001]、术中失血量[(240.0±121.2)ml vs(344.9±140.9)ml,P<0.001]、下地时间[(3.2±0.5)d vs(4.4±0.5)d,P<0.001]均显著优于HL-LIF组。平均随访时间(15.8±2.3)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的VAS、ODI、JOA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5个月时,BE-LIF组的腰痛VAS[(1.4±0.5)vs(1.8±0.7),P=0.005]、ODI[(15.3±2.5)vs(16.7±3.2),P=0.039]、JOA评分[(25.3±1.0)vs(24.2±1.5),P<0.001]均显著优于HL-LIF组。影像方面,两组术后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各时间点两组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椎间融合Bridwell等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BE-LIF较HL-LIF手术创伤小,术后早期腰部疼痛轻,功能恢复速度快。
- 慈吉辰汲长蛟张建新张建新孔鹏宫宸孙昌宇申素昊牟海波
-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
- 经口咽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1例
- 2023年
- 患者,女,53岁,因颈部及右侧肢体疼痛、麻木、无力12年于2021年6月20日至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疗。无外伤、结核、肿瘤等病史。入院症状:颈部疼痛,右侧肢体疼痛、麻木、无力,双足底踩棉花感,行走不稳易跌倒。查体:颈部活动受限,双手握力减退,右上肢肌力3级,右趾长伸肌肌力3级,双下肢肌力4级,不能快步及大步走路。
- 祁玉辉孔鹏汲长蛟张旺樊春阳孙昌宇张建新
- 关键词:寰枢椎脱位难复性
- 镜下椎间盘切除纤维环缝合术后复发:1例报告和综述
- 2025年
- 纤维环缝合(annulus fibrosus suture,AFS)是通过缝合的方式促进纤维环破口的闭合,加快纤维环的修复速度,从而降低椎间盘突出的复发率。本文报道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镜下椎间盘切除AFS术后复发的患者,对其病史、症状、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过程、翻修手术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进行综述,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并对AFS在降低复发率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旨在对AFS的作用提供直观的认识。同时本文探讨了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的高危因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的诊疗提供参考。
- 孔德鑫孔鹏汲长蛟张建新
- 关键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 【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青少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自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0例无神经损伤的青少年胸腰椎骨折,其中10例接受微创治疗,10例接受常规手术。对比患者手术治疗...
- 张建新王文超汲长蛟孔鹏
- 关键词:青少年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应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方式对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8例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接短节段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作为对照组,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固定作为观察组,对2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Cobb角比较上,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治疗中应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与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更好恢复,且术中失血量较少,安全性高。
- 汲长蛟段向东荆荣超
- 关键词: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椎弓根螺钉
- 腰椎融合术后终板囊性变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终板囊性变是腰椎融合术后假关节形成的潜在危险因素,影响手术预后。为进一步了解腰椎融合术后终板囊性变,本文从其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影像特征、与腰椎融合术后其他骨丢失因素的鉴别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 申素昊孔鹏汲长蛟慈吉辰孙昌宇温旭张建新
-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腰椎手术后并发症终板囊性变
- 一种末端可进入椎间隙的椎间植骨导入器
- 一种末端可进入椎间隙的椎间植骨导入器,其包括外部设置的植骨套筒,植骨套筒中部设置的内腔以及内腔中插接的钛棒,还包括限位环、弹性筒、骨粒出口、压扁机构和送料锤,所述限位环设置在植骨套筒的中部,植骨套筒的一端设置有弹性筒,弹...
- 汲长蛟段向东孔鹏
- 一种外科可调节带保护装置的椎弓根开路锥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外科可调节带保护装置的椎弓根开路锥,涉及医疗器械领域。该外科可调节带保护装置的椎弓根开路锥,包括主控机构和显示机构,所述显示机构包括保护框,所述主控机构包括外框,所述外框一侧靠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一信号线,所述...
- 刘国岩汲长蛟荆立忠李修阳徐琬梨
- 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的评价被引量:43
- 2012年
- [目的]评价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三种术式的疗效。[方法]17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DHS、PFNA、动力髋锁定系统(DHLS)内固定治疗。[结果](1)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PFNA组与DHS组及DHLS组与DHS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和DHLS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FNA组与DHLS组用时和术中出血量均较DHS组少;(2)下地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PFNA组与DHS组,DHLS组与PFNA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和DHLS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FNA组早于DHS组和DHLS组;(3)骨折愈合时间:PFNA组与DHS组及DHLS组与DHS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和DHLS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DHS组、PFNA组和DHLS组的优良率无显著差异,对于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PFNA组和DHLS组的优良率优于DHS组。[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DHLS比DHS更为适合,但与PFNA对比各有所长。
- 辛健汲长蛟毕荣修谢进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内固定